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閩北栽培茶樹菇物理防控菇蚊菇蠅技術

科普9.31K
閩北栽培茶樹菇物理防控菇蚊菇蠅技術

茶樹菇屬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種,在閩北自然條件下,其出菇一般在4月至10月間,此時正是菇蚊菇蠅大量發生的季節,對茶樹菇危害較大。福建建陽市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栽培茶樹菇,大都以化學農藥進行防治菇蚊菇蠅,藥品選擇適當,有一定效果,但存在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隱患。

筆者在實施“茶樹菇安全生產示範基地建設”項目過程中,對閩北茶樹菇菇蚊菇蠅的物理防治技術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示範工作。通過綜合採用燈光誘殺、紗網阻隔、清水浸殺等物理措施,達到不使用化學藥劑而經濟有效地防控菇蚊、菇蠅的目的。現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菇蚊菇蠅危害規律

閩北茶樹菇生產一般在10月開始製作菌袋,經過發菌管理,於翌年3月下旬開袋出菇,至11月中旬採收結束。栽培配方以棉子殼為主料,輔以麩皮等含氮物質。據栽培現場調查,茶樹菇栽培過程主要蟲害是菇蠅、菇蚊。二者均為雙翅目昆蟲。菇農反映,若不採取防控措施,茶樹菇菌絲培養階段末期,即在培養室內發現菇蚊、菇蠅成蟲,大多數菌袋內也可見數量不等的蟲蛆。每個菌袋少則數十隻,多則上百隻。在開袋出菇管理後,出菇場地菇蚊菇蠅大量發生。其中以4月至8月蟲口數量最大,危害最為嚴重。據分析,在菌絲培養階段,菇蠅、菇蚊通過棉塞、蓋環的縫隙或培養袋破孔進入培養料產卵。蟲卵發育成蛆,大量寄居於培養基內。開袋出菇後,大量的蛆發育成蟲,又在培養基中產卵,以此不斷循環。菇蚊菇蠅對茶樹菇的危害以蟲蛆為主。蟲蛆大量寄居於培養基中,吮吸菌絲體營養,使菌絲衰退、斷裂,造成菌蕾缺乏養分而枯死。成蟲對菌絲沒有直接危害,對菇體的危害亦不明顯。當大量發生時,可能會傳播真菌性或細菌性病害。

2物理防治措施

2.1燈光誘殺選擇頻振式殺蟲燈,其原理是利用菇蠅、菇蚊較強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信息的特性,將光的波長、波段、波的頻率設定在特定範圍內,近距離用光、遠距離用波,加上誘到的菇蠅、菇蚊成蟲本身產生的性信息引誘成蟲撲燈,燈外配以頻振式高壓電網觸殺,使菇蠅、菇蚊成蟲落入燈下的接蟲袋內,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

菌絲培養階段。在培養室中央上方懸掛頻振式殺蟲燈。每個培養室懸掛1盞。由於菌絲培養需要避光培養,因此不宜長期開燈。較為合理的使用方法是,在培養前期,即接種後1~10d內,無需開燈;培養中期,即接種後11~20d,開燈一次,開燈時間持續12h,開燈時間選擇在8:00—20:00;培養後期,即接種後20至40d內,每5d開燈一次,具體為接種後20d、25d、30d、35d、40d各開燈一次,每次12h,時間選擇在8:00—20:00。

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每個出菇室使用1盞頻振式殺蟲燈,懸掛位置為出菇室走道中央位置上方。由於茶樹菇子實體分化、發育需要散射光刺激才能順利完成,故殺蟲燈可長期開啟。從光線強度和均勻度的角度看,僅靠一盞殺蟲燈,不能滿足茶樹菇子實體分化、發育對光線的需求。故據栽培實踐,還要輔以2盞25w的照明燈。

