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黑木耳小口栽培技術

科普1.55W
黑木耳小口栽培技術

袋料小孔栽培生產的黑木耳與段木耳相似,但優於鍛木耳。產品單片、無根、色澤黑,市場價格比大朵高30%~50%,銷路好。現將其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菌種的選擇

小孔栽培的菌種應選擇出耳早且齊、木耳片黑厚、圈邊、呈碗狀、單片、耐高温高濕、不宜爛耳的品手中。

菌袋選擇及裝袋

小孔袋料栽培出耳時最怕袋料分離,因為小孔栽培打孔時,孔徑較小,如果袋料分離,所生長的耳芽很容易被塑料擋住,長不出袋外。因此,要選用原材料優質、袋薄且拉力強的菌袋,這樣菌袋與菌絲親合力好,袋料不易分離,可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產量。菌袋拉力強,培養料才能裝得緊,菌袋才不易破損。菌袋的正確選擇是袋料小孔栽培成功的關鍵環節。裝袋最好用防爆袋裝袋機,要裝得上下一樣緊。

改進制袋封口方法

用頸圈、棉塞製作的菌袋,上部菌絲水分散失多且易老化,袋料易分離。影響出耳。採用免頸圈或菌棒制菌法便能避免上述問題。

免頸圈法:裝袋時,要在菌袋中間打孔,將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頂入中間的孔中,然後用棉塞將孔堵嚴。

菌棒法:與免頸圈法相似,只是將菌棒插入中間的孔中,倒置筐中滅菌。

這兩種制菌方法接菌時均在無菌條件下將菌種放入中間孔中,然後用消毒後的棉塞將孔口堵嚴。制菌的關鍵技術在於將上部剩餘的菌袋整齊、均勻的插入中間的孔中,嚴防打折、起皺、不均勻等造成袋口鬆散,以避免接菌、發菌時雜菌污染。

小孔袋料栽培養菌擺放方式

小孔袋料栽培養菌時要立袋、單層或雙層擺放,這樣袋料不易變形和分離。其他同常規。

孔徑、孔數及打孔器的選擇

1.孔徑

從栽培效果看,用直徑0.4~0.5釐米的鋼針刺孔,產出的木耳耳型好,一碰即掉,採摘時雙手一擼即可,不用割根,不用撕,省工;用直徑0.6~1.0釐米的鋼筋磨成三稜錐打孔的木耳根部略大,但風險小。

2.孔數

經試驗,16.5釐米×33匣米菌袋裝到18釐米高即可,以每袋80~120個孔為宜。

3.打孔器的選擇

初試驗者可採取孔徑略大的打孔方法。用彩鋼板製成的鋼筆尖式的打孔器,刺成月牙形的孔,這種孔出耳快。

管理方法

1.催芽管理

室內催芽時,温度控制在20℃以下,防止熱傷,為了增加濕度可向地面灑水,或用電飯鍋、加濕器增加濕度,濕度應控制在85%以上。早晨通風20~30分鐘,待耳芽絕大多數長出孔外再分牀。

2.澆水管理

前期勤澆、少澆,以保濕為主,使耳芽儘快出齊;中期應注意乾濕交替,可以幹2~3天,以根幹為好,再細水勤澆,澆足水2~3天;後期水量不要過大,防止流耳和掉耳。

3.採摘晾曬

木耳長至3~4釐米時要及時採摘。孔徑選擇合適時,木耳一碰即掉,不用割根、撕片。晴天一天即可曬乾,省時、省工、省曬台。一般採摘後,木耳根部仍保存完好,可以繼續澆水管理12~15天,可採摘第二潮耳,第三潮耳要在立秋後澆水,耳質黑厚,品質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