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椴木栽培黑木耳技術

科普2.02W
椴木栽培黑木耳技術

黑木耳是一種常見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其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含量豐富,具有清滌胃腸、清肺益氣、滋潤強壯等功效。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利用段木栽培黑木耳技術。

一、木耳的生長條件

黑木耳的生長髮育條件包括營養、温度、水分、空氣、光線和適宜的酸鹼度。

1、營養

木耳的營養來源完全依靠菌絲從基質中吸取。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能不斷地分泌各種酶。通過酶的作用把培養料中的複雜物質分解為木耳菌絲容易吸收的物質。木耳是一種腐生真菌,它的營養來源是依靠有機物質,即從死亡樹木的韌皮部、木質部中分解和吸收,各種現成的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和無機鹽,從而得到生長髮育所需的能量。再生能力強的樹種在剛砍伐時,組織尚未死亡,有機物質也就不能被黑木耳菌絲分解,黑木耳菌絲也就不能繁殖。

在採用木屑、棉籽殼、玉米蕊、豆秸杆、稻草等作培養料時,常常要加米糠或麩皮,增加氮源泉和維生素,以利菌絲體的生長繁殖,適合木耳生長髮育的碳氮比是20:1。

2、温度

品種不同對濕度要求也不同。如“滬耳一號”菌絲生長適宜温度要求低些,“滬耳二號”卻要求高些。同一品種在不同發育階段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不同地區的菌種對温度的要求也不同。瞭解和掌握黑木耳各階段温度要求,是人工栽培管理的依據。

①黑木耳孢子萌發對温度的要求:在22—23℃時黑木耳孢子萌發最快,在4℃以下和30℃以上不產生孢子。

②黑木耳菌絲生長對温度的要求:菌絲生長對温度適應性很強。在5—35℃均可生長繁殖,最適温度是20—28℃。在零下40℃的低温時菌絲仍能保持生命力。但難以忍受36℃以上的高温。

③黑木耳子實體發育對温度的要求:子實體的發生範圍大約為15—32℃,最適的温度是15—22℃。子實體的形成温度與地區有關,一般南方的品種比北方的要高5℃左右。在黑木耳的生長温度範圍內,晝夜温差大,菌絲生長健壯,子實體大,耳片厚,温度偏高時,菌絲雖然生長快,但生力弱,子實體顏色較淡,質量較差。

3、水分

黑木耳對空氣相對濕度和基質中水分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人工配製培養基水分含量以60—65%為宜,黑木耳的菌絲體在生長中要求木材的含水量約40%左右。在菌絲生長階段,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0—70%。在子實體形成期對空氣的相對濕度比較敏感,要求達90%以上,如果低於70%,子實體不易形成。子實體生長時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所以每天要噴幾次水。菌絲耐旱力很強,在段木栽培時如百日不下雨,菌絲也不會死亡。在黑木耳人工栽培中,乾乾濕濕的水分管理是符合黑木耳生長髮育要求的。

4、空氣

黑木耳是好氣性腐生菌,在代謝過程中吸收氧氣而排出二氧化碳。露天栽培時一般可不考慮黑木耳對空氣的要求,但在室內栽培和培養菌絲時,應注意通氣和避免培養基水分含量過多而排擠空氣造成生長不良。

5、光線

黑木耳菌絲需要在黑暗或和微弱光線環境中生長。但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又不能形成子實體。若光線不足,子實體發育不正常。在400燭光的條件下,子實體能正常生長。

6、酸鹼度

菌絲生長的ph最適範圍是5—6.5。一般配製木屑培養基時常加1%的硫酸鈣或碳酸鈣能自動調節PH至微酸性。

二、椴木的培養技術

段木栽培方法主要是將黑木耳適生的闊葉樹枝幹,截成適宜的木段,將黑木耳菌種接種在木段上,放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中培養,其操作規程如下:

1、耳場選擇與清理

耳場是人工栽培木耳的場地,其條件應以滿足木耳的生活條件為依據。只有滿足木耳生長髮育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光照條件才能獲得豐收。

①耳場的選擇:耳場要選在耳樹資源豐富,温暖,潮濕的地方,位置應座北朝南,海拔高度以500—1000米的半高山地區為宜,地面有短草,空氣流通和靠近水源的緩坡地,這樣的場地比較暖和,雲霧多,濕度大,冬暖夏涼,有利於黑木耳的生長髮育,管理也省工方便。有回頭山的地方,陰溝邊或山崗上下不宜選作耳場。前者日照不足,通氣條件差;後者風力過大不利於保濕。耳場上方要有樹木遮陰。

②耳場的清理:耳場選好之後,要割去刺藤雜草,保留地皮草,淺草和苔蘚等,既有利於通風透光又利於耳場保濕。還可以避免泥土污染木耳。鬱閉度過大的要剃掉部分樹枝,創造合理的透光條件。上方和兩邊要挖排水溝,以防耳場積水。場地清理結束後撒些石灰和殺蟲劑,進行耳場消毒。

