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馬鈴薯如何科學催芽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馬鈴薯如何科學催芽

馬鈴薯的形態特徵

草本,地下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80釐米,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10釐米,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無主根,只形成鬚根系。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奇數不相等的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20釐米;葉柄長約2.5-5釐米;小葉,6-8對,卵形至長圓形,最大者長可達6釐米,寬達3.2釐米,最小者長寬均不及1釐米,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側脈每邊6-7條,先端略彎,小葉柄長約1-8,毫米。傘房花序頂生,後側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鐘形,直徑約1釐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花冠輻狀,直徑約2.5-3釐米,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2毫米,冠檐長約1.5釐米,裂片5,三角形,長約5毫米;雄蕊長約6毫米,花葯長為花絲長度的5倍;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長約8毫米,柱頭頭狀。馬鈴薯圓球狀,光滑,綠或紫褐色,直徑約1.5釐米。種子腎形,黃色。花期夏季。

馬鈴薯的生態環境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對温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温是16℃~18℃,當地温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温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如何科學催芽?

馬鈴薯催芽主要用以下四種方法。

1.室內催芽法選擇通風涼爽、温度較低的地方,把馬鈴薯切成小塊(每塊保證芽口1~3個),再用涼水洗汁、晾乾後在室內用濕潤沙土分層蓋種催芽,堆積三四層,面上蓋稻草保持水分,温度保持在20℃左右。當芽長到1~0.5釐米,取出放在室外陰涼處煉芽1~3天即可播種。  2.赤黴素催芽法用5~8ppm的赤黴素浸種0.5~1小時,撈出後隨即埋入濕沙牀中催芽。沙牀應設在陰涼通風處,鋪濕沙10釐米,一層種薯一層沙,擺3~4層。經5~7天,芽長達0.5釐米左右即可煉芽播種。但應該注意的是:①先用少量酒精將赤黴素溶解後,加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將種薯裝入簍或網袋中再放入藥液浸泡即可;②種薯切一批浸一批,不可頭天切第二天浸,以免傷口形成愈傷組織,降低浸種效果。  3.温室大棚催芽法在塑料大棚內的走道頭上(遠離棚門一端),如果地面過幹,噴灑少量水使之略顯潮濕後,鋪1層薯塊,撒1層濕沙(注意藥物消毒),這樣可連鋪3~5層薯塊,最後上面蓋草苫或麻袋保濕,但不能蓋塑料薄膜。經5~7天,芽長達0.5釐米左右即可煉芽播種。  4.育苗温牀催芽法可利用已有的苗牀,也可現挖一個苗牀。將牀底剷平後,每鋪1層薯塊撒1層濕沙,鋪3~5層薯塊,最後在沙子上面蓋1層草苫。苗牀上起好竹拱,蓋嚴薄膜,四周用土壓好。經5~7天,芽長達0.5釐米左右即可煉芽播種。  注意:在催芽過程中應堅持“五宜五不宜”,即薯塊宜大不宜小,層數宜少不宜多,土(沙)宜幹不宜濕,煉苗時間宜長不宜短,芽子宜短不宜長。特別注意的是:在催芽過程中濕度不宜過大。如果催芽期間濕度大,很容易導致幼芽莖部生根,這些根在播種前煉芽階段會因失水而幹縮或死掉。馬鈴薯適宜的播種芽長是0.5~1釐米。當芽長達到0.5~1釐米時,將帶芽薯塊置於室內散射光下使芽變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