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冬閒田搭棚栽蘑菇,效益好

科普1.12W
冬閒田搭棚栽蘑菇,效益好

現將利用冬閒田栽培蘑菇的技巧介紹如下:

培養料配方堆料時以每平方米菇牀計,用幹稻草12.5~13.5公斤、菜子餅0.8公斤、石膏粉0.45公斤、過磷酸鈣0.45公斤、複合肥0.45公斤、石灰粉0.45公斤。每畝所需原料可按每畝冬閒田單層栽培面積為390~400平方米折算。

建堆流程原料進堆料場,幹稻草浸水預濕12~18個小時,建堆鋪草料(堆寬2.5米,頂高1.5—1.6米,四邊高1.2—1.3米)逐層垂直建堆。石灰在第一次翻堆時加入,菜子餅等輔料在建堆時逐層加入。從第3層開端調水,逐層潑(澆)入堆內,堆料後,每隔5天翻堆一次並節制好堆料濕度。堆好的優質培養料標準為:稻草本相尚在,呈黃棕色或棕褐色,韌性不強,無嚴重氨味和其它糜爛性味道,含水量為60%~65%。

整畦搭棚通常採取拱棚式、單層栽培牀栽培,棚高1.7~1.8米、寬4米、長10~15米。先在棚中心做寬為1.6米的栽培牀,中心栽培牀兩邊各留寬為40釐米、深為25釐米的操作道,此後在兩邊操作道的另一側各做60釐米寬的栽培牀,棚邊各留20釐米的空隙。拱棚覆蓋方法可採取“三明治”式,即中間為草苫,裏外層都為薄膜。

鋪料鋪料要做到厚薄均勻,厚20~25釐米,培養料含水量應維持在60%~65%。

播種當料温降至28℃左右時及時播種。播種時,將菌種從瓶中挖出打散,均勻撒播於料面或料間隙中,此後用乾淨木板壓實打平料面,以利於菌種與培養料的接觸。

發菌管理播後1~3天,以保濕換氣為主,温度調節在28℃以下,以促使菌絲儘快萌發;播後3~7天,菌絲基本萌發並開端吃料時,聯結換氣少通風;播後7~11天,菌絲開端橫向吃料,通風量應逐步增長,以促進料內菌絲的粗壯生長;播後10~15天,料層內菌絲縱深生長1/2以上時,覆土。

覆土選當年未施用蘑菇培養殘料的田地,取耕作層以下的泥土,打碎成直徑為1~1.5釐米的土塊。通常選濕而不黏、幹而不散、蓬鬆透氣、保水力強、有一定肥力、ph值為7.2左右的壤土或沙壤土做覆蓋土。覆土前,運用農藥除去土中的雜菌和害蟲,料面用1:1等量式500~800倍的波爾多液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