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如何利用沼渣種植食用菌技術

科普2.97W
如何利用沼渣種植食用菌技術

沼渣養分全面、質地疏鬆、保墒性能好、酸鹼度適中,是人工種植食用菌的良好培養料。種植食用菌後的培養料,還可用作豬或牛的飼料。豬、牛糞便又可作為沼氣發酵原料。

種植雙孢菇

1.季節安排。高温型磨菇,一般在4月中旬進行堆料,5月上旬播種,5月下旬覆土,6月中旬出菇,8月採收;秋菇一般在9月下旬堆料,10月播種,11月出菇,次年4月採收。

2.原料選擇。每種植100平方米蘑菇用稻草2400公斤、沼渣2400公斤、豆餅粉50公斤、尿素4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50公斤、碳酸鈣25公斤。

3.前發酵(堆制發酵)。堆料時間一般安排在下種前25天進行,堆料前2~3天將稻草澆濕或浸濕吸足水分。(1)建堆。先鋪一層2米寬、0.3米厚的稻草,再鋪一層0.02米厚的沼渣,這樣一層稻草一層沼渣地堆,邊堆邊補充水分,並均勻加入尿素、過磷酸鈣等輔料。堆10~12層後,使堆高約達到1.8米左右。將堆頂堆成龜背形,使堆邊垂直,再用草簾或薄膜將其覆蓋,以防雨淋。(2)翻堆。根據天氣和堆料温度變化通常翻堆4次,間隔時間分別為4、4、3、2天,將沼渣和稻草拌鬆翻勻,外部料翻到中間。第一次翻堆要補足水分;第二次翻堆要將料堆縮至1.8米、高1.6米,並加入1/3石膏粉;在進室內發酵的前一天,堆料四周和場地要用0.5%的敵敵畏均勻噴灑一次,並用塑料薄膜密封6~12小時,使堆料微有肥味,稻草生熟適中,且有韌性,不易折斷,柔軟有光澤;達到含水量在62%左右、pH為7.5~8的標準。

4.後發酵(室內發酵)。(1)進料堆放。前發酵結束後,把上下里外的培養料抖鬆,均勻拌放在菇牀上,底下二層不入料,並關緊門窗。(2)培養料加温。料進房後第二天開始加温,在10小時左右使室温達到60℃,維持7天以上。隨後待温度自然降到50℃左右,保持5~7天,每隔3~10小時換氣15分鐘。(3)後發酵結束,培養料要長滿白色有益微生物菌絲。並要求達到一些條件:無氨味、有香甜麪包味,呈深褐色,柔軟有彈性,且不粘手,含水量62%左右,pH值7.2~7.5。

5.翻格。將培養料均勻鋪在各層牀架上,揀去雜質、邊翻料、邊拌鬆,邊平整,做到厚薄均勻、鬆緊適中、料面平整。

6.播種。待料温下降到28℃以下即可播種。每平方米需“穀粒種”菌種1.2~1.5瓶,播種方法:採用混播加面播方法,先用其1/2菌種的均勻撒播於料裏,後用清潔工具輕輕拍料面,使種粒落入料層,然後將剩餘菌種均勻撒播於料面,用平板壓緊,鬆緊度適中,播完種後,清理菇房、保持菇房清潔衞生。

7.發菌期管理。播後第二天,關門窗。於早晚進行通風換氣、時間長短由氣温決定,25℃以下一般不通風,28℃以上適當通風,30℃以上加強通風。一般情況下每天通風1~2小時,以便菌體萌發生長。播後第5天逐漸加大通風量,25~30後菌絲就會長滿料層。

8.覆土管理。每100平方米種植面積需塘泥3立方米、粗米糠500斤左右。粗米糠在覆土前一天用0.5%石灰水浸泡。覆土時,將處理過的粗米糠與塘泥充分拌勻,隨拌隨用,撒在料面上,厚2.5釐米,並晝夜通風。一般在7天左右,可見小菇蕾、此時不需噴水,只需將空氣濕度保持在90%~95%即可,經3~4天牀面會出現大批蘑菇,這就能夠採收了。

