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茶樹菇的高產栽培技術

科普7.57K
茶樹菇的高產栽培技術

茶樹菇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9.55%,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佔2.49%,其次為穀氨酸、天門冬氨酸、異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總氨基酸含量為16.86%,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齊全,並且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質元素。中醫認為,該菇性甘温、無毒,有健脾止瀉之功效,並且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長條件

1.營養。茶樹菇是一種對木質素、纖維素分解能力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樹菇僅着生於油茶樹上,經人工馴化後,可利用油桐、楓樹、柳樹、櫟樹、白楊等闊葉樹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質較疏鬆、含單寧成分較少的雜木屑較適應茶樹菇生長。可充分利用麩皮、米糠、餅肥等作為氮源。

茶樹菇除能利用雜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殼、菌草也可提供作為碳源。碳源中以單、雙糖為最好,澱粉、纖維素等利用能力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僅含有葡萄糖,菌絲生長較疏鬆,並用少量蔗糖搭配,則菌絲生長緻密,長勢旺盛。説明菌絲生長過程中需要礦質元素相關。

2.温度。茶樹菇屬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養基上,在26℃條件下孢子經24小時就能萌發,經48小時後,肉眼可見到微細的菌絲。菌絲生長的最適温度23—28℃,超過34℃停止生長,在零下4℃可保存3個月。子實體原基分化的温度範圍是12—26℃,最適温度為18—24℃,較低或較高温度都會推遲原基分化。温度較低,子實體生長緩慢,但組織結實,菇形較大,質量好;温度較高,易開傘和形成長柄薄蓋菇。

3.水分。茶樹菇栽培的培養基含水量應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養基,用勁捏,指縫間濕潤,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鬆開成塊,落地後散開為宜。但不同種類的木屑及粗細不同略有差別,應靈活掌握。菌絲生長時,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70%以下;子實體形成發育期為85%—95%,生長期適當降低,以延長產品保鮮期。

4.空氣。茶樹菇屬好氣性大型真菌,對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易造成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菌柄粗長、菌蓋細小、早開傘、畸形菇等現象。

5.光線。茶樹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實體具有趨光生長特性,適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條件。菌絲體培養期間,在無光條件下仍然生長,但不形成子實體。子實體沒有光照不易分化,適宜光照強度為50—300勒。

6.酸鹼度。茶樹菇菌絲喜弱酸性環境,最適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絲生長稀疏、緩慢。

二、制種方法

茶樹菇可分春秋兩季栽培。栽培季節安排要根據當地的氣温變化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栽培。實踐證明,在高温季節温度降至24℃,低温季節温度上升至18℃時,將形成大量子實體,因此,春栽宜當地氣温穩定在18℃時往前推2個月接栽培袋,秋栽氣温穩定在24℃往前推2個月接栽培袋。廣東一般4—6月和9—11月出菇較為理想,在高海拔lu區7—8月亦可正常出菇,在冬季春初適當保温亦可出菇。

菌種製作。栽培種製作時間,等於制栽培袋的用種日期向前推栽培種培養所需天數,原種製作時間等於栽培種製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種培養實際開天數,同樣方法,可計算出母種製作時間。茶樹菇菌種在相同培養條件下,不同的培養基所需的培養時間差異較大。

1.母種製作:茶樹菇母種,常從栽培的子實體或野生子實體中,選擇生長良好、朵形圓整的用作組織分離材料。組織分離獲得的菌株再經適應性試驗,篩選出綜合經濟性狀優良的菌株,用以示範推廣。

母種培養基配方及製作:

配方1: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配方2:馬鈴薯20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瓊脂20克,麩皮50克(煮汁)、硫酸鎂0.15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按常規配製、分裝、滅菌、制斜面備用。

分離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將菌柄剪短、縱切掰開,在菌柄與菌蓋連接處,切取組織一小塊移接到斜面培養基上。置於25±2℃恆温箱中培養,菌絲長滿斜面即為母種。

2.原種、栽培種製作培養:

培養基及製作:原種常用麥粒培養基或木屑培養基,用蘑菇瓶分裝。栽培種因用種量大,常用木屑為主要原料作培養基,用聚丙烯袋分裝,木屑培養基與栽培料配方相同。將原料加水拌勻(麥粒需浸、煮),然後分裝入瓶、袋中,壓實。中間打一孔穴,掃淨瓶袋粘着物,制好棉塞,按常規滅菌、冷卻。

接種培養:在無菌條件下接入母種(或原種),每支母種可接原種5瓶左右,栽培種40—45天培養,菌絲可長滿瓶(袋)。

三、栽培技術

茶樹菇栽培按季節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絲培養階段需適當保温,子實體生長後期氣温升高,生長快,子實體朵形較小,品質相對較差,易受病蟲危害;秋季栽培,接種後,菌絲培養温度較適宜。在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實體,朵形較大,品質好,病蟲害污染少,生物轉化率較高,經濟效益好。栽培場所,既可室內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則分為層架式袋栽、牆式袋栽和牀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選擇。

