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大棚冬春茬蘆筍多層覆蓋栽培

科普1.59W

採用大棚、內棚、小拱棚、地膜多層覆蓋方式栽培冬春茬蘆筍,可以顯著提高棚室的防寒保温性能,實現蘆筍冬春季節生產。

大棚冬春茬蘆筍多層覆蓋栽培

覆蓋結構鋼架大棚跨度為8米,長度可根據地塊而定,一般為50米左右,肩高1.8米,脊高4米,裙部高0.4米,拱間距0.8米,每隔3米用壓膜線固定。內棚跨度7米,兩側距大棚各0.5米,內棚棚頭較大棚縮短2米,棚尾縮短1米,肩高1.5米,脊高3.5米,拱間距2米,不設壓膜線及裙部。在內棚內搭建4個小拱棚,材料為粗0.6釐米的實心玻璃纖維杆,棚高0.8米,跨度與畦面相同,拱間距0.5米,棚間距0.5米。大棚、內棚和小拱棚膜均採用塑料無滴膜,小拱棚外再加蓋無紡布,棚內畦面覆蓋白色地膜。

栽培要點(1)品種選用。大棚冬春茬蘆筍3月之前的市場價格高於後期3倍,可見品種的早熟性至關重要,同時要兼顧抗病性強、筍莖粗壯、高產優質等特點,結合多年實踐,宜選用加州早生。覆膜前清除田間枯萎莖葉和雜草,中耕鬆土,溝施基肥,結合墒情適當澆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2)温濕度控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揭蓋小拱棚棚膜和無紡布。棚温白天控制在20——30℃,夜間控制在15℃左右,天氣寒冷或遇雨雪天氣上午推遲揭膜,下午提早覆蓋。棚温超過20℃時揭開小拱棚棚膜和無紡布進行出筍、採筍等田間管理。棚温超過30℃時適當揭開大棚背風面的棚膜通風換氣,下午4時前後覆蓋保温。多層覆蓋具有較高的保濕能力,應在中午適當通風,降低小拱棚和土壤濕度,防止病害發生。(3)水肥管理。根據土壤墒情膜下滴灌,不能溝灌,儘可能降低棚室空氣濕度。多層覆蓋前施催芽肥,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三元複合肥30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以及適量微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氣温回升,蘆筍鱗芽萌發和嫩莖生長速度加快,大量新根形成,需要足夠的養分,可每畝溝施有機肥1000公斤、尿素20公斤。(4)防治病蟲。病害主要是莖枯病和根腐病,採用嘧菌酯、異菌脲、多菌靈等藥灌根或噴霧有較好防效,對莖枯病也可用40%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可濕性粉劑加白乳膠黏合劑塗莖。害蟲主要有夜蛾類、蚜蟲、薊馬等,集中在3—5月發生,重點採用毒餌、黃板、殺蟲燈等誘殺,配合用敵百蟲、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等藥噴霧防治。(5)出筍管理。大棚冬春茬蘆筍多層覆蓋栽培,早熟品種1周內即可出筍,應注意查看,及時刺破地膜,讓嫩筍順利向上生長,防止筍尖彎曲。(6)春季留母莖。留養春母莖是大棚蘆筍栽培的重要措施,3月下旬至4月初,每株選留分佈均勻、無病蟲害、莖粗1釐米左右的健壯母莖3——4根,多餘全部採收,留母莖數量根據蘆筍生長年限和栽培密度適當增加。採筍結束後施足肥料,供植株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