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白朮栽培技術介紹

科普2.88W
白朮栽培技術介紹

一、概述

白朮,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狀莖入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主治脾虛泄瀉,體倦食少、胸腹脹滿、自汗、水腫、胎動不安等症。是常用中藥材,具有悠久的生產栽培和應用歷史。主產浙江、安徽。湖南(北)、江西、江蘇、陝西、河北、河北、山東、貴州、四川等省也有栽培。

株高30-60cm,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二、生長特性

野生白朮生於海拔1000-1800米的山坡、林地及灌木林中。家種白朮多在朝東向的坡地種植。白朮種子在15℃時開始萌發,25-30℃發芽最快,35℃以上發芽緩慢,發芽率低,並易發生腐爛。白朮出土後能經受短期霜凍。温度在29℃以下時,生長良好,高於30℃時,植株同化作用顯著下降,生長受到抑制。

白朮喜涼爽、濕潤氣候,怕高温多濕。怕澇,要求土壤排水良好。苗期怕旱,能耐寒,在冬季能耐受-10攝氏度低温。白朮對土壤要求不嚴,平原、丘陵、山區均可種植。土壤酸鹼度以微酸為好,微鹼性土壤也適宜種植。白朮不能連作,種過白朮的地,須隔5年以上才能再種白朮,否則易發病。前作以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麥類、水稻)為好,不能與有白絹病的植物如十字花科的蔬菜、油菜及茄科植物(如辣椒、茄子、烤煙)、花生、山藥、瓜類等輪作。

白朮自8月下旬花蕾採摘以後到10月中旬,根莖增長較快,屬於根莖發育盛期。10月下旬-12月中旬,根莖增長速度下降,12月份以後進入休眠期。

白朮生長期如連續陰雨,影響植株生長,易發生病害;如生長後期遇到乾旱,根莖增長緩慢。

三、栽培技術

(一)種子繁殖播種前用50%多菌靈以0.2-0.4%的重量比拌種(或噴霧濕拌)或放入25-30℃藥液中浸種。以殺死種子中攜帶的真菌。

1、播種:春播,一般從3月下旬-4月下旬,當地氣温升至12℃以上時均可播種。播種過早,幼苗易受晚霜危害;過遲,幼苗生長不良,影響產量。一般採用條播,保持行間距20釐米,相距1釐米有一粒種子,深約3cm。畝用種15-20斤。

2、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後,結合間苗,拔除過密與病弱幼苗。如遇乾旱,可在早晨或傍晚澆水。視苗生長情況,可於7月上旬追肥一次,每畝用人畜糞肥500-700公斤。

3、術栽的收穫與儲藏:11月上旬,苗葉變黃時,可選晴天挖起術苗,將尾部鬚根剪去,在頂端約3釐米處剪去苗葉(勿傷芽),同時剔除病、傷術栽。在陰涼通風室內攤放1-2天,術栽表皮發白後貯藏。

一般一畝術苗可栽種6-8畝大田。

(二)移栽:

土壤及種苗處理:整地時每畝用1公斤五氯硝基苯(或敵克鬆或50%多菌靈每畝1-2kg),也可用石灰50-75公斤撒於土面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適量辛硫磷防止地下害蟲。術栽移栽前用50%多菌靈或50%託布津600-800倍液浸種10分鐘,晾乾後栽種。

土壤粘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種植白朮。整地前每畝施腐熟堆肥2噸,耕地時翻入土中作為基肥。四周排水溝開深些,以利於排水。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栽種期有早有遲,一般從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均可栽種。在適栽期限內,愈早栽種,產量愈高。

種栽個頭越大,產量越高。

一般採用穴栽,行距27釐米,穴距20-27釐米或25*15釐米。大栽每穴栽一株,小栽每穴可栽兩株。每畝約栽8000-10000株。栽種深度以頂芽在土下4釐米左右為宜。覆土時可施50公斤過磷酸鈣。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追肥:中耕除草一般與追肥相結合,即除草後追肥。大雨之後應及時鋤鬆表土,以促進生長減少病害發生。8月中旬採摘花蕾之後,根莖進入迅速發育成長階段,及時給以充足的營養物質是增產的關鍵。應多施磷鉀肥。總之,白朮的追肥要做到“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摘蕾肥、增施磷鉀肥”。

2、白朮最怕高温多濕,應特別注意排水。尤其大雨之後應及時檢查並疏通排水溝。俗語説:“白朮難過三伏天,過了三伏保豐年”。白朮稍耐旱,如不十分缺水,不必澆灌。

3、摘除花蕾:7月中旬前後須及時採摘花蕾,根莖方能生長肥大。一般在20-25天內分多次摘完。摘蕾應在頭狀花序將要開放時進行。過早,影響發育,過遲,則消耗養分多,影響根莖產量。經對比試驗,白朮摘除花蕾的比不摘花蕾的,產量可提高一倍。

