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稻草立體栽培食用菌技術

科普3.01W

準備好符合要求的長稻草以後,我們首先要對長稻草進行必要的預處理。

稻草立體栽培食用菌技術

稻草的預處理(一級)

長稻草預處理的好壞是栽培能否成功的關鍵,預處理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堆置發酵,一種是用生石灰水浸泡消毒。

我們先來看看堆置發酵的方法。

堆置發酵(二級)

在堆置發酵之前,先要對長稻草進行預濕處理,然後在地面灑上一層生石灰,將長稻草逐層碼放,每碼兩三層,在稻草上面灑上一層生石灰,碼放過程中,要向稻草堆上噴水,總之,要使稻草完全濕潤。一般堆置發酵一週左右就可以,如果氣温低,堆置時間最長能達到半個月。當稻草變得疏鬆,呈咖啡色,並且散發清香味的時候,説明發酵好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浸泡消毒的方法。

浸泡消毒(二級)

浸泡在水泥池中進行。水泥池要求建在栽培場所附近,離稻草堆比較近,並且有排水溝。一般建成長3米、寬1.5米、高0.6米,一次能夠浸泡150~200千克的長稻草。在浸泡長稻草之前,先要把水泥池沖刷乾淨,排出沖刷污水以後,把池底部的排水口堵起來。接着,準備好生石灰,用量為浸泡稻草量的1%~2%,分兩次加入。將生石灰裝進塑料編織袋裏,用水直接對着袋內的生石灰衝。溶解的石灰水通過編織袋的縫隙流入池中,當池中有5釐米左右深的生石灰水時,往池中碼放長稻草。

長稻草最好打成捆,逐層整齊碼放在池中。當碼放高度接近水泥池口時,停止向池中添加稻草。稻草要用腳踩實,然後上面蓋上木板,再用石頭壓上。為避免上層稻草消毒不到位,我們還應當向池中衝入餘下的生石灰溶液。浸泡消毒要求保證池中的長稻草全部浸入在水中,不能有稻草露出水面,這樣才能保證消毒徹底。

浸泡處理不僅可以清除稻草上的蠟質,起到軟化秸稈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效殺滅長稻草上面附着的病菌。稻草堆置一天後,把壓在上面的石塊和木板移開,進行翻堆,把上層的稻草移到底層,把底層的稻草移到上層。一般來説,秋季浸泡兩天,冬季浸泡3~4天就可以。

長稻草的預處理方式不同,下面的栽培程序也會有所不同。堆置發酵的長稻草,在氣温低於25攝氏度的情況下,不需要滅菌,直接邊打菌包邊接種就可以。而浸泡處理的長稻草則需要打上菌包後,進行常壓滅菌。無論是哪種程序,我們都需要提前做好打菌包的相關準備工作。

打菌包前的準備工作(一級)

先準備好菌包模具。製作長稻草菌包的模具結構比較簡單,用木板釘制而成,為長方形、無底蓋框架,規格為,長120釐米,高20釐米,寬在25~30釐米之間為好。要根據栽培規模的大小和工作人員數量,提前製作出足夠數量的模具。模具準備好了,還要準備好打菌包用的塑料薄膜和塑料繩。薄膜沒有什麼特殊要求,選擇普通地膜就可以。薄膜規格一般為長200釐米,寬133釐米。縱向捆紮的繩斷成340釐米左右,橫向捆紮的繩斷成130釐米左右。

那麼,堆置發酵的長稻草是如何打菌包接種的呢。

邊打菌包邊接種(一級)

農户栽培所用的栽培種直接從菌種生產單位購買。打菌包接種前,先用高錳酸鉀水溶液對手和菌種袋進行清洗消毒。然後,剝去菌種兩端的老化菌皮,再將菌種捏碎。

將模具放在平地上,我們先在模具上縱向放上一根長繩,再橫向等距離放上三根短繩,然後在繩上面鋪放上準備好的薄膜,用手按薄膜,使薄膜緊貼在模具底部和周邊。接下來,往模具內上草料。按照一層草料、一層菌種的方式,分層添加,每個菌包的用種量為1000克。

