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羊肚菌高產栽培技術

科普2.9W
羊肚菌高產栽培技術

羊肚菌屬於低温型菌類,子實體喜好低温,在5~25℃均可生長,但在低温下菌絲生長狀態最好,温度超過22℃,便會很快死亡。因此,羊肚菌最好選在冬季種植,即入冬後温度約18℃時栽培,低温有利於羊肚菌儲存營養;到第2年春季氣温逐步回升,温度適宜後子實體便可大量形成。通常情況羊肚菌栽1年培1季,採取冬種春收的栽培模式,考慮氣候變化因素,建議搭建蔭棚防曬保温,否則會影響出菇數量和品質,嚴重者導致絕收。

一、羊肚菌生物學特性

(一)温度

羊肚菌為低温型真菌,温度是影響羊肚菌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菌絲生長適温為18~20℃,若超過35℃,菌絲受到嚴重損傷,停止生長;2℃以下,進於休眠狀態。子囊果分化適温為4~16℃,若超過16℃則很難分化;子囊果在6~25℃均能生長,其中8~18℃環境中生長的子囊果品質較好,高於18℃品質較差。

(二)水分與濕度

羊肚菌子囊果極不耐乾旱,強光和乾燥環境下即停止生長。菌絲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宜為70%~80%,子囊果形成和生長髮育階段空氣相對濕度宜為85%~90%。

(三)空氣

羊肚菌是好氣性菌類,菌絲生長、子囊果形成階段均需新鮮空氣。經常通風,有利於菌絲生長,及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長。

(四)pH值

羊肚菌生長最適的土壤pH值為6.5~7.5。

(五)光照

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光線會抑制菌絲生長;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長髮育則需要光照,在無光條件下不能形成原基。

二、羊肚菌栽培技術

(一)栽培時間

羊肚菌一般冬種,該菌的生長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種植地的氣温、降雨量和降雨時間都直接影響其生長,從業者可根據市場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二)栽培場所

羊肚菌對環境要求較高,通常選取地勢平坦,無污染、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風、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場所。選好栽培場所後,應對栽培場所進行消毒。種植前半年內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三)搭建大棚與安裝水管噴頭

根據資金情況建設相應的大棚或設施。因羊肚菌菌絲生長不需光照,而子實體發育階段需要散射光,因此需鋪設遮陽網。

(四)整地

使用旋耕機整地,撒生石灰100kg/畝,然後起廂,廂寬約1m,溝寬40~50cm,將土壤耙細耬平,澆1遍透水。

(五)理溝播種

在廂面每隔20cm用鋤頭理1條寬5~10cm、深5~8cm的播種溝,每廂約4條。在播種溝內的培養料上撒1層菌種,每畝用量約150kg。播種前將菌種揉碎,並用0.3%磷酸二氫鉀液拌種。

(六)覆土澆水及覆膜

播種後立即覆土。所覆土壤必須無雜草石塊,具有團粒結構,通透性好、保濕性強,厚3cm。覆土後澆1次透水,覆蓋黑色地膜,以保温保濕及防除雜草。

(七)放置營養袋

待菌絲長出地面,在廂面呈蛛網狀時擺放營養袋,每畝約1800袋,後將地膜蓋好。

(八)出菇期管理

濕度:空氣相對濕度宜保持在80%~90%,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若土壤含水量較低,則需要澆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以保證空氣和土壤濕度,澆水時間不宜過長,澆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土壤含水量過高。

温度:棚內温度保持在6~20℃。

光照: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散射光。

空氣:需氧量較高,應及時通風換氣。

除草:出菇期間若有雜草長出,應輕輕拔起,避免造成菌絲損傷。

(九)蟲害防治

大棚內温度適宜,菌絲因營養豐富,在土壤中生長時,易受蟲害,導致菌絲營養不良,子實體發育緩慢,嚴重影響品質,嚴重的甚至減產或絕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種植前應用石灰滅殺,後期出現蛞蝓、跳蟲、蟎蟲等蟲害時可以用石灰水噴灑或毒餌誘殺,毒餌可用殺蟲劑加炒香的小麥、棉籽和青菜配製而成;另外,還可用黃板防治菌蠅、菌蚊等。

(十)採收

用刀片沿土面割下,清除基部泥土,分級銷售。

三、加工方式

(一)鮮售

羊肚菌鮮菇採收後,立即售賣。

(二)加工

羊肚菌鮮菇含水量較高,不宜直接在陽光下曬乾,適合用烘箱烘乾,具體步驟為:分級裝篩→整體烘乾→成品分裝。

四、效益分析

(一)成本

以每畝為例,租金1000元,整地100元,農資合計400元,菌種5000元,人工費2000元,大棚建設(按使用5年計算)1000元,其他500元,合計10000元。

(二)效益

按羊肚菌(鮮貨)統收價格100元/kg計算,每畝產量約250kg,產值25000元,預計淨收入15000元。

五、風險

(一)技術風險

羊肚菌對環境條件要求高,栽培時需合理控制温度、濕度、光照,如果管理不當,會造成減產,且氣温驟變時也會較大程度影響羊肚菌產量。

(二)銷售風險

羊肚菌收穫後需及時賣出,最好有固定的銷售途徑。未及時賣出的應儘快烘乾,同時準備良好的貯存環境,貯存室應具備防潮、防鼠、防蟲功能。乾製品也應儘快銷售,存放時間儘量不超過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