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大花秋葵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科普1.97W

大花秋葵屬於錦葵目錦葵科秋葵屬,它有很多別名,如美芙蓉、草芙蓉等,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但是種植過程頗為複雜,現在為您介紹它的種植技術。

大花秋葵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一、種植技術

大花秋葵是錦葵科,木槿屬,拉丁學名為HibiscusmoscheutosLinn.,又名草芙蓉、芙蓉葵,原產於北美。呈落葉灌木狀。葉大、廣卵形,葉柄、葉背密生灰色星狀毛。花大,單生於葉腋,有白、粉、紅、紫等色。喜陽光、略耐陰,宜温暖濕潤氣候,忌乾旱,耐水濕,在水邊的肥沃砂質壤土中生長繁茂。花期為6-8月。

栽植及水肥管理

大花秋葵栽植在初春或秋末均可進行栽植,栽植時應施用經腐熟發酵的牛馬糞或者烘乾雞糞作基肥,基肥需於栽植土充分拌勻。春季栽植應適當淺栽,秋末則應適當深栽,栽後還應堆土進行防寒保温。春季栽植後立即澆頭水,過五天澆二水,再過一週澆三水,此後每月澆一次透水。秋末栽植的苗子,澆一次透水後即可堆土保温。夏季雨天要及時排除積水。大花秋葵喜肥,栽植時施用底肥後,(春季栽植的苗子)可於4月初少量施用一些氮磷鉀複合肥。秋末結合澆凍水淺施一次腐葉肥。

修剪

大花秋葵的自然冠形比較鬆散,養護過程中可根據園林需要進行修剪,一是要注意不能影響行人;二是對於過長枝條要進行短截,防止其影響冠形;三是花後如果不留種應要及時將殘花剪除,防止過多消耗養分;四是對過密枝條進行修剪,使植株保持通風透光;五是入冬前應將地上的枝莖進行剪除,以利於堆土防寒。

病蟲害防治

大花秋葵常見病害是葉斑病,此病是大花秋葵的多發病和常見病,一般危害植株的葉片。此病系半知菌類真菌侵染所致,夏季高温高濕期是發病的高峯期,發病初期葉表着生有淺黑色的斑點,隨着病情的發展,斑點逐漸擴大變成斑塊,最終連接成片,葉片打卷後脱落。對於此病的防治,一是要注意營養平衡,不可偏施氮肥;二是要注意植株的通風透光,對過密枝條及時進行修剪;三是如有發病,應採用75%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每七天一次,連續噴兩至三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莖進行剪除,以利於堆土防寒。

大花秋葵一年生苗,在粗放管理的條件之下可以安全越冬,但第一年越冬苗側根上受一定凍害,有零星受凍壞死的直徑二至三毫米的黑斑,但未影響越冬和翌年的生長與開花。越冬的宿根在第二年4月上中旬在根莖處開始萌芽,並在4月下旬開始出土,4月底至5月初展葉,5月中下旬開始迅速生長,6月中旬現蕾,7月上旬開始開花。

二年生以上的植株,由7月上旬至10月中旬開花不斷,但從花量上可出現三次開花高峯,第一次為7月初開始,可延續十五至二十日,以主莖花為主,以後花量適當減少。至8月中旬出現二次開花高峯,二次高峯主要是一次副梢花,花質量與主梢花無明顯區別,這次高峯可維持一至五天,以後在9月中旬出現第三次開花高峯,但花量較前二次為少,主要是二次副梢的花,以後至10月中下旬都不斷開花,但形不成高峯了。

二、營養價值

大花秋葵的果實黏液裏所含的糖蛋白、果膠、牛乳聚糖、阿拉伯樹膠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可改善人體的腸胃功能和護膚。黏液及所含的鈉,對關節僵硬者有益,其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也高於一般蔬菜,可以幫助消除疲勞、恢復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