第一層草料厚度大約在4.5釐米左右,用手輕輕壓實。然後將捏碎的菌種均勻地撒播在上面,播種量為300克。菌種撒播要均勻、周到,撒播完第一層菌種後再裝第二層草料,第二層草料的厚度大約在7.5釐米左右,同樣用手輕輕壓實,然後再撒播菌種,菌種用量與第一層相同,撒完第二層的菌種以後,再添第三層草料,草料厚度大約在10釐米左右,草料裝好壓實,撒播菌種,用種量為400克。撒播完第三層的菌種,將兩側的薄膜摺疊,覆蓋在草包上面,分別從橫向、縱向兩個方向將菌包繫上活釦,捆紮緊實。一般每個菌包的長稻草用量大約為10千克。

菌包捆紮好後,用釘滿6釐米長鐵釘的木板在菌包上壓一下,打上透氣孔。這樣做的目的是使空氣進入菌包內,菌包內的菌種就能夠進行有氧呼吸,有利於發菌出菇。帶釘木板要事先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打上透氣孔以後,撤下模具。到這裏,已經撒播了平菇栽培菌種的菌包就製作好了。

接種打包好的菌包及時運送到菇棚發菌。

對於浸泡處理的長稻草,我們要採取先打菌包,後滅菌,再接種的方法了。

打菌包的方法與上述方法相同,只是打菌包時不往裏面撒菌種,這裏我們不再重複。打好的菌包要進行常壓滅菌。

常壓滅菌(一級)

我們採用簡易滅菌爐常壓滅菌。在砌好的鍋灶上面安放上由舊油桶改造成的滅菌鍋,油桶上面分別設有注水口和出氣口,出氣口接出3米長的出氣管,直接通入堆放菌包的竹排下面。竹排與地面之間留有一塊平磚的空間。

將打好的菌包整齊碼放在竹排上面,蓋上3~4層薄膜,四周用沙袋壓實,防止漏氣。桶內注滿水,先進行猛火強攻,使料堆內的温度迅速升到100攝氏度。當薄膜鼓起,用手按不下去,説明料堆內的温度已經達到100攝氏度了。中間不要停火,持續保持這樣的狀態6~8小時,滅菌工作就結束了。為防止燒乾,一般在燒火2小時左右,要往桶內加水。

滅菌結束後,揭去料堆上面覆蓋的薄膜,趁熱將菌包運往接種棚,冷卻接種,當菌包温度冷卻到25攝氏度時,開始接種。

接種(一級)

接種前要對接種室時進行消毒處理,一般用氣霧消毒劑消毒,用量為每立方米2~3克,消毒後關上棚門,密閉半個小時再接種。

用同樣的方法對手和菌種袋進行消毒,將菌種捏碎。解開菌包,分三層將菌種均勻地撒在稻草上,要求菌種撒放均勻,一般每個菌包內的菌種投入量為1000克左右。

接種結束,將菌包重新打好,及時運送到菇棚發菌。

發菌管理(一級)

發菌管理是長中最關鍵的環節,稍有疏忽,將會直接導致栽培失敗。菇棚地面事先灑上生石灰消毒。菌包按井字型疊放,氣温高,疊放3-4層就可以,氣温低則可以放上5~6層。

温度控制是發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整個發菌期間,每天都要注意菌包的温度,菌包內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攝氏度~26攝氏度。如果菌包內温度超過30攝氏度時,要打開通風道/,及時通風降温,降低菌包疊放的層數,或將菌包散開,散熱。在發菌過程中,還要注意檢查有沒有雜菌污染的菌包,如果發現有污染嚴重的菌包,要及時把被污染的菌包清除出菇棚,防止擴散污染。

發菌5~7天,應當翻一次堆,也就是要把裏面的菌包翻出來,把上層的菌包翻到下層,下層的菌包翻到下層,使發菌温度均勻一致。

在温度適宜的情況下,一般20~25天,平菇的菌絲就可以長滿菌包,發菌工作也就結束了。

到這裏,也許您會問了,這立體栽培到底體現在哪裏呢?別急,咱們接着往下看,您自然就明白了。

壘制菌牆(一級)