2、段木的準備

(1)耳樹的選擇

耳樹的選擇包括樹種、樹齡與直徑和立地條件等內容。

①耳樹的種類:耳樹的種類很多,但不同的樹種或同一樹種而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由於質地和養分不同,產耳量也有很大的差距。耳樹一般選用樹皮厚度適中,不易剝落,邊材發達,樹木和黑木耳親和力強,不但能出耳,且能獲得高產的樹種為宜。常用的有麻櫟、栓皮櫟、青槓櫟、朴樹、楓香、白楊、楓揚、榆樹、椴、赤楊、白樺、槭樹、刺槐、桑樹、山拐棗、洋槐、黃蓮木、懸鈴木等。凡含有松脂、醇醚類殺菌物質的闊葉樹如樟科、安息香料等樹種不能用來栽培黑木耳。在適宜栽培黑木耳的樹材中,木質疏鬆,通透性能好又容易接收水分和貯藏水分的樹種,接種後出耳早、多、長得快。當年秋天便可長較多的子實體,能採收幾次。第二年盛產,但第三年就基本無收了,而木質堅硬的樹種接種當年產量較少,但產木耳的年限長。

②樹齡與樹徑:殼斗的樹木如栓皮櫟、麻櫟等,砍伐的樹齡以8—10年為宜,胸徑為10釐米最好。生產實踐證明,以直徑6—10釐米的小徑木產量最高,經濟效益好。樹齡過小,雖能早出耳,但由於樹皮薄、平滑、保濕和吸水性差,木質中養分少產量低。反之,樹齡過大,皮層厚,心材大,產量也低。

③立地條件:選用生長在陽坡,土質肥厚的山地上的樹木為好,因為長在陽坡及土質肥厚的山地上的樹木生長速度快,木質疏鬆,養分多;反之,長在陰坡,土質瘠薄的山地上的樹木生長速度慢,木質也較硬,養分也不足。

3、砍樹

段木砍伐時間在冬至到立春之間為好,這段時間樹木進入“冬眠”階段,樹中汁液處於凝滯狀態,營養豐富,含水量少,皮層與木質之間結合緊密不易脱皮,病蟲害少。砍伐時為了使營養集中於樹杆,伐樹時儘可能使樹梢倒向上坡。為了使樹杆內水分加速蒸發,砍後保留枝葉一段時間再剃枝,一般保留10天到半月。大樹,含水率高的樹種留枝時間宜長一點,反之則短一些。剃枝時要適當留一點凸出的杈子,也不要留得太長。剃枝時,粗一點的枝杆仍可用耳木用。

剃枝後將樹杆鋸成1—1.2米的段木,然後按“井”字形堆疊在地勢高、通風向陽的地方乾燥。堆疊時,應將粗細不同的段木分開堆疊。堆與堆之間要留有空隙以利通風架曬。在架曬過程中每隔10—15天翻堆一次,將段木上下,內外對調,以利均勻乾燥。架曬時不能讓陽光暴曬和淋雨,所以應遮蓋。待段木兩端變色,敲擊聲音變脆,就應接種栽培。初學者經驗不足,不易掌握時,可採用稱重法,先將濕木稱重,每百斤濕木幹到只有70—80斤時接種為宜。椴木乾燥過度,接種後菌種水分很快補段木吸收去,會影響段木透氣性,阻礙菌絲向內伸展,但段木太濕又容易產生黴菌。

三、段木的人工接種

人工接種就是把培養好的菌種移接到段木上的一道工序,它是人工栽培黑木耳的重要環節,也是新法栽培的特點。接種程序如下:

1、接種季節

根據黑木耳菌絲生長對氣温的要求,當自然温度穩定在5℃以上時即可進行接種。在此期間,雜菌處於不活躍狀態,而黑木耳菌絲又能生長,既減少污染又保證了充足的營養生長期,一般都把接種季節安排在“驚蟄”期間為宜,故此,老區有“進九砍樹,驚蟄點菌”之説,近年來有的單位把接種時間提前到二月份,效果也很好,且更有利於勞力安排。即便遇上低温菌絲也不會凍死,氣温回升菌絲又繼續生長。

2、接種密度

接種密度一般掌握在穴距10—12釐米,行距6釐米,穴的直徑1.2釐米,穴深打入木質部1.5釐米,品字形排列。此處,穴距還應根據樹徑粗,大質硬,海拔高要加密,反之要稀疏。

3、接種方法

黑木耳菌種分木屑種和木塞種。木屑種制種容易接種麻煩,而木塞種制種麻煩接種容易。

①木屑種的接種法:先用1.3釐米衝頭的打孔錘,皮帶衝或電鑽按接種密度和深度要求打孔,然後將木屑種接入一小塊,以八分滿為度,然後將用1.4釐米皮帶衝打下的樹皮蓋或木塞蓋在接種穴上,用小錘輕輕敲平。

