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冀西山區人工袋栽黑木耳生產技術

科普3.12W
冀西山區人工袋栽黑木耳生產技術

黑木耳是一種木腐菌,屬於中高温型菇類,其菌絲生長温度範圍為6~35℃,最佳為22~28℃;一般耳片生髮及生長的温度範圍在15~35℃,最適温度為20~28℃。冀西深山區有着得天獨厚的冷涼氣候資源,只要調整體好栽培時間,除陽曆7月份不能出耳外,其他時間均可安排出耳。春耳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秋耳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平山縣自2005年在西部山區營裏、觀音堂、蛟潭莊等鄉鎮開始引種黑木耳。如今,已積累了較為成熟的深山區黑木耳秋耳、春耳生產種植栽培技術,並註冊了“綠源”商標,許多深山區羣眾靠種植黑木耳,走上了致富之路。現將冀西山區人工袋栽黑木耳生產技術介紹如下:

黑木耳生長所需的條件

黑木耳生長時的條件主要分為七大類,即:營養、濕度、温度、空氣、光線、空氣相對濕度、PH值。必須掌握黑木耳的生活習性和所需要的條件,利用自然條件,抓住時機,根據不同的季節,實時掌握大自然的變化,創造一個最佳的適宜生長條件,才能達到黑木耳速生高產的目的。

黑木耳生長對營養的吸收利用

菌絲體生長階段在酶的分解催化作用下,將培養料當中的纖維、木質素等有機物轉化成多糖後溶解於水中,使菌絲體不斷髮育復壯。待温度、空氣相對濕度、光照、空氣對子實體適宜時,隨着耳片水分的蒸發,菌絲體所儲藏養分在水的輸送下,將營養提供給子實體,使子實體細胞不斷分裂增大直至成熟。

黑木耳所需生產設備

培養室:培養室是專供養菌用的房間,對房間的要求不太嚴格,只要保温性能好,便於通風換氣,能控制温度高低,不潮濕便可。

裝袋機:用於規模化生產的設備。

熱風爐:用於對培養室快速升温的設備。

無菌室:無菌室施工滅菌後用於培養料菌袋降温、接菌時使用,室內必須清潔、衞生、地面光滑、封閉嚴密。

滅菌鍋:滅菌鍋適用於培養料蒸汽滅菌,可分為蒸汽常壓滅菌鍋和蒸汽高壓滅菌鍋兩種。

接菌箱:接菌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藥物將箱內雜菌殺死,使其箱內無雜菌,形成一個整體的無菌操作空間。

三級栽培菌種的製作

培養料配製:常用的幾種配方

(1)雜木屑81.5%、麩皮10%、玉米粉5%、黃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

(2)雜木屑81.5%、麩皮15%、黃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有條件者可加20%―30%棉子殼。

(3)雜木屑70%、棉子殼17%、麩皮10%、紅糖1%、石膏1.5%、生石灰粉0.5%;

(4)雜木屑80%、麩皮8%、米糠10%、紅糖1%、石膏粉1%。

(5)雜木屑80%、麩皮7.5%、籠糠7.5%、米皮糠3%、紅糖1%,石膏粉1%。

以上配方料與水的比例為1:1-2。

將鋸末篩好,量取所需的數量。先把麥麩、米糠、石灰石膏等配料拌勻,在與鋸末混合拌勻,邊加水邊拌料大約拌3-4遍,悶料1-2小時後再拌一遍,檢測含水量,用兩隻手指緊捏培養料見水印而不滴,裝袋後含水量在65%左右。

裝袋:料拌好後要及時裝袋。在地面鋪麻袋或塑料薄膜,或直接在水泥地上進行操作。首先檢查塑料袋是否漏氣,質量是否合格,對塑料袋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用封好底的聚已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裝料袋,先將袋子兩個角窩回,然後邊裝料邊壓實,做到上下一致,虛實適中。袋裝好後,再用繩將另一頭紮好,有條件的可以加棉籤,立即裝鍋滅菌。

裝袋應注意的問題:一是裝袋時輕拿輕放,認真操作,虛實適中,尤其不要將袋子劃破扎破,一旦不注意破袋,極易引起雜菌污染;二是邊裝袋,邊翻動料堆,防止料堆內水分下滲,造成上下含水量不一致;三是裝好的袋要平卧堆放,以防水分蒸發;四是當天拌料,當天裝袋和滅菌,避免培養料酸敗,滋生雜菌。

滅菌:滅菌常採用常壓滅菌方式。菌袋滅菌時最好裝在鐵筐中或擺放在蒸鍋內的架子上;然後用塑料布和棉被將鍋封嚴,待菌袋內温度達100℃後,保持12-16小時以上。滅菌後當菌袋温度降到60℃以下時趁熱出鍋,將菌袋送入接種室進行冷卻。

接菌:接種前,接種室或接種箱用甲醛或氣霧消毒盒或噴灑消毒藥物進行消毒。接種人員手和所用工具都要用酒精消毒,接種時最好兩個人配合,嚴格無菌操作。接種時必須使用酒精燈,要在酒精燈火焰上方的無菌區完成整個操作。這和菌種製作使用的是一個標準。接種後立即開門窗通氣,以排除接種室內的污濁氣體。

培養:首先做好培養室的清潔衞生,培養室內堆放菌棒前5―7天,用甲酚皂液250毫升,兑水20―25斤進行噴霧消毒。在堆放耳棒前2天再用甲醛、高錳酸鉀進行密封煙霧消毒。初期應控制或選擇在20―30℃的温度下發菌,儘量避免低於20℃,或高於30℃温度(高於30℃影響菌絲生長及成品率,低於20℃菌絲恢復吃料慢,亦影響成活率)。培養前十天最好保持25―28℃,十天後保持20―23℃;培養室濕度保持在70%以下,發菌期間根據培養室的温度及空氣狀況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可在菌絲蔓延至直徑8―10釐米時,解開套袋增加氧氣,以後在菌絲生長緩慢時,宜用組針刺孔增氧,但量不宜多。培養室光線要控制暗些。大約在50―60天以後菌絲滿袋後再適當培養數天,菌袋變軟時就可見光催耳。

出耳期的管理

地栽式出耳,就是將立式菌袋間隔20釐米左右單層排於地表,切口使之周身出耳,切口可是一字形、V形、針形口等等。該栽培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不需建造菇棚、不用通風和光照管理,節省前期投資和減少用工量,一般每畝可放置0.8萬袋,一袋可出幹耳1.5兩。由於露天栽培,水分管理是管理重點,因此,必須設立噴水管道,根據氣候條件掌握噴水次數和噴水量。一般情況下,黑木耳從現出原基到採收,約需20天左右;當發現木耳背面白色漸重、正面耳基處出現白色時,即可確認其已經成熟,當及時採收;若收穫偏早,儘管木耳質量高,但影響產量,如採收過晚,不但降低產量、影響質量,而且還會因大量彈射孢子招致病蟲,甚至發生流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採收時,應從基部採下,既不要留下耳基,又儘量不要帶下基料。採收後的鮮耳,應及時進行乾製處理,一般可利用陽光曬乾,方法是將木耳單片擺開,儘量不使重疊,以防粘連。木耳的盛放和包裝,應以木箱或硬紙箱為好,儘量不要使用麻袋或大塑袋,以免破碎後影響其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