壘制菌牆是長稻草立體栽培食用菌的重要特徵。發好菌的菌包要疊放成堆,壘製成菌牆。在壘制菌牆之前,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壘制菌牆前的準備(二級)

為了滿足平菇的營養需求,要配置好營養土。選擇保水性好,質地疏鬆、無雜蟲卵的深層土,加入0.1﹪尿素,1﹪磷肥,1.5﹪石灰,0.1﹪的多菌靈,然後噴上適量水,使營養土的含水量為45%左右。然後再按照説明書用量噴施適量殺蟲單溶液,營養土配好後,用薄膜覆蓋好,堆悶2~3天;另外,我們還要準備好壘菌牆用的泥漿和固定菌包的木樁。一般使用無污染的塘泥或者河泥來調製泥漿,木樁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比菌包的總高度高出10釐米左右。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就可以來壘制菌牆了。

壘制菌牆(二級)

我們將捆紮菌包的繩子解開,除去外包薄膜,將菌包平行排放。先在準備壘菌牆的位置鋪一層營養土,厚度大約為1釐米左右,放上第一層菌包,接着在第一層菌包上面再鋪一層1釐米左右厚的營養土,然後放上第二層菌包,如此一層營養土,一層菌包地堆疊。根據氣温的高低靈活掌握菌牆的高度,氣温高,堆3層,氣温低,可以堆4~5層。菌牆壘好後,在菌牆兩側各打上兩根木樁,然後用繩子把對稱的兩根木樁捆紮好,使菌牆穩固。

接下來我們來抹泥漿。在菌牆表面抹泥漿,能起到保温保濕的作用。在抹泥漿時,要注意,泥漿不要抹得太厚,但是一定要抹平,太厚會影響出菇,一般抹2釐米厚,不露菌包就可以了。頂層菌包上面用營養土覆蓋就可以,厚度大約在1.5釐米左右。

泥漿抹平後,用薄膜蓋好菌牆。注意薄膜不要緊貼菌牆,否則會影響菌牆的通風、增氧和散熱。為方便管理,相鄰兩個菌牆之間的間距為60釐米,這樣方便採菇管理。

出菇管理(一級)

菌牆壘好後,在16攝氏度~25攝氏度的温度條件下,大約7~10天,菌牆上就會出現平菇原基了,這時需要在走道上空和地面上噴水霧增濕,把棚內空氣濕度控制在80﹪~90﹪,同時增加菇棚內的光照,加大通風量。當菇蕾初步形成後,要及時把覆蓋在菌牆上的薄膜揭掉。在這裏我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哪個部位出菇了,揭開哪個部位,不要一下子把薄膜全部揭掉,那樣會影響到還沒有出菇的地方正常出菇。隨着菇蕾一天一天長大,每天的通風量要逐步加大,通風要求流通風。在外界風力比較大的情況下,要注意控制通風量,以免菇蕾被風吹乾失水。在水分管理上,一般要求每天在菇棚內噴水2~3次,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8﹪。

長稻草立體栽培平菇,出菇期間不需要施肥。不過,要特別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保持菌棚衞生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採菇及採後管理

在菇蕾出現後3~5天,就進入平菇的採收期了,平菇的採摘時期選擇在它生長中期最好,也就是當平菇菌蓋充分展開,邊緣開始上卷,中間部分出現凹陷,因為這時菌菇的品質、產量是最好的。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實行分批採收,一般採取採大留小的方法採收。方法是:用手抓住菇體,輕輕旋轉,就可以採下來;當菇體比較大的時候,可以用兩隻手握住菇體,再進行旋轉。

採完第一潮菇,要進行一次菌牆清理,也就是要及時把留在菌牆上的死菇、爛菇、菇柄等徹底摘除掉。第一潮菇採收後,要停止噴水3~4天,菌絲恢復生長以後,噴一次重水,重新蓋好薄膜增加温差刺激,很快,就會長出第二潮菇。在正常情況下,一道菌牆可以出5~6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