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春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科普2.8W
春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簡稱地膜花生)是一種高產、高效的種植方式,比露地栽培花生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能提早成熟15~20天,而且由於地膜花生地温變幅小,水分散失少,對水、肥、光、熱資源利用率高,能充分發揮花生的增產潛力,增產率達20%以上,高者可達50%以上,同時還可以改善花生品質,增加花生油和蛋白質含量。

一、地膜花生的增產機理

1.增温調温促進花生的生育進程

提高地温是地膜覆蓋的主要作用之一。塑料地膜的透明度高,透過地膜的太陽能被土壤吸收轉化為熱能,使地温升高,同時地膜又可將地表與外部空氣隔斷,防止地面熱量向外部散出,從而起到增温保温作用。在春花生生育中期自然高温階段,由於覆膜花生羣體覆蓋度大,遮擋了太陽輻射熱能直接到達地面,又阻隔了外部汽化熱的通過,從而抑制了地温的上升,起到了調温作用。

2.保墒提墒和控水防澇增強了花生的抗旱耐澇能力

地膜覆蓋具有良好的保墒提墒功能,由於地膜的不透氣性和阻隔作用,白天土壤水分汽化為水蒸氣到達地膜下面,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膜面上,不能隨即散失到空氣中;到夜間氣温降低時,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珠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大,又從膜面滴回到土壤中,保持了膜內土壤濕潤,起到保墒作用。當久旱無雨時,膜內耕層水分因花生吸收減少時,由於土壤温度上層高於下層,土壤深層的水分通過毛細管作用逐漸向地表運動,不斷補充耕層的土壤水分,始終保持膜下土壤的濕潤,起到提墒作用。若遇汛期和秋澇,由於覆膜花生良好的排水條件和水分必須通過壟溝下滲,再橫向浸潤到膜下壟內的限制,土壤相對含水量較露地栽培為低,維持了土壤適宜的水分和通透性,較好地起到了防澇的作用。

3.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促進根系發育和果針的入土結實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地膜與地面緊密接觸,形成了保護層,減輕了降雨對地表的衝擊力,防止了地表板結;花生生育期間,除壟溝中耕除草外,壟面處於免耕狀態,避免或減少了人、畜田間作業的踐踏,從而保持土壤疏鬆、通透性良好;花生乾旱時,主要採用溝灌和小水潤灌,水分只能從壟兩側滲透到壟內花生根系部位的土壤中,防止土壤板結,始終保持花生根系土壤鬆暄,為花生的根系發育和下針結實創造了適宜的土壤環境

4.促進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土壤中有效養分增加

覆膜後突然濕度增加,温度升高,通氣性增強,促進了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和各種酶的活性,加速了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分解與轉化,土壤中有效養分明顯增加;覆膜後,地表養分不會因降雨或灌水而引起流失,養分向下層土壤滲透的現象也大為減輕,土壤保肥能力增加。花生覆膜栽培,土壤增肥又保肥,為花生的生長髮育提供了更多的營養物質,為高產奠定了基礎。

5.改善了田間小氣候,提高了花生光合效率

花生覆膜後,膜與膜下附着的細微水滴,增強了對陽光輻射的反射能力,可增加花生株間與行間的光照強度;地膜表面光滑,減少了空氣流動的阻力,加快了風速,從而促進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地膜覆蓋栽培温度高、光照足、濕度適宜、葉面積大、二氧化碳增多,花生羣體的光合產量和淨光合率高。

6.控制無效果針入土率,提高莢果飽滿度

花生的開花結實習性存在着花多不齊、針多不實和果多不飽三個問題。因此,大量的無效花、無效果針和幼果成為花生果多果飽的限制因素,人為控制尚無成功措施。實踐證明,花生地膜覆蓋栽培,能有效地抑制高節位的無效果針人土,減少單株無效結實率,提高飽果率。

二、地膜花生栽培技術

(一)播前準備

1、精細整地。因花生的根為圓錐根系,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透力強,且地膜花生生育期間不揭膜、也不中耕除草,因此整地應格外精細,要深耕細耙,確保土壤上松下實,通透性良好,否則覆膜粗糙,封閉不嚴,降低覆膜增產效果。

2、配方施肥,增施微肥。花生對磷、鉀肥需求量大,在覆膜條件下,生長勢增強,根系發達,吸肥量增大,加之中途不揭膜,所以要一次性施足底肥,要求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有機肥與化肥結合,磷、鉀肥與氮肥結合,花生雖有根瘤菌固氮,但根瘤形成初期與花生為寄生關係、底肥中配施適量速效氮肥可引起到“促苗養菌”作用。

花生施肥應根據花生產量水平、土埌主要養分的豐缺等因素確定,按每生產100kg莢果,約需吸收純氮6kg,純磷1kg,純鉀3kg(其中約一半氮素來自根瘤菌),科學配比,合理施用。一般在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3000kg的基礎上,施花生專用肥50――60公斤,或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6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同時合理施用鋅、鉬、硼、硫、鐵等微量元素肥料。2/3的肥料結合深耕施入,1/3的肥料結合起壟均勻施入雜麪中間10釐米的結實土層以下。

