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利用閒置期菜棚栽培草菇的技術

科普3.04W
利用閒置期菜棚栽培草菇的技術

1大棚的處理棚內的土壤要播耕、暴曬至白色。在播種前15天左右對土壤進行消毒,噴灑5%甲醛及稀釋500倍的辛硫磷。然後整地做畦,畦寬0.8―1米,深約0.1米,走道寬0.4米。菇畦及走道處的土壤都要澆透,但澆灌走道處的土壤時需施加適量糞肥及石灰,提高該土壤的養分及pH值,以便播種後當覆土取用。水滲後,按100g/平方米石灰的用量撒於土壤表面。棚頂用草苫覆蓋,以降低棚內光線。

2培養料處理配方為麥草80%―90%,石灰5%,麩皮5%或腐熟糞10%。麥草需要浸泡軟化。在栽培棚附近挖一淺坑,坑內鋪襯漏水的薄膜,按照一層草撒一層石灰的方法將土坑填滿,料面壓幾根木棍後向土坑中灌水,直至淹沒料面。浸泡2天左右將草料撈出,瀝去明水,拌入麩皮或者糞肥,調整pH8―9,含水量為65%―70%。

3鋪料播種將配製好的培養料鋪於菇畦中,適當壓實後的料厚達到約20釐米,將料面整成中間高四邊低的龜背形。採用穴播法播種,適宜草菇品種為V35、V34、V23,播種量為8%―10%,應使用菌齡在20天左右的菌種。播種後隨即用走道中的土覆蓋,覆土厚約3釐米。

4發菌期及分化期管理調控温度、濕度,適當通風是該期的主要管理工作。保持棚温在32―35℃,料温在33―38℃,空氣濕度在80%左右,一般不向料面噴水。播種2天后,可每天通風1―2次,每次約15分鐘,以後隨其生長再增加通風量。播種5―6天,菌絲就能長滿培養料,完成發菌。此時應噴灑約30℃1%石灰水,將光照提高至能看清報紙上的小字,以誘導原基形成。

5出菇期和間歇期管理播種7―10天,料面就出現白色米粒狀原基。此時應保持棚温在30℃左右,空氣濕度為90%,菇蕾在鈕釦前不要噴水。為避免死菇,以後噴水時應噴30℃左右的水,通風要根據天氣情況,以不能引致棚温的劇變為宜。待菇長至卵形期時及時採收。採完一潮菇後清淨畦面,噴灑pH8―9的麥麩水,以調整酸鹼度及補充養分。麥麩水的製法是:將麥麩加入10倍的水中,煮沸約20分鐘,取其濾液,再將濾液按1:1的比例用水稀釋即成。一般8天左右可收第二潮菇,採完兩潮菇後應清料,整理場地,以備下茬的生產。

6應注意的問題(1)菌絲體生長階段:在温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條件下,菌絲易徒長,不向料內延伸。培養料的温度、濕度太高,或者料壓的太結實,以及使用了老化菌種時,易導致菌絲萎縮。一旦出現異常現象,應查清原因,及時採取補救措施。(2)子實體生長階段:要防止出現畸形菇和死菇。在通風不良情況下,菇蕾頂部的包被易出現圓形缺口,成為臍狀菇。在温度、濕度過高及通風不良時,子實體會因生長快而成為小、輕、肉薄、早開傘的劣質菇。高温高濕通氣差、温差太大、培養料太鬆散或偏酸、噴水的水温低於20℃或高於40℃、通風時進入乾熱風、使用了老化及菌齡長的菌種、產生嚴重病蟲害等原因都會導致死菇。

7栽培草菇成功的訣竅培養料中適當提高石灰及糞肥的用量;在分化期及採菇後要噴1%―2%的石灰水;出菇期要注意温、濕、氣的協調,避免温差的傷害。在閒置期的菜棚內,採用麥草加少量麩皮或糞肥的配方,直接生料栽培,並覆蓋用糞肥及石灰水澆透的土壤,可使麥草的轉化率達30%―40%。

實踐證明,在大棚內進行草菇與蔬菜輪作,不僅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還充分利用了時間、空間、人力及物力資源,產菇後的廢料還能為下茬蔬菜提供肥料,確實是一舉多得的理想種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