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鮮食蠶豆優質栽培技術

科普1.09W

蠶豆是糧食、蔬菜、飼料和綠肥兼用作物,也是我市重要的冬季豆類作物。2008年種植面積達到25500畝,以石橋頭、箬橫、濱海、温嶠種植最為集中,連片千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已形成,特別是我市活躍着一批集貶銷,種植為一體的大户,帶動輒蠶豆種植的發展。近年來,隨着蠶豆鮮銷市場的拓展,市場需求量的增加,鮮食蠶豆生產得到了較快發展,種植效益也日漸顯現。現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鮮食蠶豆優質栽培技術

1、選準品種,適期播種

鮮食蠶豆品種要求莢形大,商品性和食味好,首選品種為大粒1號、慈溪大粒1號和日本大白蠶。為了早上市,獲得好收益,我市農民將上市時間定位在4月20日左右,此時金華、慈溪等地的鮮莢還未上市,價格較高。在播種期上最早的在10月1號播種。播種深度根據土壤的墒情而定,適宜深度在3釐米左右。

2、合理密植,以產定株

蠶豆喜温暖濕潤的氣候,不耐高温,對光照較為敏感,蠶豆花朝強光方向開放,一般朝南方向種植的蠶豆結莢要比朝北方向的結莢多。在栽培過程中若密度過大,易造成相互遮陰光照不足,結莢率降低;密度不足時雖然個體發育良好,但羣體不足也不能獲得高產。蠶豆產量由蠶豆分枝數、每枝結莢數和百莢鮮重三要素構成,因此可通過以產定株的方式來確定密度,一般蠶豆每株有效分枝5個左右,每個分枝結莢2~3個,單株結莢10~15個(約500克),畝產1000公斤水平下每畝適宜密度掌握在2500株左右,實行單粒播種,畝用種量5~6公斤。

3、加強管理,保質增產

3.1開好畦溝。蠶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也是對水較為敏感的作物,因此一定要開好田間排灌水溝,做到排灌通暢。灌水技術上做到速灌速排,切忌細水長流,漫灌久淹。

3.2科學用肥。鮮食蠶豆株型大,生長旺盛,比一般品種需肥略多。在肥水管理上要根據品種的生育期特性進行合理施肥。苗期以N、P、K肥為主,促進單株分枝。中後期以P、K肥為主並適時增施葉面肥,有利於促進蠶豆高產和提高品質。一般畝產在1000公斤的水平上,需施複合肥25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3公斤左右。在操作上,可根據當地土壤肥力而定。另外,施用鉬、硼肥有明顯增產效果。一般以拌種或花期噴施為主。噴施一般在初花期每畝用硼砂100克或鉬酸銨5克兑水40公斤噴施。

3.3整枝摘心。蠶豆分枝較多,但主莖結莢很少而且易衰老,主要靠分枝結莢。栽培技術上應掌握適時早播,力爭冬前單株達到5個左右的健壯分枝。開春後當蠶豆株高達到30釐米左右時開始整枝,摘除三級以上不結莢的分枝,並在整枝的同時結合壓土,提高抗倒性。在初莢期要及時摘心,一般摘掉頂部1~2個葉節即可。摘心可增大莢形的提早成熟。整枝摘心要在晴天進行,以促進傷口癒合。

3.4病蟲害防治。蠶豆易感赤斑病、鏽病和病毒病,防治方法:一是採用輪作制栽培;二是藥劑防治,在病害始發期進行防治(一般需防治2~3次);三是及時拔除病株;四是清除雜草消滅蟲口傳播病毒。蠶豆蟲害以蚜蟲為主,在苗期危害較重,此期防治有利於防止病毒病發生,能取得一舉雙治的結果。

4、適時採摘

採摘期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越早採摘售價越高,在下部鮮莢基本成熟,籽粒飽滿、呈白綠色時即可分批採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