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晚水荸薺的栽培管理技術

科普2.33W

荸薺又叫馬蹄、地慄,屬莎草科。荸薺地下球莖可作水果、蔬菜,能炒、煮、燉湯,還可加工成澱粉及各種製品,有止渴、消食解熱功效,耐貯藏耐運輸。荸薺的種植按季節可分成旱水荸薺、伏水荸薺和晚水荸薺。長江以南地區都以種植晚水荸薺為主。栽培方法如下:

晚水荸薺的栽培管理技術

一、田塊選擇。在早稻收割完畢,選擇土質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易排易灌的沙壤土或夾沙黃泥土的田塊。把大田翻犁一次,進行漚田,撒上一些稻草、雜草樹葉和少量生石灰,增加有機質。

二、施足基肥。以農家肥為主。農家肥佔的比例大,荸薺的品質就優良。一般畝用農家肥或是廄雜肥、沼渣肥15-20擔,過磷酸鈣50公斤均勻地放入田中,隔7-10天后定植。

三、定植。晚水荸薺在大暑到立秋定植,最遲不過立秋。定植的行距為36-48釐米,株距24-30釐米,每畝扦植3500-4200穴,每穴一株,具有3-5個根葉狀莖的分支株叢為好。

四、中耕和水肥的管理。荸薺從移栽到封行,中耕除草2-3次,追施分櫱肥和結蹄肥。分櫱肥,晚水荸薺以速效肥為主。第一次可追人糞尿250-500公斤或沼液肥200-350公斤或是尿素5-7公斤,硫酸鉀肥2-3公斤。第一次施肥氣温較高,肥料濃度宜淡不宜濃。施有化肥宜在露水乾後進行,以免沾在莖葉而產生枯斑。植株到白露基本停止分株和分櫱,此時抓緊施結蹄肥。畝用尿素7.5-10公斤,硫酸鉀肥17-20公斤,複合肥25公斤。隔7-10天,進行第二次施肥,此時植株還未封行,應追施一些速效肥以促使盡早封行。水管從定植到收穫前均不能斷水,否則結蹄小,品質差,產量低。種植時田間保持淺水層,成活後逐漸加深。在分櫱期水層深1.5-3釐米,秋分到寒露球莖膨大期應加深水層4.5-6釐米。

五、病蟲防治。蟲害有白螟蟲,幼蟲寄生在莖中,被寄生的莖枯萎,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病害有蔓枯病,蔓枯病發生快危害重,可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防治。

荸薺於當年的立冬至翌年的春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