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豌豆滴灌栽培的技術介紹

科普6.11K

豌豆原產地中海和中亞細亞地區,現在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主要分佈在亞洲和歐洲,種植最多的國家有前蘇聯,中國印度等。栽培豌豆可分為糧用豌豆和菜用豌豆兩大類。菜用豆還有采收嫩梢,供食用的食苗豌豆。豌豆的供食部分多,嫩莢、鮮豆粒和苗梢均可作菜。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糖和維生素等。營養價值高。其莖杆是優質的飼料和綠肥。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預計包括豆粒、軟莢、嫩梢等產品在內的鮮食豌豆及其速凍冷藏的加工豌豆,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需求。

豌豆滴灌栽培的技術介紹

一、豌豆的植物學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需求

(一)植物學特性

豌豆主根比較發達且發育較早,但側根稀疏,一般根羣大都分佈在20釐米左右的土層中。根系上根瘤發達。由於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使豌豆根系對土壤貧瘠有較強的忍耐能力。豌豆莖中空,有卧生、半蔓生和蔓生之分。豌豆為自花授粉作物,開花前一天就已完成受精過程,其天然雜交率在10%左右。果實為莢果。種子為球形、圓形稍有稜角或桶形,表皮光滑或皺縮。種子平均發芽年限為3~4年。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温度

豌豆為半耐寒性作物,喜濕和濕潤的氣候,不耐炎熱乾燥。圓粒種豌豆的耐寒力強於皺粒種,種子發芽的起始温度較低,圓粒種為1~2℃,皺粒種為3~5℃。但低温下種子發芽緩慢。幼苗耐寒力較強,能耐低温。苗期適宜温度為15~20℃。開花的最低温度為8~12℃。開花結莢的最適宜温度為15~18℃。莢果成熟階段要求18~20℃,高温乾旱時莢果過早老熟,產量和品質下降。

2、光照

豌豆多數品種為長日照作物,從北方往南方引種時,應引早中熟品種,切不可引晚熟品種,而南方品種引到北方栽培時能夠提早開花結果。

3、水分

豌豆是喜温作物,其抗旱性不如菜豆、豇豆等其它蔬菜,生育期內空氣濕度75%左右,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左右,植株生長健壯良好,豌豆不耐雨澇。生育期內陰雨連綿,易發多種病害。豌豆幼苗能耐一定的乾旱。開花結莢期需水較多,空氣相對濕度以60%~80%為宜,過高或過低都會嚴重影響開花結莢。

4、土壤

豌豆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對土質要求不高,以保水力強、通氣性好並富含腐植質的砂壤土和壤土最適宜。最適土壤PH值為6.0~7.2。對於酸性過大的土壤,栽培上可在土壤中酌量施入石灰進行改良。

5、養分

豌豆對磷、鉀肥的需求量較大。在花後15~16天達到磷需求高峯期,磷不足時,植株矮小,葉小無光澤,花少,鉀有壯稈、抗倒伏的作用,在花後31~33天,達到需鉀高峯。對微量元素硼和鉬較為敏感,可用0.3%~0.5%硼砂或0.01%~0.05%鉬酸銨噴施以補不足。

二、豌豆的主要品種及其特點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豌豆品種十分豐富,有早熟的、晚熟的,有鮮食的或加工用的,豌豆品種以嫩梢、嫩莢、嫩籽粒和幹籽粒採收合為一體較為理想,但一般很難兼顧。以下是生產上採用的幾個豌豆品種的介紹:

1、甜脆

植株矮生,株高約40cm,莖直立,1~2個分枝。花白色,單株結莢10~12個,莢圓棍形,莢長7~8cm,直徑1.2cm,單莢重6~7g。嫩莢淡綠色,質地脆嫩,味道甘甜,每莢有種子6~7粒,成熟時千粒重200g左右,早熟,播後70天左右開始收嫩莢,適於華北、東北、華東、西南地區種植。

2、草原31

植株蔓生,株高約1.4~1.5m,分枝少。花白色,單株結莢10個左右,莢長14cm,寬3cm,每莢有種子4~5粒,成熟時千粒重250~270g左右,對日照反應不敏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栽培。適應性強,較抗根腐病、褐斑病。

3、京引8625

植株矮生,株高約60~70cm,1~3個分枝。莢圓柱形,莢長約6cm,寬1.2cm,嫩莢肉厚,質地脆嫩,品質極佳,每莢有種子5~6粒,成熟時種子綠色,千粒重200g左右,適應性強,採收期長。

4、灰豌豆

植株矮生,莖直立,中空。種子圓形,灰綠色,表面略粗糙,上有褐色花斑,千粒重140g左右。20~25℃下播後2天可出苗,幼苗長勢強,10天后可長到約15cm。葉嫩質脆,品質極佳,對温度適應性廣,在低温、高温均可栽培,本品種適宜進行豌豆苗的集約化生產。

