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富源魔芋的科學種植方法借鑑

科普5.66K

魔芋種植,由於地形地貌複雜,立體氣候突出,土壤類型多樣,且有效養分含量錯綜複雜,再加上魔芋軟腐病、白絹病、根腐病等病害較易發生,致使魔芋在產量和質量上受到較大影響。本文根據魔芋生長髮育對土壤的要求,結合富源土壤質地進行分析研究,為富源魔芋的種植區劃、科學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富源魔芋的科學種植方法借鑑

魔芋對土壤和養分的要求

魔芋對土壤質地的要求

魔芋地下部分為球莖且根系較長,適宜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透氣良好、有機質豐富的輕砂土壤生長,土壤鬆厚肥沃是保證魔芋根系生長髮育和塊莖正常膨大的重要條件。容易板結或排水透氣不良的土壤,不適宜魔芋的生長,用其栽培魔芋,不僅產量低,而且塊莖形狀多樣,表皮粗糙,易發病,不利於魔芋乾片的加工。

土壤酸鹼度對魔芋產量影響較大,多數魔芋品種適宜的pH值為6.5~7.0,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也能種植魔芋,但酸鹼性較強的土壤不適宜魔芋生長,尤其是酸性較強的土壤種植魔芋時病害較易發生。花魔芋最適的pH值為6.5~7.0、白魔芋為7.0~7.50。

魔芋的生長髮育對養分的要求

當魔芋萌芽後,只需有充足的水分而不需外界任何養分即可出苗(利用種芋中的養分)。在魔芋葉片展平後,尤其是魔芋換頭結束後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分來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則需要吸收外界的養分。在魔芋的整個發育期間,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需肥規律氮:磷:鉀為6:1:8。魔芋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需求也不同,在生育前期需肥量不大,當魔芋換頭後需肥量增加,塊莖膨大時達到需肥的高峯期。根據印度Nair等對魔芋在多雨酸性土壤中栽培,每公頃施用純N為100kg,P2O5為50kg,K2O為150kg能獲得較高產量。

魔芋栽培土壤條件適宜性分析

土壤類型及分佈

富源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山區,是一個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區域,山區而積佔90%,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縣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沖積土、水稻土9個土類,17個亞類。40個土層和93個土種,10個變種。其中紅壤、黃壤、紫色土佔大部分,紅壤而積最大,約9.71萬hm2,佔土壤而積的33%。這種土壤大部分適宜魔芋生長,只有紅壤中的窯泥土質地粘重,不太適宜魔芋生長,主要分佈在大河、後所、墨紅、營上等部分壩區。黃壤主要分佈在富村、黃泥河、十八連山、老廠等山區,海拔約1500~2100m。這一帶雲霧較多,日照較少,雨量豐富,濕度較大,是富源魔芋栽培的最適宜區。紫色土是富源非地帶性土壤,面積大,分佈較散,全縣11個鄉鎮都有分佈,土壤呈弱酸性且質地差,磷素養分含量低,不太適宜魔芋生長。

土壤養分分析

土壤有機質高,但有效肥力低

富源94.8%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達3%以上,但有效肥力一般偏低,中低產地比較多,因富源大部分地區海拔較高,熱量偏低,南部地區温度高,北部地區乾旱少雨,眾多土壤的土體結構粘重板結,或過砂過粗,其膠體活性與生物活性差,肥力低,氮、磷、鉀營養元素缺乏和養分比例失調,尤其嚴重缺鉀。

淋溶強度大,土壤鹽基少,多偏酸

富源氣候濕潤多雨,巖石風化大,風化物中鉀、鈉、鎂等鹽基物質易淋失,使土壤偏酸性,這與魔芋生長所需的pH值一致,但由於淋失作用,土壤養分流失較多,在魔芋的種植過程中,需補施大量的氮磷鉀肥和微量元素,才能滿足魔芋的生長髮育,獲得優質高產。

土壤缺素面積大,氮磷鉀養分供給不協調

在全縣的耕地面積中,缺氮、磷、鉀三要素累計面積為10.26萬hm2,其中缺磷面積達7.73萬hm2,有效氮磷鉀的含量是氮高、鉀中、磷低。近年來,由於施肥水平的提高,對土壤養分的供給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但由於氮肥用量過高降低了土壤的綜合供肥能力,土壤中速效磷過低,鉀素在大部分土壤中含量豐富,但也有近1/4的土壤含量不足(如中安、大河)(見表1),並且在生產上鉀素得不到及時補充。在魔芋栽培過程中常因富氮缺磷少鉀而影響其產量和品質。因此在魔芋的施肥上要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