3、選用良種。選用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高抗品種,遠雜9102,該品種是河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而成的早熟白沙類型花生新品種,具有油分含量高,高抗青枯病,抗逆性強,產量水平高,適應性廣,符合出口要求等特點,是目前代替白沙1016的理想小果品種。

4、種子處理。花生播種前一定要進行種子處理,包括曬種、精選分級、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1)花生播前可帶殼曬種2-3天,這樣能增強種皮透性,提高種子發芽率。曬種後剝殼,分級粒選,剔除秕粒,病蟲粒,破損粒,黴變粒,選用籽粒飽滿的一級種仁作種。(2)藥劑拌種:每百斤種子用40%多菌靈100g或用新型種衣劑衞福、敵萎丹拌種,可以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和莖腐病,5%的鋭勁特、60%的高巧種衣劑包衣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用鉬酸銨、微肥或根瘤菌拌種,但根瘤菌不能與硫酸銨、殺菌劑、爐灰等同時混合拌種,可分開使用。

5、選用地膜。選用規格為雙零六絲,寬70cm,厚度為0.005-0.007mm,耐老化,不裂碎,透明度好,展鋪性良好,而且能保證有效果針順利入土控制高節位無效果針入土,不粘卷的微膜或專用除草膜。

6、起壟。播種前5-6天起壟,壟距75-80cm,畦高10-12cm,溝寬30cm,壟面寬50-55cm,花生種植小行距控制在30cm左右,即保持花生種植行與壟邊有10cm以上的距離,超壟時要求壟坡要陡,要改梯形坡為矩形坡;壟面要平、寬。

(二)播種覆膜

一般在露地上温穩定在13℃以上,膜內5cm地温穩定在15℃以上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播種方法有兩種:

1、先覆膜後播種:播種前5-6天蓋膜,待地温升高後,用打孔器打孔播種。

2、先播種後蓋膜:花生播種後隨即蓋膜,此種方法應用較普遍。

播種時劃線等距挖穴,穴深5cm,每穴兩粒,深淺一致,穴距13cm左右,保證密度不低於12000穴/畝。蓋膜前在畦面噴除草劑,每畝用50%乙草胺乳油50-70ml兑水60kg於播種後噴酒在畦面上,噴後立即蓋膜。覆膜質量標準:趁墒、輔平、拉緊、貼實、壓嚴。即蓋膜時要輕放,伸平拉緊,使地膜緊貼地面無皺紋,四周封平壓牢,每隔3-5米橫壓一條防風土帶。

(可直接用花生播種機播種,一次可包括起壟、播種、噴除草劑、蓋膜的全過程)

(三)田間管理

1、查苗護膜:播種蓋膜後如遇颳風揭膜或地膜破損透風應及時用土蓋嚴壓牢,確保增温保墒效果。

2、破膜放苗:先播種後蓋膜的,花生幼苗出土後及時在早晨用小刀將幼苗頂端地膜劃破使幼苗露出膜外(膜孔周圍壓嚴、同時保證花生苗子葉露出膜外),防止燒苗。

先蓋膜後播種的,花生播種後6-7天以後,幼苗頂土快要出苗時將膜孔上的土輕輕向四周扒開,助苗出土,防止窩苗。

3、補種:出現缺苗,應及時進行催芽補種。

4、中耕除草:降雨和燒水後,及時順壟淺鋤,破除板結,防止雜草滋生。如膜內發現雜草,用土壓在雜草頂端膜上面,三至五天後,雜草窒息枯死。草苗大時用鐵絲做成鈎狀,伸進膜孔內,將雜草除掉。

5、防治病蟲害:(1)莖腐病:在選用抗病品種同時、應以拌種防治為主,若花生苗期和花針期發生莖腐病時,用50%的多菌靈可温性粉劑10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噴於根部,效果更佳。(2)葉斑病:發病初期,葉面噴灑50%多菌靈1000倍或70%的託布津1500-2000倍稀釋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即可控制發生危害。(3)蚜蟲、紅蜘蛛:花生出苗後到開花下針期,要經常到田間檢查,發現蚜蟲、紅蜘蛛危害時,每畝用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稀釋液60-70kg,將藥液均勻噴灑到葉背面。(4)地下害蟲:每畝用4公斤“立敵丹”或5%的辛硫磷顆粒劑每畝2公斤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

6、控制徒長:花生結英期,有徒長趨勢時,葉面噴灑“農可富”或“多效唑”。

7、葉面噴肥: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花生進入飽果期,葉面噴灑03-.3%的磷酸二氫鉀或2%-3%的過酸鈣澄清液1-2次,如果植株生長瘦弱,每畝噴灑75kg1%尿素和2%-3%的過酸鈣混合液。

8、適時收穫,回收殘膜:當花生植株地上部停止生長,下落葉脱落,頂部葉轉黃,地下部大多數莢果網紋清晰,果實飽滿,果殼硬而薄,種皮呈品種固有顏色時,即可及時收穫。殘留在土壤中的廢膜,不易腐爛、分解,所以花生收穫後,要及時回收殘膜,防止污染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