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茶樹菇菌袋栽培管理技術

茶樹菇,原為江西廣昌境內高山密林地區茶樹蔸部生長的一種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於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經過優化改良的茶樹菇,蓋嫩柄脆,味純清香,口感極佳,可烹製成各種美味佳餚,其營養價值超過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屬高檔食用菌類。

茶樹菇菌袋栽培管理技術

茶樹菇的形態特徵

子實體單生、雙生或叢生,菌蓋直徑5-10cm,表面平滑,初暗紅褐色,有淺皺紋,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纖維狀條紋,中實。成熟期菌柄變硬,菌柄附暗淡粘狀物,菌環殘留在菌柄上或附於菌蓋邊緣自動脱落。內表面常長滿孢子而呈繡褐色孢子呈橢圓形,淡褐色。

菌蓋初生,後逐平展,中淺,褐色,邊緣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與菌柄成直生或不明顯隔生,初褐色,後淺褐色。菌柄中實,長4-12釐米,淡黃褐色。菌環白色,膜質,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橢圓形。茶樹菇與楊樹菇,柱狀田頭菇、柱狀環鏽傘、柳菌、柳環菌(貴州、雲南)、柳松茸(日本與中國台灣省)屬於同一物種。但楊樹菇、柱狀田頭菇、柱狀環鏽傘、柳菌、柳環菌(貴州、雲南)、柳松茸(日本與中國台灣省)等品種,與茶樹菇在形態、品質上有較大差異,茶樹菇在味、香、食、藥用價值及經濟價值等方面,明顯優於楊樹菇等品種。

茶樹菇菌袋栽培管理技術

1,選育優良菌種:目前茶對菇菌株很多,早期在江西省廣昌一帶推廣的茶樹菇菌株有江西贛州地區菌種保存中心選育的982等,近幾年福建省推廣的茶樹菇菌株有三明真菌研究所選育的茶樹菇-1、茶樹菇-3、茶樹菇-5等菌株。其菌種生產如下:母種(一級種):採用加富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葡萄糖15g、蔗糖5g、硫酸鎂0.5g、磷酸二氫鉀0.5g、B11g、水1000ml)或加麥皮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蔗糖20?g、麥皮10g、水1000mL),以上兩種配方均用瓊脂20g。一般後一配方菌絲更粗壯。以上配方製作的母種在26℃左右恆温下培養7天左右即可。

原種(二級種):採用木屑培養基(木屑7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鈣1%、普鈣、硫酸鎂、磷酸二氫鉀少量)製作的原種,置25℃左右恆温下培養7天左右即可。

栽培種(三級種):採用木屑培養基或棉籽殼培養基(棉籽殼7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 1%)製作的菌種置24-28℃下培養30天右左即可。茶樹菇菌種要求菌絲粗壯、濃白,培養後期母種斜面有時出現紅褐色斑紋或原種、栽培種料面出現與金針菇一樣長出小子實體為正常現象,但若出現菌絲稀疏弱細,吃料不徹底,有雜色斑點或出現黃水等不宜使用。

2,栽培季節:茶樹菇由於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在福建、廣東、浙江等省大部分地區均可週年栽培,但不同季節栽培,其產量和質量都不同,所以栽培茶樹菇要獲得高產高效,必須選擇好栽培適期。據各地栽培試驗後,我國大部份地區以春栽或秋栽適宜,尤其是春栽產量較高。生產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知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為適。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栽培適期,如閩東地區栽培適期春栽為元月-2月制袋,4-5月出菇或9-10月制袋,11-12月出菇。

菌袋製作及栽培管理

1,培養料配方:根據各地原料情況,以效益為準則選擇配方,其參考配方有:a.茶枝粉(或棉籽殼)77.5%,麥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普鈣0.5%。c.草粉38%,木屑或棉子殼38%,麥皮或米糠19.5%,石膏粉1%,蔗糖1%,普鈣0.5%,茶籽餅2%。

2,菌袋製作:根據生產所需的數量及比例進行配合,並加水拌料,料水比為1:1.2左右為宜。原料要新鮮,無黴變,無蟲害。拌料要均勻一致,特別是棉籽殼不能有幹粒,否則滅菌不徹底。選用規格15-17cm×35cm×0.05cm低壓聚乙稀塑料袋,每袋料乾重350g左右,濕重720-750g,裝料鬆緊適度,高度14-15cm稍整平表面,及時套上頸圈並塞好棉塞(也可用編織線紮緊),防止水分蒸發散失。然後進行常壓(4小時內將温度加到100℃,保持12-14小時),茶樹菇抗雜菌能力較弱,因此滅菌要徹底,製作過程要嚴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雜菌污染。

3,菌袋接種:經滅菌後的袋料,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種。接種箱或接種室應消毒完全,接種量為每瓶接30-40袋,接種後要避光培養。茶樹菇菌絲恢復吃料慢,且易發生雜菌蟲害,因此接種後果注意培養室清潔、乾燥和通風換氣,防止高低温的影響,促進菌絲均勻生產。並經常檢查,如有發現雜菌污染 的菌袋,要及時搬出處理,防上擴散蔓延。一般接種後30-40天菌絲即可長滿菌袋。

4,出菇管理。在正常情況下,茶樹菇接種後50天左右即可出菇。出菇前要進行催蕾管理,催蕾時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牆式堆疊排放。然後將棉花塞拔掉或剪去扎口線,並拉直袋口排袋催蕾,直立排放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讓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料面顏色也隨之轉化,初時有黃水,繼而變褐色,出現小菇蕾。這期間,要加大空氣相對濕度並保持在95-98%,早晚應噴水保濕。光線強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4℃範圍,這樣開袋後10-15天子實體大量發生。

出菇後,必須適當低空間濕度和減少通風,此時栽培空間相對濕度降到90-95%,並減少通風次數和時間,以防氧氣過多易導致早開傘,菌柄短、肉薄。如果菇蕾太密,還可進行疏蕾,每袋6-8朵,朵數適中,長勢整齊,朵型好,菇柄粗,否則影響菇的品質和產量。當茶樹菇子實體菌蓋開始平展,菌環未脱落時就要採收。因茶樹菇菌柄較脆,容易折斷,採收時應抓基部撥下,同時防止傷及幼菇。採收後菌袋料面需清理乾淨,袋口捏攏,讓菌絲休養恢復2-3天,然後拉開袋口,可淋一次重水,並重覆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長一潮菇,共可採收4-6潮菇。

病蟲害的防治

茶樹菇在菌袋製作和栽培管理過程,常常會遭受到雜菌的污染和病蟲的侵入,因此,在栽培過程中,必須加強病蟲害的防治。茶樹在栽培過程中常見的雜菌污染有綠黴、紅色鏈孢黴、根黴等,其防治措施與香菇栽培一樣。茶樹菇栽培中常見的蟲害的是菇蚊、菇蠅的幼蟲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