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茶樹菇週年生長栽培技術

科普5.38K
茶樹菇週年生長栽培技術

陳躬國1,2,林原1,2,鄭英姿2,吳漢瓊2,郭德章1,2**

(1.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福建福州350018;2.福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茶樹菇是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縣繼銀耳之後又一個食用菌栽培主導菌類。茶樹菇在古田縣的栽培量相當大,形成了眾多的茶樹菇種植專業村,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連成片的茶樹菇菇棚,頗為壯觀。地處海拔300m左右,加之古田縣翠平湖這個大空調的氣候調節作用及採用田間泡沫蔭棚,為茶樹菇週年生長創造了適宜環境條件,使茶樹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解決茶樹菇生產的季節性問題,實現了茶樹菇週年生長出菇,為茶樹菇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1-4]。目前,古田縣已形成了一套管理和技術較為成熟的茶樹菇栽培的古田模式。現根據調研的相關資料和經驗將古田茶樹菇週年出菇的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田間泡沫蔭棚的建造

田間泡沫蔭棚搭建成本低,搭蓋速度快,滿足了茶樹菇生產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而且有效解決了菇農生產場地問題,為茶樹菇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選擇交通方便、地勢較高、通風良好、近水源的田地做菇棚場地。以東西向搭建,用竹、木搭作立式棚架,棚頂和四周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和厚塑料薄膜保温隔熱,並在棚頂遮蔽覆蓋芒萁或五節芒,菇棚南北向安裝寬80cm~100cm的門。菇棚內,採取多層架集約化擺袋長菇,牀架寬1.2m~1.4m,兩邊不設通道的牀架寬不超過70cm,以伸直手能操作為宜,層架間距離50cm~60cm,設5層,牀架間留70cm的通道。菇棚四周的擋風牆可遮蔭,可以促使菇柄正常伸長,避免彎曲,提高菇品的商品價值。田間泡沫蔭棚條件下温度較為恆定,濕度條件較好,突破了傳統栽培模式和季節限制,使茶樹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實現了週年生長出菇,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益。

2栽培季節選擇

茶樹菇出菇温度相對較廣,抗高温,也較耐低温。由於古田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栽培模式,茶樹菇的生產基本上不受季節限制,全年不中斷生產,不中斷出菇。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栽培期,生產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達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為宜。不同季節栽培,其產量和質量有所不同,古田縣茶樹菇生產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9月。

3菌袋製作

3.1培養料配方

茶樹菇沒有蟲漆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強,所以利用木質素的能力弱。根據這一生理特性,在培養料配方中必須提高氮的含量,在栽培主料上應選用棉籽殼、玉米芯等原料。由於出菇時間長,整個生長週期10個月左右,栽培原料中增加有機氮(如麥麩、米糠和玉米粉等)含量,也可更好地提供茶樹菇的營養需求,有助於提高出菇後勁,提高產量。茶樹菇最適pH值為5.5~6.0,但在弱鹼環境也能正常生長,生產上添加適量的生石灰,可有效地解決生產上出現的菌袋高污染狀況。各地可根據本地區的栽培原料狀況,選擇適宜本地區的培養料配方。古田地區使用棉籽殼作為栽培茶樹菇的主要原料,少用或不用雜木屑,常用配方為棉籽殼82%、麥麩15%、石灰粉3%,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料水比1∶1.2)。

3.2裝袋

棉籽殼不易吸水,需提前24h用3%石灰水充分預濕,特別注意棉籽殼要預濕均勻,不得有結團、幹粒,否則易造成滅菌不徹底。配料時均勻地按配方加入各種培養料,用拌料機拌均勻。培養料配製後,應及時裝袋,一般拌料裝袋至上灶時限不超過6h,以防培養料酸敗發熱。栽培袋選用規格15cm×30cm×0.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注意選擇韌性強的聚乙烯塑料袋,這樣在栽培後期料袋不易分離。培養料裝袋時要求緊實,裝料高度為15cm~17cm,一般每袋裝乾料量為350g左右,濕重約800g,裝好後直接用線繩紮緊袋口。裝袋要注意緊實,由於是週年出菇,裝料太鬆在出菇後期易出現料袋分離,在料袋間空隙形成原基,消耗養分。

