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工廠化育秧大棚栽培食用菌效果好

科普9.17K

生產不受環境影響,週年佈局,空間利用率提高30%以上

工廠化育秧大棚栽培食用菌效果好

水稻工廠化塑盤育秧拋秧栽培是一項省工省力高產穩產的水稻栽培技術,經過多年的推廣應用後,以其獨特的省時、省秧地、提高工效、減輕勞動強度、經濟效益明顯等優點而深受農民的歡迎。水稻育秧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餘時間育秧大棚則閒置着。為了全面提高工廠化育秧大棚的經濟效益,我們利用佔地300平方米的水稻育秧大棚進行試驗栽培食用菌。結果表明,合理安排食用菌栽培能顯著提高水稻育秧大棚的經濟效益,而且生產不受環境影響,週年佈局,空間利用率提高30%以上。其主要栽培模式介紹如下:試驗時間安排

1997年4月15日至6月20日和8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栽培草菇;1998年在1997年栽培模式上增加在10月20日至3月栽培平菇;1999年又在1998年栽培模式中增加在4月底至6月中旬和8月底至10月底栽培靈芝。從三年的試驗結果來看,1999年的栽培模式草菇—靈芝—平菇是較理想的模式。調整大棚結構

育秧大棚佔地300平方米,結構為中棟高3·5米、邊高2·2米的金字形鍍鋅鋼材框架結構。呈東西向長方形,中間南北邊各開一門,門之間為走道,把大棚分為兩半,內置6行東西向的秧架,秧架有5層,層間距50釐米。主要是利用大棚保温保濕,增強光照來綠化秧苗、培育壯秧。這與食用菌栽培環境條件有差異,故應作相應調整。主要調整棚頂加蓋可調控的雙層黑色遮陽網,在棚四周圍上一層黑色遮陽網,棚內用2行秧架共搭一個小塑料膜拱棚,然後根據栽培不同食用菌種類再對小棚作些相應調整,以創造最適的栽培環境條件。

草菇栽培技術

草菇栽培主要控制穩定的高温高濕和較弱光線的環境條件,因而在小棚外再蓋雙層黑色遮陽網。用秧架的第2、3、4、5層作栽培牀,牀墊不鏽鋼絲網。小棚一側開門,分別在小棚的南北面開4個方便關啟的通風口。草菇菌種的選擇:在4月底第一、二批和9月下旬後的末兩批用抗逆性強的V5菌株,進入夏季穩定高温後則選用V844菌株。栽培料的配方:在氣温不穩定的初期和末期用配方為棉籽殼75%、稻草19%、石灰5%、尿素0·5%、過磷酸鈣0·3%、石膏粉0·2%、磷酸二氫鉀和硼酸、多菌靈各適量;其餘的配方為棉籽殼90%、稻草4%、石灰5%、尿素0·5%、過磷酸鈣0·3%、石膏粉0·2%、磷酸二氫鉀和硼酸及多菌靈各少許。用常規方法堆料,中間翻堆二次,在第二次翻堆時添加磷酸二氫鉀、硼酸和多菌靈。培養料上牀前用多菌靈等殺菌劑在小棚內全面滅菌。邊翻堆邊鋪料牀,料厚15釐米左右,料面呈波浪式,並注意由上至下層逐漸增厚培養料。趁牀料有餘熱、不超過40℃時進行接種,菌種選用剛出現紅色厚垣孢子時為好,栽培種用棉籽殼加麥粒混合培養。採用穴播法,播種量為每瓶(500毫升)菌種接0·85平方米栽培料,氣温不穩定的初期和末期適當增大用種量。播種後用經紫外線消毒過的報紙遮蓋牀面,3天后揭去報紙按常規法管理。三年的實踐結果表明,草菇生物轉化率達29·6%。

平菇栽培技術

平菇栽培要求一定的温差、保濕和適當通風換氣,並要增強微噴霧設施和通風裝置。菌種選用廣温型的珞珈一號。用棉籽殼作栽培種培養料。栽培料配方為:木屑75%、棉籽殼20%、石灰3%、過磷酸鈣1%、石膏1%。拌料後用規格為25釐米×50釐米的聚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1公斤左右,用無棉蓋體封口。裝袋後即用常壓滅菌法滅菌。在100℃下保持10小時後再燜4小時,自然降温後出鍋。置於接種室內冷卻到低於40℃時接種,採用無菌室內開放在料筒兩端接種,每袋菌種可接12個料筒。接種後排放於培養室內,在弱光、温度不能高於28℃下發菌,15—18天后,當菌筒兩端菌絲對接時即可移到育秧大棚,按常規法進行出菇管理,平菇的生物轉化率達230·5%。

靈芝栽培技術

靈芝栽培條件主要是氣温不能高於30℃,適宜的弱光和良好的通風換氣。因此在小棚外要蓋雙層遮陽網,還要有噴霧設施和安置可調控的通風口。栽培料配方為木屑75%、麩皮10%、大豆餅5%、穀粉5%、石膏4%、糖1%、多菌靈少許,拌料時含水量控制在60%。寧幹勿濕,並要均勻。用規格為17釐米×38釐米的聚丙烯袋裝料,每袋裝0·75公斤乾料,裝袋時寧可鬆一點而不能過於結實,裝好的料筒要及時裝鍋滅菌。並預先煮開鍋內的水,使滅菌材料的升温時間控制在40分鐘內。常壓滅菌100℃保持14小時後再燜4小時,自然冷卻後出鍋,放入接種室內冷卻並用紫外線滅菌,冷卻到40℃以下後在接種箱內用氣霧消毒劑消毒接種。菌種為韓國靈芝,栽培種配方為木屑60%、棉籽殼15%、麩皮10%、大豆餅5%、穀粉5%、石膏4%、糖1%。在料袋兩端接種,每袋菌種接12個料袋。接種後套上套環,用消毒後的報紙片套上橡皮筋封口。排放在培養室內,在温度不高於28℃的暗室環境下發菌。15天左右當菌筒兩端菌絲對接時移入育秧大棚進行出芝管理,控制好光線和介於25—28℃的恆温,相對濕度保持80%—90%,每天微噴霧水4次,噴後加強通風,其它按常規方法管理。第一潮芝採收後作清除污物雜菌,補充水分及營養液,可繼續培養出第二潮芝。同時,將部分出芝較好的菌筒集中排放在室內或箱內以收集孢子粉。結果統計,每個菌筒平均產出幹芝11·6克和收集靈芝孢子粉0·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