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白茶的製作工藝

科普8.49K

核心提示:白茶初制的過程主要是萎凋。白茶萎凋的目的,表面上是去掉水分為主,實際上是引起一系列的自發的生物化學變化,在開始時有促進作用,以後有制止作用,還帶有乾燥作用。

白茶的製作工藝

白茶初制的過程主要是萎凋。白茶萎凋的目的,表面上是去掉水分為主,實際上是引起一系列的自發的生物化學變化,在開始時有促進作用,以後有制止作用,還帶有乾燥作用。水分蒸發開始很快,以後逐漸緩慢,直到全部乾燥為止。化學變化是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到相當乾燥後變化也基本停止。白茶製造的萎凋過程,也可以説是發酵開始的過程,所以有的把白茶列為微發酵茶類。萎凋時由於鮮葉中水分的蒸發,鞣質起了變化,細胞生活力逐漸下降,氧化酶逐漸活躍,葉內有機物的合成與分解推動平衡,在強烈的呼吸作用下鮮葉是開始進入了發酵。由於單寧複合體的氧化,才能改變茶青原來的苦澀味和青草氣,使茶葉的色香味都能達到人們理想的要求。但是白茶的發酵不若紅茶,只能輕微的進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得停止,不然就失去了白茶特有的風格。便如説白茶所要求的湯色,從生化方面來解釋,可能是茶單寧複合體中兒茶酚氧化後形成的鄰位醌是黃色的,如能適時終止其活動則可得到杏黃或橙黃色的茶湯,如不能及時停止其活動,拖長了萎凋時間,就地產生不合白茶要求的紅色茶湯。

當茶青採回後即薄攤於水篩上,稱“開青”。開青技術好的,動作快、攤葉均勻,每篩約0.5—0.75斤。攤放後切不可翻動。將水篩放置於通風的萎凋室裏涼青架上。小白約經30—40小時減重達70%左右時,即可並篩,約5篩併為1篩,再經10小時左右,減重達72%—73%時即為萎凋、乾燥適度的毛茶。大白茶品種因含水分較多,不能全用室內萎凋,當減重達55%—65%時即須加温萎凋,用炭火烘焙,不然葉會轉黑。火温140℃左右,每2-3分鐘翻轉一次,翻4次後約經12—13分鐘即可起焙。如遇雨天,當萎凋減重達40%左右,茶青萎凋至貼篩狀態,色澤轉變暗綠、無光澤,毫心尖端略向上彎曲(稱“翹尾”)時,即可進行烘焙。開始時用高温(125℃—130℃),經十幾分鍾後改用文火(60℃左右)焙乾。如萎凋程度不足即行烘乾,葉色易轉黃,尤其較為粗老的葉張更為明顯(這可能與化學變化並葉綠素含量、色澤互有相關)。總之,影響萎凋速度的外界條件是温度、濕度和空氣的流通。温度高、濕度低、風速大則萎凋時間短,反之則需時長。所以要因時因青制宜,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羣眾經驗,全萎凋的品質最佳,色澤灰綠或翠綠、鮮豔,有色又有澤,毫心潔白,葉張服貼,兩邊略帶董卷形,葉面有明顯的波紋,嗅之無青氣,而有一種清香氣味。半加温萎凋的,色澤常灰黃,毫毛易脱,如烘焙不慎且會帶有煙味。倘不經自然萎凋即全用加温萎凋的,葉張皺縮,色澤青綠、燥綠,過一兩天即變枯黃,色香味不正或帶有澀味,品質尤不及半加温萎凋的。

凡經焙乾的毛茶即可歸堆進倉,進行精製。凡已達八、九成幹未經烘乾過的毛茶,採購站仍須再行烘焙,火温約90℃,時間約1小時,其中翻轉一次即可起焙。因為通過烘焙,不光是去掉水分把茶葉品質固定下來便於保存,同時還藉着熱的作用合成茶葉色香味的品質。

標籤: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