栽培平菇

平菇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菌類之一。用沼渣栽培平菇,成功率高,產量穩定,經濟效益好。

1.季節安排。高温型平菇種植及生長期在4~8月,中低温型平菇8月種植,次年6月採收。

2.原料選擇。種平菇的原料來源廣泛,如農作物,玉米芯、花生殼、鋸木屑、稻草、木菇渣、甘蔗渣、樹葉菜、各種糞肥、沼渣、食用菌渣等。原料要求:新鮮、乾燥、無黴變、無雜物。

3.科學配料。農作物秸稈(如:玉米芯、木屑、稻草等)53%,沼渣或食用菌渣30%,米糖或麥糠10%,花生麩2%,石膏粉1%,石灰粉2%,複合肥2%,料水比1:1.25。

4.裝袋。將上述原料混拌均勻裝在22釐米×45釐米×10釐米聚乙烯塑料袋中,常壓滅菌10小時。

5.發菌管理。接完種後,室內室外發菌都可以,最高温度不能超過28℃,要經常檢查袋內温度,如高於28℃,立即翻堆,千萬不能讓高温燒死菌絲。正常條件下菌絲一般25~30天可長滿袋。

6.出菇管理。出菇期注意通風換氣,通風注意不留死角,並給予一定散射光。直到長成為止。

栽培木耳

傳統種植木耳用耿木栽培,需耗費大量木材,破壞生態平衡。隨着我國林業資源的日益緊缺,木耳的生產也受到了限制。採用沼渣和農林作物下腳料栽培木耳,原料來源廣,生產成本低、週期短,生物效率高,生態效益好,栽培後的腳料,破袋後可用於沼氣池發酵原料或繼續用於種植其它食用菌。

1.栽培季節。木耳菌絲生長最適温度22~28℃,子實體形成最適温度為20~28℃。春耳最適期生長時間為4~6月份,裝袋及接菌種時間為1~3月份。秋耳最適生長季節為9~11月份,裝袋及接菌種要安排在7~8月份。

2.拌料裝袋。將稻草(蔗渣或玉米芯)或雜木屑50%、沼渣30%、麥麩15%、蔗糖1%、石灰2%、過磷酸鈣2%充分拌勻後,加水55~60%。然後,裝在直徑17釐米、長45~50釐米的塑料袋內。裝袋後要壓實並綁緊袋口,否則不利於接種且易感染雜菌。

3.滅菌。一般採用常壓滅菌。常壓滅菌灶各地建造不一樣,不論採用何種滅菌灶一定要做到筒內所有袋料都達到100℃後,再繼續滅菌10~12小時。

4.接種。將滅菌好的菌袋搬到事先經過清理消毒的房間內,井字型堆放一般堆高不超過12層。待菌袋冷卻後,就可消毒接種。接種前必須三查:一查菌種是否純白無污染,並將其菌種逐袋進行消毒。二查接種室是否達到要求。三查接種工人是否穿工作服或乾淨衣服戴口罩,接種時是否講話。接種後管理重點是保温、避光、通氣。一般培養30~40天,待菌絲走透菌袋時,就可進入出耳管理期。

5.出耳管理。選擇水源充足、通風向陽的地方建棚,棚內搭架培養。將發菌後的菌袋放在搭好的架上,用刀片將薄膜割約2~4穴1釐米左右“V”型口,然後蓋薄膜保濕催蕾。耳基形成前保持空氣濕度,避免高温開穴催蕾。當耳基形成開放葉片時,為使木耳充分生長,管理要以保濕為主,一天噴水2~3次,採用高低濕交替。收完木耳後要停水2~3天。

6.採收與加工。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開始卷、耳莖變小腹面可見白色子粉時,即可採收。採收後木耳再堆積5~8小時,感觀上其毛會長些、白些,然後再進行漂洗、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