(一)培養基配方

配方1:雜木屑76%、麩皮20%、糖l%、過磷酸鈣1%、碳酸鈣1%、石膏l%;

配方2:雜木屑68%、麩皮15%、茶籽餅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雜木屑58%、棉籽殼20%、麩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雜木屑60%、甘蔗渣18%、麩皮或米糠20%、過磷酸鈣1%、石膏粉1%;

配方5:雜木屑60%、玉米芯20%、麩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為60%,自然ph,秋季栽培應加入0.1%—0.2%的多菌靈;油茶栽培地區可加10%的茶籽殼粉,能有效提高產量。

(二)室內袋栽

室內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閒置空房屋等,自發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場所內完成的栽培。室內袋栽的環境小氣候易於人為控制,管理方便,易獲得優質、高產,也適宜於工廠化栽培。

1.選場和消毒

用於室內袋栽的場所,要求乾淨、衞生,遠離作坊、倉庫及家禽家畜欄舍,調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須進行全面殺蟲和消毒,首先打掃清洗乾淨後用500—800倍的敵敵畏溶液噴灑殺蟲,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燻蒸消毒,以防治雜菌孳生。

2.拌料分裝滅菌

按照選定的栽培料配方,稱取各種原料,加水拌勻使含水量達60%—65甲e,用手工或裝袋機分裝人17×33×0.005釐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內,鬆緊一致,料面平整,裝料高度為13—15釐米,上加無棉蓋體或套環棉塞封口。常壓100℃保持10小時,悶過夜或高壓0.138兆帕保持1.5小時滅菌。

3.接種培養

經滅菌冷卻後的料袋,在無菌條件下接人1接種鏟栽培種,套塞上無棉蓋體或套環棉塞。菌種儘量成塊狀,避免過碎以防死種。將接種後的菌袋豎立排放在室內的層架上,在25i2℃條件下培養45—55天,菌絲即可發滿全袋。發菌期間,室內儘量保持黑暗。

四、採收與加工

茶樹菇不僅菌蓋可食,且菌柄也十分脆嫩,應連蓋帶柄一起採收。當子實體長出後,菌蓋尚內卷、孢子還未大量發生時採收。採用一次性採收,也可採用採大留小、採老留幼的方法分批採收,分批收穫時要注意保護好幼菇。一般可採收3—4批,每100公斤乾料可產鮮菇60—70公斤。

採收後的子實體剪去根部及附着的雜質即可上市鮮銷,亦可烘乾,分級包裝、遠銷,也可分級後進行速凍保鮮或加工成清水罐頭。方法簡述如下:

(一)速凍保鮮

將茶樹菇分級,菇體大小盡量一致,避免在速凍過程中的温度不均勻現象。採用真空密封包裝可延長保質期。先預冷至0—5℃,然後將温度降至零下39℃以下。速凍後的貯藏温度低於零下18℃,這樣保質期可達一年。

(二)罐藏

1.工藝流程:選料預煮冷卻一分級配湯一裝罐一排氣密封一殺菌冷卻一保温入庫。

2.操作要點:

(1)選料預煮冷卻。要在菇蓋尚未完全開傘時採收,菇體完整,無畸形、破損。切削去柄基部雜質。柄長控制在10釐米左右,清水漂洗,放在沸水中煮3—5分鐘,撈出置於流水中快速冷卻。

(2)分級配湯。冷卻後撈出瀝乾,以菌蓋大小分級,每10毫米為一級,配製2.5%食鹽水,煮沸後備用。

(3)裝罐。選315毫升迴旋玻璃瓶,裝罐量180克,加入熱湯汁。

(4)排氣密封。用加熱排氣法排氣,在罐中心温度不低於80℃時封口。

(5)殺菌冷卻。趁熱殺菌,殺菌式為10—50分鐘/100℃,採用分段冷卻法冷卻100—80℃下5分鐘,80—60℃下5分鐘,60—38℃下5分鐘。

(6)保温入庫。擦乾罐頭瓶表面水跡,在36±1℃温度下保温5天,去除不合格罐,即可入庫。

3.技術指標:

(1)感官指標

色澤:呈淡黃色至黃褐色,菌蓋中心色較深,湯汁清澈;

滋味、氣味:具茶樹菇罐頭應有滋味和氣味,口感清香,無異味;

組織形態:菇形基本完整,菌蓋有彈性,允許有少量裂口,無嚴重畸形,菌柄脆嫩,同一罐內菌柄長短一致。

(2)理化指標

固形物:不低於淨重的5%;

鹽水濃度:0.8%—1.5%;

微生物指標:無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的腐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