五、病蟲害防治

1、立枯病:又稱"爛莖瘟",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引起,主要危害白朮幼苗。發病時莖基部出現黃褐色的病斑,擴大病部呈黑褐色幹縮凹陷,最後病株倒伏而死。早春多陰雨、低温、土壤粘重板結時易發生。

防治防治方法:雨後及時鬆土,防止土壤板結;排除田間積水;用5%石灰乳澆灌病株;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

2、白絹病:又稱"根莖腐爛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引起。發病初期地上部分無明顯病狀,後期根莖內菌絲穿出土層,並佈滿莖杆基部根莖及四周土表。被害植株頂梢凋萎下垂,最後整株枯死。4月下旬-5月上旬開始發病,6-9月高温高濕為盛發期,土壤排水不良及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料均能使發病加重。

3、鐵葉病又名"癩葉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引起發病,主要危害葉片,由植株基部葉片逐漸向上蔓延,在白朮整個生長期間均能危害,一般4月下旬開始發病,直至收穫都有發生,6-8月為發病盛期,摘蕾後發病最快,病情發展後,白朮葉片枯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託布津或50%退菌特,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4、鏽病又稱"黃斑",由真菌中的一種擔子菌引起。發病初期,葉面出現黃綠色略隆起的小點,後期病斑處破裂穿孔,葉片枯死。5月上旬開始發病,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發病盛期,潮濕是鏽病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發病初期噴97%敵鏽鈉300倍液或25%粉鏽寧1000倍液防治。

5、根腐病又稱"幹腐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引起,發病後白朮枝葉成萎蔫狀,乾枯至死。4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為發病盛期。病菌在土壤中能活5年以上。在根線蟲或地下害蟲活動頻繁,以及天氣時晴時雨,植株生長不良的條件下容易發病。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灌根。

上述病害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白朮收穫時把病株葉集中燒燬,以減少菌源;選育抗逆力強的高產品種;嚴格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忌連作,間隔3-5年再種;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和經腐熟的有機肥,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白朮抗菌力;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露水未乾時不可在田間操作。

藥劑防治:整地時每畝用1公斤五氯硝基苯,也可用石灰50公斤或石灰氮30公斤撒於土面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術栽種前用甲基託布津或苯駢咪唑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晾乾後再種;防治鐵葉病可在發病前用1:1:100的波爾多液進行防治,每隔10-15天1次,連續3-4次。防治根腐病,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噴霧。白朮苗期結合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加敵克鬆1000倍液澆株,每隔10-15天1次,連續2-3次。防治白絹病、立枯病,可用5%石灰水或將病株帶土移出燒燬,並在病株四周撒石灰粉消毒。也可施5-7克"白絹靈"(木霧82)製成品,如發現中心病株,可在病株周圍施10-15克,效果較好。防治鏽病,噴波美0.3-0.4度的石硫合劑。

蟲害術籽蟲:主要危害種子,並咬食花蕾底部的肉質花被,嚴重時造成種子顆粒無收。防治方法:消滅越冬蟲源;選育抗蟲品種;用50%敵敵畏800倍液噴霧,第1次在80%左右花蕾開花時,第2次宜在花蕾全部開花時,視蟲害情況可隔7-10天進行第3次防治。

長管蚜:又名"術蚜"。是白朮產區常見的害蟲。長管蚜密集在嫩葉、新梢上吸取汁液,使葉片發黃,植株萎縮,生長不良。防治方法:剷除地邊雜草,減少越冬蟲數;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小地老虎:常從表土處咬斷幼株及幼嫩枝葉。防治方法:清潔田園,除盡周圍雜草和枯枝落葉;用麥麩或青葉菜草拌敵百蟲誘殺;早晚人工捕殺。

蠐螬:咬食根莖成凹凸不平的空洞,植株逐漸黃萎,嚴重時枯死。防治方法:施用腐熟肥料,減少成蟲產卵量;堅持土壤消毒,殺死幼蟲;為害期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

六、收穫加工

1.收穫:白朮於栽種當年冬季收穫。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宜。選晴天,挖出根莖,抖去泥土,剪除莖幹,不用水洗,運回加工。

2、加工有烘乾、曬乾兩種:烘乾的稱炕術,曬乾的叫生曬術。一般以炕術為主。

生曬術:將鮮白朮抖淨泥沙,剪去術杆,日曬至足燥為止。

一般畝產乾白術300kg左右,新品種、高產田可達400-450kg。

標籤:栽培技術 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