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清香型鐵觀音烏龍茶採製技術

科普7.53K

1、嚴格茶葉採摘技術

清香型鐵觀音烏龍茶採製技術

1·1·合理採摘。採摘小至中開面駐芽2,3葉或3,4葉嫩梢為標準,實行分期分批採摘,確保每一批採下的鮮葉原料嫩度、葉片大小基本一致。當茶園中有10~15%芽梢已達中開面時即開採,春季茶青持嫩性較好,以採摘中開面為主;秋季氣候乾燥,茶青持嫩性差,以採摘小開面為主。冬茶又叫冬片(立冬後採),採摘標準介於春茶和秋茶之間。

創新採摘技術,對於肥培管理好生長旺盛的新梢(尤其是台刈、重剪更新的茶樹,新梢長至10多片新葉,尚不能形成駐芽),可視新梢中部大部分葉片(約佔60~70%)達成熟度時,採用兩種方法採摘,一是用採茶剪,一次性留魚葉或一葉採下,經涼青、曬青後,及時把每個已成熟,但未粗老葉片採下,其它均棄之不用;二是分批即時採下新梢上達成熟度要求的單片葉,直至最後頂部芽梢達開面標準時再採回駐芽2~3葉或3~4葉嫩梢。板下的或分期分批採下的單片葉寬大肥厚,經加工仍能製成優質烏龍茶(如鐵觀音單價可達160元/kg),增加產量30%左右。

1·2·掌握天時採茶青。氣候條件是影響烏龍茶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晴天採製的茶葉品質為好,陰天次之,雨天最差。然而同樣是晴天,又以午青(上午10點至下午2點)製成的品質最佳,下午青或晚午青(下午2點至5點)次之(也有認為下午青所製品質最佳),晚青(下午5點以後)較差,早青(上午10點以前)最差。早青大多帶有露水,不利於曬青,晚青下山較遲,大多錯過曬青良機,成茶品質也差。北風晴天採製的茶青比南風晴天好,芳香物質散失少,成茶香氣清高,滋味濃厚鮮爽,因此須抓住晴天的有利時機,在保證茶青質量的前提下,安排北風晴天或晴天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加班突擊採茶,雨天一般不採茶。

1·3·保持鮮葉新鮮完整,做到四分開。在鮮葉採摘、運送、貯放等環節,不得損害鮮葉的新鮮度與完整性,須用竹籠、竹筐來裝運,杜絕以編織袋裝運鮮葉。採回的鮮葉須及時分別攤放和加工,做到四分開:即不同品種分開,早青、午青、晚午青(或下午青)和晚青分開,老、嫩青分開,幹、濕青分開。

2、茶青的攤涼和萎凋(曬青和加温)

茶青採回後,及時置於貯青間薄攤20~30min,以散熱量、降葉温、復活力。對葉表水分未乾的茶青決不能曬青和加温萎凋,在特殊情況下采回的雨水青,可用6CT—6型茶葉脱水機脱水(注意避免鮮葉損傷)。

萎凋有曬青和加温萎凋兩種方法。萎凋程度依茶樹品種、鮮葉的厚薄有所不同,要求比傳統閩南烏龍茶(濃香型)略輕,葉片稍萎軟塌下,葉色稍轉暗為宜。減重率春茶5~8%,秋茶3~4%,含水率73%左右。(1)曬青。不能直接在水泥地板上曬青,應將茶青均勻地置於笳笠、水篩或白色曬青布上曬青,攤葉要均勻、不重迭(0.5~1kg/m2),曬青以弱光和中強光為宜,多在下午4點以後進行,中午前後也可曬青,但陽光強烈時需在遮陽條件下曬青。曬青時應輕翻2~3次,曬青時間長短和程度須依氣候、鮮葉、老嫩和含水量而定,一般陽光較強時,只需5~10min,氣温較低、陽光弱時,約15~25min。(2)加温萎凋。陰雨天或傍晚採回的鮮葉無法曬青,可進行加温萎凋,一般採用萎凋槽或熱風萎凋,萎凋時將鮮葉均勻疏鬆地攤在萎凋簾上,厚度15~20cm,通風后使表層葉微顫為宜,葉面有水時需先鼓冷風或用茶葉脱水機脱水至無水後再鼓熱風。風温掌握在38℃以下,以30~35℃為宜,每隔20~30min輕翻一次,翻葉時應關閉鼓風機。萎凋程度比陽光的輕些。

萎凋好的茶青,應輕抖翻拌茶青,散發熱氣,然後置於涼青架上攤涼“還陽”30~60min。以利做青作業的進行。

3、做青

做青是烏龍茶初制過程的關鍵工序,對烏龍茶品質的優劣起決定性作用。

3·1·做青技術。搖青的次數、轉數、時間和間隔時間,隨季節、品種、地區、氣候及曬青程度不同而異,一般掌握“重曬輕搖、輕曬重搖,搖青的時間由短到長,涼青時間先短後長,攤葉先薄後厚”的方法。

3·1·1·看青做青,看天氣做青。一是看青做青。(1)看品種做青,鐵觀音葉肉及角質層厚而硬,不易發酵,可重搖、需增加搖時和搖青次數,以加強葉片磨擦,促進發酵。(2)看嫩度做青。茶青嫩,含水量高,宜輕搖薄攤多涼。對纖維化、角質化程度高、含水量較低的老葉,宜重搖厚攤少涼。二是看天氣做青。(1)春季,尤其是我縣高山茶區(海拔600m以上),往往雲霧瀰漫,温度低濕度大,青葉失水慢,做青前期輕搖,薄攤、多涼促進走水,做青中後期適當重搖、厚攤,促進葉內化學變化。(2)夏暑季節,氣温高,濕度較大,青葉發酵快,宜輕搖薄攤短涼,防止發酵過度。(3)秋季。温、濕度較適中,茶青含水量一般偏低,葉張偏薄,宜比夏暑茶重搖和厚攤短涼,防止失水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