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生薑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

科普2.78W
生薑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

生薑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醫藥上有着廣泛的用途。目前,種植生薑已成為我縣農村致富的門道之一。為了向廣大姜農普及科學種姜知識,特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個粗略的介紹。

一、生薑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

1、科學選地,全理輪作

生薑性喜廕庇,怕下午強日照,喜潮濕又怕旱漬,因此,要注意充分利用農業地理氣候和生態小環境,選擇好姜地。一般選擇在海拔高度為300至500米的座西南朝東北向的地方和下午日照少,土質疏鬆、肥沃、潮濕、排水良好的地方和下午日照少、土質疏鬆、肥沃、潮濕、排水良好的烏砂泥土壤上種植。

姜腐爛病是嚴重危害生薑的主要病害,其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二年以上,因此,生薑不能連作重苒。如果重苒姜腐爛病危害嚴重,輕則減產20至50%,重則無收。旱地凡是3年以上未種過姜的一般不會發病;水田只要隔一年以上就不會生病。實踐證明:要想生薑高產優質高效,必須實行輪作換茬。

2、精細整地,旋足基肥

姜田地壤要進行冬耕,深翻曬垡。對新開墾瘠薄地應採取聚肥沃土或增施有機肥料等加以改良。由於姜的根系淺而分枝少,僅分散於地下23釐米以內。因此整地要力求整平、整細,以利於根系伸長和出苗。

整地一般要求在冬季進行。深挖深翻深度為60至70釐米。經過冬季的曝曬和凍結,促進土壤風化、發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蓄水保墒,有利於姜的生長髮育。同時,還可以消滅部分土壤中的害蟲和病菌。畦的寬度、高度因土質、地勢不同而方式各異。一般來説,坡度較大的旱地畦面應寬些,地勢較低的水田畦面寬度應窄些。一般旱地畦寬3至4米,水田畦寬2米左右,開好圍溝、中溝和畦溝,畦溝寬30至40釐米,深20至25釐米。畦面整成略成龜背形。在播種時順畦按60至70釐米距離橫挖播種溝,溝深約26釐米。在整地起畦前,每畝施塘泥和人畜糞或堆漚肥2000至2500公斤作基肥。

3、搞好姜種處理,消毒催芽

生薑為無性繁殖作物,為了防止退化,一般採用異地換種。即不同土質的地互相換種。換種時要特別注意選擇粗壯黃脆香味濃郁,皮色鮮豔,抗病性強的姜種,最好是芽眼水紅色,斷面淺黃色,並注意運輸和貯藏保種,以確保姜種質量。搞好姜種處理主要應抓好如下兩個環節:①選種曬種。生薑度過越冬期後,還處在休眠期,姜種含水分較多,出芽晚而不旺,甚至多數不出芽或在催芽過程中黴爛。曬種能促進姜種養分分解,打破休眠期,使姜芽萌動,達到姜種早發芽的目的。但曬種要適度,若曬時間過長,姜種水分損失太大,也會影響壯苗。晴天攤曬2天后,易除病、破傷姜和過於瘦小的姜塊,收回室內放1天,使它回漸,然後再曬1天即可。②消毒。為了防止種姜上的病菌危害和蔓延,在播種催芽前必須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其方法一是:用姜瘟靈300倍浸種30分鐘後撈起平地堆放,並用稻草或舊麻袋覆蓋,悶6至12小時再進行催芽栽培。方法二是:用1∶1000的401抗菌劑浸泡姜種1小時。浸種液的重量相當於種姜量的2倍,方法三是:用1∶1∶120倍石灰、硫酸銅分別溶解後一併倒入桶內充分混合配成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三是用草木灰浸出液浸種20分鐘。四是用固體高錳酸鉀兑水200倍浸種10分鐘。③催芽。姜種催芽的方法很多,現僅介紹本地常用的兩種方法:a、砂牀催芽:選擇背風向陽的地設砂牀,土壤濕度的保持砂可捏成團,落地則散為宜。砂牀長度一般種姜數量而定,寬1米,厚22至33釐米。牀上先鋪上層砂,然後將姜的芽眼向上密排在砂牀上,厚12釐米,蓋3釐米左右的濕砂,再用小拱架蓋塑料薄膜,四周壓緊壓實,遇寒漸時當風面要蓋草簾保濕,當芽長到0.5釐米時抓出姜塊放於室內煉芽,使之適應外界環境。b、深洞催芽,丘陵山區利用山坡地勢高,土層厚的深洞貯姜,有保温好,易發芽的優點,選擇背風向陽的坡側挖一隧道,使寒風不易浸入洞內,鋪好稻草放好種姜,洞口用稻草封嚴,到穀雨前後,姜芽已萌出時選晴天種植。

