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種植問答

培養竹蓀的關鍵,竹蓀是怎麼長出來的

培養竹蓀的關鍵,竹蓀是怎麼長出來的
培養竹蓀的關鍵,竹蓀是怎麼長出來的

1、檢查觀察:接種後3天用燈照射菌種瓶,觀察接種塊和培養基表面周圍是否出現斑點,或是否出現白色菌絲,發現雜菌污染後要及時隔離。2、保持適温:將菌種培養室的温度保持在22-23℃,瓶內菌温一般比室温高2-3℃,因此升温時可在適温的基礎上調低2-3℃。3、乾燥防潮:讓培養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下,進入梅雨季節後可在室內放置石灰粉進行除濕,氣温較低時可加温除濕。

一、培養竹蓀的關鍵

1、檢查觀察

(1)接種後3天,用工作燈照射菌種瓶,仔細觀察接種塊、培養基表面(及瓶內)周圍是否出現斑點(黃、紅、黑、綠等顏色),或是否出現稀薄的白色菌絲。

(2)若發現受到雜菌污染,需及時隔離,杜絕污染源處理。

2、保持適温

(1)將菌種培養室的温度保持在22-23℃,普通菌種廠可在培養室內安裝電爐或保温燈泡,專業性菌種廠應安裝空調,入冬後可在室內安裝暖氣管。

(2)瓶內菌温通常比室温高出2-3℃,所以升温時可在適温的基礎上下調2-3℃(每隔5天下調1℃),之後菌温會隨着菌絲的生長而逐漸升高。

3、乾燥防潮

(1)確保培養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70%,讓它處於正常狀態下即可。

(2)進入梅雨季節後外界的濕度較大,此時棉花塞容易受潮,引起雜菌污染,所以此時要加強通風,並在培養室內安裝排風扇(或放置石灰粉)進行除濕。

(3)如果氣温較低,可進行加温除濕。

4、排除廢氣

(1)入冬後若要用煤炭增温,需避免二氧化碳沉積導致菌絲受到傷害,控温期間要適當通風透氣。

(2)若培養室內的菌種排列較密集,可在裏面開設數個窗口,窗口大小的根據菌種數量、房間大小來決定。

5、適當遮光

培養竹蓀不用光照,可將遮陽網懸掛至門窗上,因為陽光會蒸發基質裏面的水分,導致菌種幹縮、老化。

二、竹蓀是怎麼長出來的

1、竹蓀的基部菌索和竹鞭、枯死的竹根連在一起,孢子萌發時會形成菌絲,菌絲可將腐竹類的有機物轉化成養分,當它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後,菌絲體會形成菌索,前端則膨大成紐結狀原基,當條件適宜時原基經過30天左右便可形成菌蕾,看起來和雞蛋較相似。

2、菌蕾頂端的凸起部分會在晴天早晨裂開,先露出菌蓋,菌柄相繼延伸(到了中午會長到一定高度),菌裙則逐漸由蓋內向下展開(空氣相對濕度為95%時可正常生長,温度、濕度較低時無法展開),到了下午4-5點左右菌蓋上的擔孢子便可成熟,並開始自溶滴向地面,整個子實體也會萎縮倒下。

標籤:竹蓀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