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黃背木耳袋料栽培技術

科普2.55W
黃背木耳袋料栽培技術

一、主要代料栽培品種簡介

1.白背木耳3039:是從台灣引進,經專業人員多年出耳品比試驗、生物學特性試驗研究,該品種具有菌絲生活力強、抗逆性強,原材料利用廣泛,耳片大肉厚,色澤鮮豔,幹後呈黃褐色、背面剛毛短而白,口感好,商品性能好,出耳快而整齊,產量高,生物學效率穩定,最高達250%,是出口創匯的優良品種。

2.台2號:該品種是從台灣引進後,經專業人員多年改良選育而得,子實體背而灰白至淺紅褐色、有密集的短毛,腹面平滑,膠質化,有脈紋,鮮時紅褐色或紫紅褐色,幹後強烈收縮,質地稍硬,紫黑色,生物學轉化率達220%,能很好地利用種農輔產物,是目前我省主要栽培品種之一。

3.上海3號;從上海引進,經多年出耳試驗和品種改良,該品種具有色澤鮮豔,肉較厚,抗污染能力台,轉潮快、原材料利用方便,管理粗放,生物轉化率可達220%,是目前我省主要栽培品種之一。

4.781、782:均從福建引進,朵形大、肉厚、抗污染能力強,管理粗放易掌握,幹後色深,背面較白,產量較高,生物學轉化率220%。

5.其它栽培品種有:特大木耳、雷白木耳,911、912、8711、915等,均為本研究室經試驗選育後獲得,品種特性與台2基本一致。

二、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

黃背木耳子實體生長髮育的適宜温度為22一28℃,四川一般在5―8月,晚的9月份也還可以出耳,制袋可在2、3、4月進行,5月上旬也還可以,原種在11―12月製作,栽培種在1―3月製作,根據各地氣温特點稍有提前或延後。

2.栽培場所的選擇與整理:

選擇栽培場所時,要求環境乾淨清潔,通風好,近水露,水質乾淨,冬暖夏涼,保温保濕性能較好,一般農家可利用多餘的住房、菇房、室外樹苗或簡易蔭棚進行栽培。

不論新舊菇房、室內室外,在使用之前,必須認真地做好場地的清理及消毒工作。

室外栽培要清除場內的枯枝落葉,剷除雜草,地上最好鋪上一層砂石或磚塊,並注意保持場地周圍的環境清潔,清理完後地面撒生石灰,場內四周噴灑5%漂白粉溶液或4%甲醛溶液消毒,場地地面四周噴灑0.5%敵敵畏殺滅害蟲。

室內菇房清除房內所有雜物及蜘網,四周牆壁粉刷石灰,用硫磺或甲醛密閉燻蒸,吊掛0.2%的敵敵畏紗布條殺蟲。

3、培養料配方:

適合於黃背木耳料栽培的原材料很多,可根據各地的資源情況進行選擇,但一定要注意碳源與氮源的搭配,並儘量做到培養料中營養成份齊全。現將各地使用的配方介紹如下:

①棉籽殼75%、雜木屑10%、鼓皮10%、石膏1%、磷肥1%、石灰3%。

②棉籽殼75%、米糖10%、胡豆殼或穀殼10%、石膏1%、磷肥1%、石灰3%。

③玉米芯50%、雜木屑36%、米糖9%、石膏1%、磷肥1%、石灰3%。

④棉籽殼30%、木屑30%、玉米(或甘蔗渣、稻草粉)30%、鼓皮5%、石膏1%、磷肥1%、石灰3%。

⑤麥草節粉或稻草粉65%,雜木屑10%,鼓皮20%,紅糖1%,石膏1%,石灰3%。

⑥稻草節42.5%,木屑27%,米糠25%,尿素0.5%,石膏1%,過磷酸鈣1%,石灰3%。

⑦甘蔗渣100公斤,米糠10公斤,尿素酸鈣0.5公斤,磷酸二氫鉀0,2公斤,碳酸鈣2公斤,石灰粉l公斤,水170―190公斤。

配方l一7都應另加2―3的石灰調節酸鹼度至8―9。各種原材料均應新鮮、乾燥、無黴、無酸味,雜木屑以材質堅硬、邊材發達的闊葉樹較為理想,含有松脂、精油、醇、醚及芳香性物質進行粉碎、浸泡等預處理後才能使用。如玉米芯要粉碎成黃豆大小的顆粒,不要粉碎成粉狀,否則影響通氣,造成發菌不良,稻麥草要打成草粉、或切成2―3釐米長的小節,並用1%石水浸泡12―24小時,使其軟化。

