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白朮的高產栽培技術

科普1.36W

白朮為菊科類植物,以根狀莖入藥,切片生用或炒用。白朮性喜涼爽氣候,怕高温高濕。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而不宜在低窪地、鹽鹼地種植

白朮的高產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白朮前作以禾本科作物為好,或選擇生荒地或停種白朮4年以上的地亦可。翻土9~12cm,整平,除去粗石子,做75cm寬畦備用。

播種與繁殖

4月中、下旬播種,條播每畝用種子4~5kg,撒播每畝用種子5~7.5kg.播種前選擇子粒飽滿的種子,與砂土混合播入田間(乾旱地區宜先將種子在温水中浸泡24小時)。條播按行距15cm,播幅6~9cm,開3~4.5cm淺溝(溝底要平,使出苗一致),播種後覆土3cm,稍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在出苗前土壤應保持足夠温度,一般澆2~3次水可出苗。

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拔草間苗,間去密生苗和病弱苗。苗高4.5~6cm時,可按株距6~9cm定苗。苗期追肥1~2次,以有機糞尿為好,用量不宜過多;乾旱時適當澆水或在行間鋪草防旱。

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開始挖取白朮種栽,去除莖葉和鬚根(注意勿傷主根和根狀莖表皮),陰乾1~2天,選擇乾燥陰涼的地方進行貯存。先鋪3cm厚的砂,再鋪一層術栽(厚9~12cm),然後再鋪一層砂、一層白朮。堆至30cm左右高時,在堆放的中央插幾束草以利通風,上面蓋層乾濕適中的砂或土。冬季嚴寒時,應蓋草保温。術栽貯藏期間,每隔15~30天需檢查一次,發現病株應及時挑出,以免引起腐爛。如果未栽萌動,要進行翻動,以防芽的生長。

栽植

翌年3月底~4月上旬開始栽植。要注意挑選生長健壯、根羣發達、頂端芽頭飽滿、表皮柔嫩、頂端細長、尾部圓大的種栽做繁殖材料;而術栽畸形,頂部莖杆木質化,主根粗長,側根稀少者栽後生長不良。栽植按行株距24×12cm或18×12cm下栽,深度6~9cm(以埋着術栽,上有3cm土為度),密度每畝10000~12000株,種栽量每畝50kg左右。

中耕除草

要勤除草,淺鬆土,原則上做到田無雜草,土不板結。雨後露水未乾時不能除草,否則容易感染病害。

合理施肥

在白朮栽培中,藥農總結有施足基肥,早施草肥,重施追肥的生產經驗。一般基肥每畝需施入有機肥500~1000kg,過磷酸鈣25~35kg;5月上旬苗基本出齊時,施稀薄人糞尿1次,每畝500kg;結果前後是白朮整個生育期吸肥力最強,生長髮育最快,地下根狀莖膨大最迅速的時期,一般在盛花期每畝施有機肥1000kg,複合磷肥30kg.

澆水排水

白朮喜乾燥,特別是前期温度高會發病,田間積水易死苗,要注意挖溝,理溝,雨後及時排水。8月下旬根狀莖膨大明顯,需要一定水分,如久旱需適當澆水,保持田間濕潤,不然會影響產量。

摘除花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根狀莖生長,除留種植株每株留5~6個花蕾外,其餘都要適時摘除。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分2~3次摘除,摘蕾時,一手捏莖,一手摘蕾,需儘量保留小葉,不搖動植株根部。摘蕾應選晴天進行,雨天摘蕾,傷口浸水易引起病害。

白朮的加工

烘乾方法所得商品為烘術或炕術,要經3次烘炕,第~次烘炕,温度約80℃,4~6小時後上下翻動一遍,使細根脱落;再以60℃~70℃的温度炕至8成干時,取出堆置6~7天,使內部水分外溢,外皮軟化,再以50℃~60℃的温度烘乾。烘炕時,關鍵在於視白朮的乾濕程度掌握火候,既要防高温急幹而烘泡烘焦,又不能低温久烘,至油悶黴枯。

烘術:質堅硬,外表色深(較生曬術),斷面略呈角質樣,有裂隙,略顯菊花紋,主產地浙江、湖南等地大部分商品加工為烘術商品,是主流品種。曬乾所得商品為生曬術,將鮮白朮反覆曬乾即可,但所需時間較長,且應防凍。因加工時,已為冬季,故又名冬術。但冬術易油,不易保存,有將冬術切片再上礦灰者。

生曬術:質地較糯軟,切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緻密無裂隙,呈守由潤性,該加工方法多在安徽、湖南及浙東餘姚、寧海、仙居、奉化等地應用。

烘術與生曬術兩種商品中,烘術因易於保存不易髮油而為主流加工品種,但烘術常易有內心空洞、焦枯等因烘炕工藝掌握於好的質量問題。生曬術雖質糯緻密、油潤,但易因貯存環境濕熱而產生泛油,故不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