4、掌握氣候,適時早播

適時早種姜是壯苗早發的關鍵,一般以日平均温度穩定通過15℃為適時。我縣冬無嚴寒,春季温暖,一般宜在1至4月可隨時播種,每畝用種300公斤左右,種植前要培育好壯芽,按每個姜種1至2個粗壯芽,重70至80克的標準切成小塊,並立即沾草木灰清毒切口使切口組織早日癒合。

5、合理密植,覆蓋護苗

生薑產量取決於每畝總蔸數和每蔸的重量,由於生薑莖桿直立,葉披針挺立,開展度較小,很適於密植。因此,在儘可能保證個體健壯發育的前提下,適當加大密度,增加羣體,以獲高產高效。一般平地肥沃土壤畝栽6000至7000蔸,坡地瘦土8000至9000蔸。穴行距26至33釐米,成三角形排列,以便充分充利陽光。栽後一般不必蓋土,每穴施一大把腐熟的豬牛欄糞,或每畝點施稀薄人糞200至300公斤。最後用稻草或茅草覆蓋護苗,以防陽光暴曬,減少水分蒸發和抑制雜草生長,防止土壤板結等。

6、加強田間管理,確保高產優質

田間管理抓五點:一是苗出土前,要嚴防受澇和乾旱,即要做到溝溝相通、雨停水乾,又要注意在畦面覆蓋青草,油菜菜殼或各種作物秸杆,進行保墒。二要保全苗,要及時補蔸。三要及時中耕除草,中耕宜淺宜細,嚴防傷苗。四要及時補施肥水,當出現1至2個分枝時,可適當追施一次稀薄人畜糞水。到分櫱期,正是高温季節,需要吸收大量的肥水,可在上午9時前灌跑馬水,保温土壤濕潤。當苗出現6至8個分枝時,正是根莖生長旺盛季節,需肥量大,再施追肥。要掌握輕施苗肥,重施壯塊肥,增施鉀肥的原則,栽前10天,每畝施尿素20公斤或碳銨60公斤,磷肥50公斤,氯化鉀20公斤與農家肥混合施用。栽後一般追肥3至4次,第一次追肥在5月下旬進行,以速效氮肥為主,每畝施腐熟人畜糞適量,尿素8至1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15天以後進行,即在6月上旬進行,即施壯苗肥,每畝施腐熟枯餅40至50公斤,草皮灰800至1000公斤。第三次追肥在6月下旬進行,這時正值子姜迅速形成期,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追肥,每畝施氮、磷、鉀複合肥料50至60公斤或施腐熟枯餅100至150公斤,草皮灰1000至2000公斤。五是防止高温和陽光直射。日照在10小時以上,氣温高於30℃時,薑片葉綠素遭到破壞,呈黃白色,會出現暫時性枯黃現象,因此,應及時搭棚遮陰。立秋後,氣温逐漸下降,折棚後追肥一次,促進姜塊膨大,並防止早衰。

7、生薑的病蟲害防治

姜的病蟲害種類較多。而以姜瘟(腐敗病)和姜螟(鑽心蟲)發生較普遍,危害嚴重。

姜瘟病的防治:首先要搞好農業防治,選用無病、抗病姜種,實行輪作,至少三年一輪。作高畦開溝栽培,排水要暢通,不帶菌水流入姜田,不要亂丟帶病殘株,一但發現病株,要及時挖掉銷燬。其次改變施肥方法,減少氮肥用量,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第三,搞好化學防治,播種前用800倍姜瘟靈液浸種。初發病時,可用800倍姜瘟靈液灌根,並及時剷除病株,病窩內撒生石灰消毒,嚴防病害蔓延。或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至4000倍液灌根,也可用敵克鬆灌根。

姜螟蟲的防治:一要搞好農業防治,姜收穫後,及早地把蟲蛀食的零星斷枝、枯葉和蟲害苗等燒燬肥,消滅田間、地邊及四周雜草,減少蟲源;其次,當蟲螟發生後,畝用25%的殺蟲雙水劑150克或用50%敵敵胃100克,分別兑水75公斤噴霧,或用50%的四胺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800至1000倍;或用敵殺死500至1000倍液噴霧。每次每畝用藥水75至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