5、中豌8號

株高約50cm,莖葉淡綠色,花白色,硬莢,花期集中。籽粒黃白色,種皮光滑,圓球形。單株結莢7~11個,莢長6~8cm,寬1.2cm,厚1cm,每莢有種子5~7粒,幹豌豆千粒重180g左右,鮮青豆千粒重350g左右,青豆出粒率47%左右,早熟,畝產青莢400~500kg,抗乾旱,抗寒性強。適於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種植。可作青豌豆、芽菜,也可糧用或飼用。

三、豌豆的栽培

(一)栽培制度

豌豆忌連作。連作後,可對後茬豌豆造成毒害作用,並加重病蟲害的發生,因此豌豆一般要與其他作物輪作。白花品種比紫花品種更忌連作,其輪作年限需更長。豌豆也可與其他作物混作和間作。

(二)土地選擇

滴灌栽培對土壤的要求較低,有利於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長,因此土層深厚、土壤鹽鹼程度較輕、肥力中等的土地均可種植。

(三)播種技術

1、播種時期

當土壤化凍後,5~7天內5cm土壤温度穩定通過2~3℃時可播種,春播區一般在3月上中旬。但早播種情況下,特別是早播的皺粒品種,由於地温低,若土壤過濕極易發生爛種。因此早春播種一般採用幹籽直播,不宜浸種。

2、播種方法和質量

矮生種,行距為20~30cm,株距為8~10cm,半蔓生種,行距30~40cm,株距10cm左右,要求種子在播種溝分佈均勻,減少斷條,覆土嚴密,鎮壓確實。

四、田間管理

春豌豆出苗後及時中耕2~3次,以提高地温,促進發根和使葉片肥厚,現蕾後停止中耕。當土壤墒情較足時,開花前不澆水,乾旱時,開花前滴水一次,水量為20m3/畝,並隨水追施尿素5~7.5kg,以促進莖葉生長,有利於開花結莢。坐莢後進入水肥大量需求期,一般7~10天左右滴一次水,水量為15~20m3/畝,若遇乾旱少雨天氣,要勤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防止乾旱造成落花落莢。隨水追肥1~2次,畝用複合肥10kg或尿素5~7kg,另外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2次,對於微量元素硼或鉬不足的地塊,可用0.3%~0.5%硼砂或0.01%~0.05%鉬酸銨噴施以補不足。5月末或6月初開始採收,一般在炎夏來臨前收穫完畢。

五、病蟲害的防治

(一)蟲害的防治

1、豆野螟

危害症狀:以幼蟲蛀食寄主花器,造成落花。蛀食豆莢早期造成落莢,後期造成豆莢和種子腐爛,並且排糞於蛀孔內外。幼蟲有轉果鑽蛀的習性。在葉上孵化的幼蟲常常葉絲把幾個葉片綴卷在一起,幼蟲在其中蠶食葉肉,或蛀食嫩莖,造成枯梢。

防治

(1)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與落莢,並摘除受害的卷葉和豆莢、

(2)在田間設黑光燈,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3齡以上幼蟲抗藥性強,應在初齡幼蟲蛀果前及時用藥防治。可用10%氯氰菊酯5000倍液,或25%菊樂合劑3000倍液,從現蕾開始,每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採收前禁止噴藥。

2、豌豆象

危害症狀:寄主單一,僅危害豌豆。幼蟲蛀食豆粒,將豆粒中心部吃成空洞,不僅影響產量和品質,而且豆粒伴有異味,人食用後有害於健康。

防治

(1)選用早熟品種,使豌豆的開花期避開成蟲的產期以減輕病害

(2)種子收穫後進行消毒處理,殺死幼蟲,防止成蟲化繼續蔓延。常用的處理方法是用氯化苦(每立方米豆粒堆放35~50g氯化苦,燻蒸48~72小時),此法適於大批量種子處理。少量種子可用開水燙種20~30秒鐘。

(3)藥劑防治:盛花期噴灑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其他低毒殺蟲劑。

(二)病害防治

1、豌豆白粉病

症狀:病害多從葉片開始發生,葉面病斑初為淡黃色小斑點,擴大後成不規則的圓形粉斑。嚴重時,葉片正面和背面均覆蓋一層白色粉狀物,受害較重的葉片迅速枯黃脱落,莖、莢染病後也出現白色病斑。發病後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

發病條件:在晝夜温差大和多霧、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易發病。土壤乾旱或氮肥施用過多時也易發病。

防治

(1)避免重茬和在低濕地上種植,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間通風良好,降低空氣濕度,增施鉀肥。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用15%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每10天地噴灑1次,連續噴2~3次。

2、豌豆褐斑病

症狀:葉片感病後生出圓形的淡褐色輪紋斑,邊緣明顯。莖上病斑橢圓形,褐色至深褐色。各部位的病斑在後期均可產生黑色小粒點。

發病條件: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防治

(1)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一般早熟、莖硬、葉小的豌豆品種抗病性強。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