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黑木耳栽培技術

科普2.36W
黑木耳栽培技術

(1)選樹:適合黑木耳生長髮育的樹種很多。但要因地制宜,選用當地資源豐富,又容易長木耳的樹種,除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樹種和經濟林木外,其他樹種都可栽培木耳。目前通用的樹種有栓皮櫟、麻櫟、槲樹、棘皮樺、米櫧、楓楊、楓香、榆樹、刺槐、柳樹、揪樹、法桐、黃連木等。但以栓皮櫟、麻櫟為最好。

(2)砍樹:歷史習慣是"進九"砍樹,一般來講,從樹葉枯黃到新葉萌發前都可進行砍伐,因為這個時期正是樹木"休眠"期,樹杆內的養分正處於蓄積不流動狀態,水分較少,養分最豐富而集中,這就叫砍"收漿樹"。同時,這個期間砍的樹,樹皮和木質部結合緊密,砍伐後樹皮不易脱,利於黑木耳的生長髮育。

砍伐的樹齡,生於陽坡的7~8年,生於陰坡或土質較差的8~10年,樹杆的粗細以10釐米上下為最好,長為1米。一架50根。

砍伐的方法,要求茬留低,與地面高出10~15釐米;從樹杆的兩面下斧,茬留成"鴉雀口",這樣對於老樹蔸發技更新有利,既不會積水爛芽,也不會多芽競發,影響樹蔸更新。砍時主張抽茬,不主張掃茬,這樣既有利於保護幼樹;又利於水土保持。

(3)剔枝:樹砍倒後,不要立即剔枝,留住枝葉可以加速樹木水分的蒸發,促使樹杆很快乾燥,使其細胞組織死亡,同時有利於樹梢上的養分集中於樹幹。待十天半月後再進行剔枝。剔時,要用鋒利的砍刀從下而上貼住樹幹削平,削成"銅錢疤"或"牛眼睛",不能削得過深,傷及皮層,削後的傷疤,最好用石灰水塗抹,防止雜菌侵入和積水,還便於上堆排場。

(4)截杆:為了便於耳棒的上堆、排場、立架、管理和採收,同時放倒耳棒時便於貼地吸潮,應把太長的樹幹一棒截成3尺長的短棒。截時用手鋸或油鋸截成齊頭,用石灰水塗抹,防雜菌感染。

(5)架曬:架硒是把截好的木棒,選擇地勢高燥、通風、向陽的地方,堆成1米左右高的"井"字形或"魚背形"堆子,讓它很快地失水死去。在架曬過程中,每隔10天左右的時間,把它上下里外翻動一次,促使耳棒乾燥均勻,架曬的時間,要根據樹種、耳棒的粗細和氣候條件等靈活掌握,一般架曬1個月到1個半月時間,使耳棒比架曬前失去3~4成水分,即可進行接種。

(6)耳場選擇:排放耳架的地方稱為耳場。耳場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黑木耳的生長髮育和它最後的產量。一般説最好選在背北面南避風的山坳,這地方每天光照時間長,日夜温差小;早晚經常有云霧覆蓋,濕度大,空氣流通,最適宜黑木耳的生長髮育。選場時,並應靠近水源,有利於人工降雨,坡度以15~30度為宜,切忌選在石頭被、白堊土、鐵礬土之處。

場地選好後,應先進行清理,把場內過密的樹木進行疏伐,並割去灌木、刺藤及易腐爛的雜草,只留少量樹冠小或枝葉不太茂密而較高的闊葉樹,到夏季用以適當給耳架遮陰。在栽培前給地上施以殺蟲藥劑,並用漂白粉、生石灰等進行一次消毒;冬季最好用柴草火燒場地。場地上長的羊胡草、草皮、苔蘚等不要剷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耳場的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