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種高温型平菇效益可觀

科普2.73W
種高温型平菇效益可觀

平菇菌株,高、中、低三種温型兼備,嚴格來説,平菇並不存在反季節栽培問題。但現實問題是,中温型灰色產品和低温型灰黑色產品,菇品朵形較大、蓋厚肉肥,受市場青睞:而高温菌株雖然也是灰色或灰白,但朵形多呈零散狀態,將兩者進行直接比較後,顯然後者沒有市場優勢。因此,生產者投入栽培時信心不足。鑑於此,我們提倡,在高温季節既可生產高温型菌株,亦可生產中温型菌株,根據自身條件而定,靈活掌握。

設施及設備要求:利用原有菇棚,進行徹底消毒殺菌並藥物悶棚後,即可安排高温菌株的菌袋進入。採用水温空調栽培中廣温菌株的生產,可即時進行裝備。

基料配方:棉子殼250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石膏粉4千克,石灰粉5千克,尿素1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1袋。此外,玉米心、豆秸等也是上好的栽培原料。

菌袋製作:按要求調配基料後,棉子殼基料可直接生料播種,使用玉米心等其他秸稈類基質時,則須進行發酵處理。需要説明的是,夏季栽培時,應以小型菌袋為最適宜,建議生產中使用扁寬20~22釐米規格的聚乙膜材料為好。採用熟料栽培時,則採用聚丙膜或低壓聚乙烯材料。事實證明,採用小規格塑袋時,裝袋及播種時稍增加工費及材料費用,但節省的發菌時間、管理人工以及降低設施折舊費用等足可抵頂,並且,小菌袋一般可提高生物學效率在10%以上,這是一塊純利潤,尤其對於規模化生產基地來説,應該從生產效益角度進行研究和改進。

菌絲後熟:需要強調説明的是,平菇的菌絲必須經過後熟培養,才能達到理想的出菇狀態。後熟培養的主要措施。第一,調控棚温,尤其在高温季節發菌,調温越低越好,維持後熟培養15天以上,即可達到設計的理想出菇狀態。第二,最大限度的密閉光線,自播種第一天開始,即應無光培養,除進入觀察等操作外,其餘時間應完全黑暗,在不接受外界頻繁及較強的光照刺激下,平菇菌袋將繼續保持營養生長,最終實現菌絲數量最大化、菌絲充分生理成熟化,為出菇奠定豐厚的物質基礎。

出菇管理:①温度調控。採用高温灰等菌株時,自然温度即可;使用水温空調、採用中廣温型如農科12、8359等菌株時,可調控温度範圍在25℃以下,最低可降至21℃左右,該温度下,可有相當好的表現。②濕度調控。相對濕度一般可控制在85%以上的水平,結合通風等措施,使濕度處於不穩定狀態,在85%~95%範圍內浮動即可,即使短時達到100%,只要不是恆定的飽和狀態也無大礙。③通風換氣。由於水温空調的涼風習習,並在棚內形成自然旋轉式循環,故不會存在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問題,但應注意晚間氣温降低後關閉機器進行自然通風。遇陰雨天時,如氣温合適,則可停機將棚前膜掀起並打開後牆通風孔,使之自然通風。④控制光照。平菇子實體生長時,給予足量的散射光條件,才可使其菌蓋色澤正常,並使菌朵形態周正,一般可保持在500勒克斯左右,操作人員在菇棚可很清楚地觀察或記錄。⑤葉面“追肥”。由於温度偏高,子實體長速較快,故菌蓋偏薄,影響商品質量,可在幼菇菌蓋直徑2釐米左右時,噴施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噴施型),每天早上噴1次,連噴3次,菌蓋即明顯增厚,呈肥大狀。此時,子實體即達七分熟左右,注意該水温應在25℃左右,不可使用不潔水或直接使用地表水。⑥適時採收。子實體達七八分熟時即應及時採收。這裏請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採收的成熟度與菇品市場的關係問題。研究證明,子實體越嫩,其蛋白質含量越高,也就意味着營養更好、口感更好。如果等到充分成熟再採,則因距市場還有一段距離,與消費食用還有一個時間距離,則該菇品已呈“渾身長白毛”的外觀,無論賣相還是營養、口感,都大不如前。所謂蘑菇好吃,箇中奧妙,就是“採嫩”。

標籤:平菇 效益 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