4.裝袋滅菌:

菌袋選用20―2337―42釐米,厚3―4絲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裝好料後及時滅菌,袋子放入土蒸鍋內碼成並字形,袋與袋,袋與灶壁之間應留一定空隙,以利於蒸汽均勻地透入料中。温度升到98一100℃後,保持8一10個小時,待滅菌袋冷卻到30℃以下,搬入接種箱(室)內接種。

5.接種

接種前要對接種箱(室)進行消毒,嚴格挑選菌種。優質的黃背木耳菌種菌絲生長粗壯整齊、潔白、濃密、不起索狀菌絲,上下一致,無菌壁分離現象,無雜菌、無黃色積水、無耳基或只有少量耳基形成,菌種具有清香味,沒有酒酸、黴臭異味。接種時,先用75%的酒精或0.2%的新潔爾滅或0.1%的高錳酸鉀將接種用具消毒、再配製新的消毒液將挑選好菌中瓶表面和瓶口進行消毒,瓶口鈎去一部分不要,可採取破瓶、挖瓶或直接用接口鈎鈎入袋口等方法接種,兩端套菌圈並用牛皮紙或雙層報紙封口。

6.培養

接種後搬人培養室疊袋堆放,一般3―6層,使室温達到23℃以上,2―3天菌絲便可復活,10天后菌絲生長加快,培養,菌絲可發滿袋,即可移人出耳場(室)進行出耳管理。

7.出耳管理

根據出耳場地的不同分為室內外兩種方式。

(1)室內牀架出耳管理:

牀架一放寬為30――40釐米、每層間距80釐米左右,底層離地面15―20釐米,每個架子4―5層。牀架之間留出走道,四周不靠牆壁,以便於管理。發了菌的菌袋在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一下,殺死袋面雜菌,去掉封口紙和頸圈,剪去兩端多餘的塑料薄膜,橫卧在牀架上,進行兩頭出耳。出耳期管理的關鍵是水分管理,水分管理的原則是勤噴、乾乾濕濕,保持濕而無積水,空氣相對濕度85―95%,並要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每天開關門窗2―3次。

(2)室外出耳管理:室外一般是在遮蔭條件好的樹林、果園、桑園、蔗田或蔭棚裏進行。室外栽培的優點是光線好,空氣新鮮,晝夜温差大;缺點是水分管理比較困難。菌種處理和開洞與室內掛袋方法相同。將菌袋懸掛在離地20釐米的甘蔗或樹上,可掛1―3層。如搭萌棚,四周和棚頂要用草簾或塑料膜遮光保濕,棚裏搭架拉鐵絲;將菌袋掛在鐵絲上。注意水份蒸發管理,特別是晴天要經常噴水保濕,使温度達85%以上。室外栽培温光氣等條件容易滿足,栽培的耳子質量好。

8.採收加工

正常情況下,從開洞到採收一般需15―25天。初生的黃背木耳實體成杯狀,以後逐漸展開,當耳片充分展開,開始收邊,顏色由紫紅色變成紫色時就可採收。採收要適時,孢子彈射出來,覆蓋在耳片上呈白色粉末狀,形成過熟耳,影響商品質量,甚至爛耳。採前停止噴水1天,採收儘量選在晴天,便於曬乾。方法是用剪刀在洞口靠耳基處將子實體連同耳基剪下,再分成片,除去雜質,曬乾或烘乾,曬時耳片要一片片攤開,不能重迭,如採用烘乾法,起始温度不能超過50℃,以後逐漸升高,最高不能超過65℃,並注意通風,以免耳片粘貼在篩子上。曬乾的耳片背面呈灰色白色,腹面紫黑色,平整或邊緣內卷,含水量13%以下,無雜菌、蟲害,用塑料袋密封貯藏在乾燥處,待售。

每採一次耳,要把殘留的耳基清除乾淨,以免引起耳基黴爛或滋生雜菌。洞口如已有黴菌、應先用75%酒精塗抹,再用小刀挖除乾淨。採收後停止噴水2――3天,增加通風,待傷口癒合後,再進行水分管理,經15天左右又可採收一次、一般採收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