子實體分化發育過程中具體使用方法:出菇前期,即子實體分化至菇柄長度5-6em,白天照明燈和殺蟲燈均開啟,夜晚關閉照明燈,開啟殺蟲燈。關閉照明燈是避免成蟲受照明燈吸引,降低殺蟲燈的效果。出菇後期,即柄長度5-6em至採收,可關閉照明燈,開啟殺蟲燈。

2.2紗網阻隔茶樹菇生長髮育過程中,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或是子實體生長階段,都需要一定的氧氣,以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因此,無論是培養室還是出菇室,都要設置用於通風換氣的窗口,且窗口應根據需要開啟或關閉。同時,培養室或出菇室的門也因為管理人員進出也需要時常開啟。這就給菇蠅、菇蚊成蟲進培養室創造了機會。因此,無論培養室和出菇室的門、窗,均應用60目的塑料紗網覆蓋,同時,進出培養室或出菇室要做到隨手關門。這樣,既能滿足培養室、出菇室通風的需要,又可阻隔室外菇蠅、菇蚊飛人。

物理防治過程中,上述紗網防控和燈光誘殺和兩項措施必須同時結合使用。若單獨使用燈光誘殺,即使將室內的蟲源滅絕,室外的菇蠅、菇蚊成蟲還會源源不斷地飛人,造成惡性循環。若僅使用紗網防控,儘管外界菇蠅、菇蚊成蟲無法飛入,但室內成蟲會不斷地多代繁殖,造成嚴重危害。

2.3清水浸殺在茶樹菇栽培過程中,大量菇蠅、菇蚊的蟲蛆寄生於培養基中,以菌絲為食,造成嚴重危害。上述燈光誘殺、紗網防治方法主要針對菇蠅、菇蚊的成蟲。對於寄生於培養料中的蟲蛆,採用清水浸殺法具有良好效果。該方法適用於出菇階段。具體方法是,當採收完一潮子實體後,可向菌袋灌人潔淨的清水,灌水量以水位高出培養基表面2~3cm為宜,浸泡時間24~48h。隨後將袋內積水倒去,保持培養基表面濕潤而無積水。其原理是利用灌水,使菇蠅、菇蚊的蟲蛆窒息而亡。其特點是安全衞生、無化學農藥殘留。而且通過此舉既可以殺蟲、又有為菌袋補水的效果,下一潮子實體出菇均勻、整齊。

3討論

在建陽市水尾村、莒口村茶樹菇安全生產示範基地,使用上述物理防控措施防治茶樹菇菇蚊、菇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該技術投入少,操作簡便,菇農易於接受;二是防控效果良好,菇場菇蚊、菇蠅危害大幅度降低,完全可以不使用農藥;三是產品安全可靠。經隨機抽樣檢測,基地的產品符合無公害食品要求。目前正在申報無公害認證,已取得無公害產地認證證書,產品認證正在辦理中。

該技術三項措施應配合使用,方可達到良好的防控效果。由於各種措施針對性有所差異,應根據菇蚊、菇蠅發生規律和各措施的特點,結合茶樹菇生長規律將三種措施合理搭配、靈活使用。如殺蟲燈主要防治對象是成蟲,在培養階段和出菇階段均應使用。但由於菌絲培養階段不宜強光照射,加上培養階段成蟲較少,故不宜也不必長時間開燈。出菇階段正值菇蚊、菇蠅發生的高峯期,且子實體形成和發育需要散射光,因此殺蟲燈可長時間開啟。清水浸殺僅針對培養料中的菌蛆,在菌絲培養階段,若採取了燈光誘殺措施,第一潮菇出菇階段可不必採用。第一潮菇結束後,每個潮次都應進行清水浸殺。

採用燈光誘殺時夜間不宜開燈。主要原因是夜間開燈易將培養或出菇場地外的菇蚊、菇蠅引人,這就加大了防治難度。特別是茶樹菇5號品種,由於出菇階段對CO極為敏感。出菇場地四周大都敞開,由於各種害蟲的趨光性,夜間開燈會吸引其飛入出菇場地。白天開燈,由於場地內相對較暗,因此僅對場地內的害蟲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