3.3滅菌

滅菌採用古田縣常見的鍋爐蒸汽滅菌池進行常壓滅菌,將打包好的栽培袋裝入編織袋內,然後上灶,用厚帆布覆蓋紮好,每灶1次能滅菌2萬袋左右。滅菌時要掌握攻頭、控中間、保尾,開始採取旺火快速升温,在5h內菌袋內部温度上升100℃保持24h,中間不停火,不降温,確保滅菌徹底。滅菌結束後,待鍋內温度降至60℃~70℃時,方可趁熱搬運料袋到接種室,搬運時注意輕拿輕放,否則易使綁袋線繩鬆脱和菌袋破損,影響滅菌效果。

4接種與培養

將滅菌後菌包退灶搬進已經消毒的菌包培養場地,待菌包袋温下降至28℃以下時接種,接種時嚴格無菌操作。接種時選擇晴天,避開潮濕天氣,高温季節選擇早、晚氣温較低時接種,以防菌種萌發和雜菌侵染。發菌期間培養室温度保持在20℃~26℃,空氣濕度不超過70%,室內儘量保持黑暗,做好遮光及通風換氣工作。走菌期間要按期翻堆檢查,通過翻堆來調節堆温,防止燒菌,同時結合查菌,做好雜菌污染菌袋的檢查工作,發現雜菌污染及時處理,發生蟎害時可用克蟎特噴霧防治,走菌期間還要注意預防老鼠危害等。一般要求每隔20d左右翻堆1次,發菌過程要進行3次翻堆。菌絲長滿袋通常需要50d~60d。

5出菇管理

菌袋上架前1周,出菇房噴施鋭勁特。當菌袋出現黃色水珠狀分泌物,表面有棕褐色的色斑,菌袋開始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時,要及時解除袋口的線繩,拉直袋口,朝地上噴水,保持菇房空間相對濕度85%~95%,並給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風換氣,促使茶樹菇子實體發生。出現小菇蕾後,料面一直暴露於空氣中,培養料易失水,要經常保持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在90%~95%,但不可一直處於這種狀態,可採用乾濕交替的管理辦法。一般早晚應噴水保濕,並減少通風次數和時間,每天通風2次~3次,每次通風30min,以促進菌柄的伸長和抑制菌蓋的展開,提高商品的質量。菇房温度宜控制在20℃~28℃,夏季温度超過30℃時做好降温措施(如棚頂噴水等),冬季低於10℃時可以在菇房內加温,利用煤爐加上密封的排氣管進行加温。

6採收與加工

從菇蕾到採收一般需要5d~7d,當子實體菌蓋開始平展,菌環未脱離菌柄時就可採收。採收後要清理菌袋料面,停止噴水3d~5d,讓菌絲休養恢復生長後再噴水保濕催蕾,約15d後可再長一潮菇。按此方法進行每潮菇的出菇管理,至4潮~5潮後,若菌袋營養和水分消耗過多,明顯變輕,可進行適當補水,採取注水的方法向菌袋補水,1d~2d後把多餘水分倒出,加強通風,可繼續出菇。茶樹菇不能集中出菇,整體潮次不明顯,一般每袋可出鮮菇0.35kg以上,生物學效率可達100%以上。採收後的子實體剪去根部並清除附着的雜質便可上市鮮銷;也可乾製,一般採用烘烤法,烘乾後的茶樹菇菌香濃郁,風味絕佳,可分級包裝,遠銷。

7病蟲害綜合防治

茶樹菇的病蟲害主要發生在菌袋培養和出菇管理過程中,茶樹菇病蟲害防治要以防為主,綜合防控。栽培中主要的雜菌有綠色木黴、鏈孢黴、青黴等,尤其以綠色木黴為害嚴重,除了要掌握好制袋的各個技術環節,出菇管理的措施也要到位,其防治措施與代料香菇栽培一樣。古田縣茶樹菇栽培模式的生產週期較長,通常可採15潮~18潮菇,整個生長週期長達10個月。過長的出菇週期及田間簡易菇房,加上茶樹菇菌絲體和子實體含有較濃郁的特殊香味,導致蟲害比較嚴重。生產上常見的蟲害有菇蚊、菇蠅、蟎類、跳蟲等,防止蟲害的有效辦法:一是要注意菇房的環境衞生,菇房內外的蟲菇、爛菇、菇頭和廢菌包等垃圾要及時清理銷燬,消滅害蟲孽生地;二是物理防治,將菇房的門窗都安裝上60目尼龍紗網,利用菇蚊、菇蠅的成蟲具有趨光性,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走道和菇牀上方懸掛黃板誘殺;三是按無公害栽培用藥的要求,選用生物農藥和廣譜、低毒、低殘留的品種進行噴霧滅殺,菌袋開口出菇前也可採用鋭勁特、克蟎特等,噴霧空間和菌袋四周,有效地殺滅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