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紅菇無公害栽培技術

科普2.93W
紅菇無公害栽培技術

紅菇屬於中温偏高型的菌類,野生紅菇多發生於夏季。其菌絲生長適宜温度20~25℃,出菇適宜温度23~28℃。

1.原料選擇。紅菇屬於草腐土生菌類,主要以分解糞、草有機質作為主要營養進行繁衍。野生紅菇子實體多生於林中潮濕、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上。基質均為腐爛秸稈、雜草、樹葉及畜糞。紅菇的栽培原料以富含纖維素的農作物秸稈為宜,如棉籽殼、棉花稈、甘蔗渣、黃豆秸、玉米芯、玉米稈、高粱稈以及山上蘆葦、斑茅、象草、節芒等野草均可利用。

2.培養料配製。紅菇對養分要求較多,以配製合成培養料為宜。下面介紹幾組配方,供選用。配方一:棉籽殼86%,麥麩8.5%,石灰2%,碳酸鈣1%,過磷酸鈣2%,尿素0.5%。配方二:黃豆秸48%,花生殼20%,棉籽殼19%,麥麩10%,過磷酸鈣1%,碳酸鈣2%,料水比例為1∶1.3。配方一、二主要用於熟料袋栽。配方三:棉籽殼90%,麥麩6%,石灰1%,過磷酸鈣1.5%,碳酸鈣1%,尿素0.5%,料水比例為1∶1.3。配方四:蘆葦50%,雜木屑16%,棉籽殼30%,石灰1.5%,過磷酸鈣2%,硫酸鎂0.5%。料水比例為1∶1.3。配方三、四適用於發酵料牀栽。

3.紅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發酵料牀栽,兩種栽培方式不同,培養料製作也有別: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將培養料拌勻,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後裝入17×(33~35)釐米聚丙烯塑料袋內,經高壓滅菌,冷卻接種(按常規要求)。發酵料牀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將培養料混合拌勻,集中成堆發酵處理。料堆高0.8米,寬1米,長度視場地而定,堆料後蓋膜保濕,發酵時間5~7天,料温達到65℃時開始翻堆,中間翻堆2~3次。

4.接種培養。栽培方式不同,接種培養方法有別。①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時,在無菌條件下將紅菇菌種接入袋內的培養基上,並做好棉塞封口。接種後移入23~25℃的室內發菌培養,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保持空氣流通,防止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驟增。發菌培養通常30天左右。待菌絲髮滿袋後,將菌袋搬到野外蔭棚內脱袋,採取卧式排放於事先經過消毒處理的棚內畦牀上,並覆蓋腐殖土3~5釐米。畦牀四周用泥土封蓋,讓菌筒在畦牀內繼續發菌培養。②牀栽:將發酵料鋪於畦牀內,料厚15~18釐米,分3層播種,即畦面先鋪一層料,播上菌種,繼續鋪一層料,播一層種,然後再蓋一層料,形成3層料2層種。一般每平方米用乾料10千克,菌種量佔料量的10%,播種後整平料面,稍加壓實。然後在畦牀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絲吃料2/3時,覆土3~5釐米。但要注意通風,使畦牀空氣保持新鮮,以利菌絲髮育。

5.出菇管理。當菌袋進入野外畦牀排場後,在管理上應保持覆土的濕潤。土壤含水量不低於20%,野外地栽靠土壤濕潤,一般不必噴水,如氣候乾燥,土面發白時可噴水保濕,但不可滲入料中,以免菌絲黴爛。覆土後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時温度掌握在23~26℃範圍,並進行人為變温差刺激,乾濕交替,促進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內要三分陽、七分陰,子實體發育階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風,並結合噴水1次,空間相對濕度保持90%為適。菇棚內保持空氣新鮮。温度掌握在23~28℃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