②木塞菌種:木塞菌種是事先將木塞和木屑培養基按比例裝瓶製成菌種。接種時不必另外準備木塞或樹皮蓋。接種時先將木屑種接入少許進種植孔,然後敲進一粒木塞種即可。

4、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接種質量,接種時應注意:

①雨天耳木表面濕潤時不能接種,若耳木是堆放在避雨處,樹皮不濕,可在避雨處接種,而晴天則應在陰蔽處接種。

②盛裝菌種的器皿和接種工具及手都要事先消毒,場地要清潔衞生。

③接種應流水作業,專人打孔,專人接種,打完一根孔就馬上接種,不能久放,以免接種穴乾燥或污染雜菌。

④選用適合本地氣候的優良品種和菌絲潔白、粗壯、無污染、不老化的優質菌種。

⑤用於封穴的樹皮蓋要當天打當天用;若用木塞應在接種前用開水煮沸再用。也可用石蠟80%、松香15%、豬油5%溶化混合均勻塗在接種穴上封口。

四、黑木耳的發菌技術

黑木耳接種後,為了使其儘快定植使菌絲迅速在耳木中蔓延生長,應採取上堆發菌。其方法是:

1、在栽培場內選擇向陽、背風、乾燥而又易於澆水的地方打掃乾淨,搞好場地消毒。

2、鋪上橫木或石塊磚頭,把接好的耳木按樹徑粗細分類堆成“#‘字形。堆高一米左右,耳木之間留有一定間隙,便於通氣。上堆初期氣温較低,空隙可留小一點,堆的高度可高一點。後期隨着氣温上升,結合翻堆應增加間隙,降低堆高,堆面上蓋薄膜或草簾保温保濕。

3、為了使菌絲生長均勻,發菌期間每隔7—10天要翻一次堆,使耳木上下、內外對調。第一次翻堆因耳木含水量較高,一般不必澆水,第二次酌情澆少量水。以後翻堆都要澆水,且每根耳木都應均勻澆濕。若遇小雨還可打開復蓋物讓其淋雨,更有利於菌絲的生長。發菌期間應注意温、濕、氣的調節工作以滿足菌絲生長條件,提高菌絲成活率。上堆發菌20—30天,應抽樣檢查菌絲成活率,方法是用小刀挑開接種蓋,如果接種孔裏菌種表面生有白色菌膜,而且長入周圍木質上,白色菌絲已定植,表明發菌正常,否則就應補種。

五、黑木耳的散堆排場

接種的耳木以過4—6周的上堆定植階段,菌絲開始向縱向深伸展,極個別的接種穴處可看到有小子實體,這時應散堆排場,為菌絲進一步向縱深伸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使菌絲髮育成子實體。

捧場的方法是先在濕潤的耳場橫放一根小木杆,然後將耳木大頭着地,小頭枕在木杆上,耳木之間隔1—2寸間隙,便於耳木接受地面潮氣,促進耳芽生長;又不會使耳木貼地過濕悶壞菌絲和樹皮,且可使耳木均勻地接收陽光、雨露和新鮮空氣。

排場後要進行管理,主要是調控水分。菌絲在耳木中迅速蔓延,這時需要的濕度比定植時期大,加上氣温升高,水分蒸發快,需要進行噴水。開始2—3天噴一次水,以後根據天氣情況逐漸增加次數和每次噴水量。排場期間需要翻棒,即每隔7—10天把原來枕在木杆上的一頭與放在地面一頭對換;把貼地一面與朝天的一面對翻,使耳木接觸陽光和吸收水分均勻。

六、黑木耳的起架管理

捧場後一個月左右,耳木已進入“結實“採收階段。當耳木上大約佔半數的種植孔產生耳芽時便應起架。方法是將一根木杆作橫樑,兩頭用支架將橫木架高30—50釐米。耳場乾燥宜架低一點,反之則架高一點。然後將耳木兩面交錯斜靠在橫木上,形成”人“字形耳架。為了方便於計算和管理,一般每架放50根耳木。

起架後子實體進入迅速長大和成熟階段,水分管理最為重要。耳場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85—95%左右,需要噴水管理。噴水的時間、次數和水量應根據氣候條件靈活掌握。晴天多噴,陰天少噴,雨天不噴;細小的耳木多噴,粗大的耳木少噴;樹皮光滑的多噴。樹皮粗糙的少噴;向陽乾燥的多噴,陰暗潮濕的少噴。噴水時間以早晚為好,每天噴1—2次。中午高温時不宜噴水。在黑木耳生長髮育過程中若能有“三晴兩雨“的好天氣,對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極為有利。每次採耳之後,應停止噴水3—5天,降低耳木含水量,增加通氣性,使菌絲復壯,積累營養。然後再噴水,促使發出下一茬耳芽。

黑木耳可以鮮食也可以加工成乾貨,最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用菌之一,黑木耳的栽培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