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日光温室黃瓜栽培技術要點,日光温室黃瓜栽培技術

科普1.77W
日光温室黃瓜栽培技術要點,日光温室黃瓜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可選用適宜温室栽培的長春密刺、新泰密刺、山東密刺、津春3號、津綠3號等。

二、越冬菜黃瓜栽培技術

(一)嫁接培育壯苗採用雲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長春密刺、新泰密刺、山東密刺等適宜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

(二)播種與定植的適期越冬茬黃瓜一般於10月上中旬播種,11月上中旬定植。7月~11月份接一茬秋延後番茄,於11月中旬拉秧,是一個比較好的模式。但是由於11月中旬後,氣温下降且雨雪雲霧天氣增多,剛剛定植後的黃瓜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減產。據固安縣王明耀先生在當地的試驗研究認為,將越冬茬黃瓜的播種期提早到9月中旬,定植期提早到10月中旬為適宜。這樣,不僅有利於苗期根系發育和地上部分生長,而且可以在11月下旬開始採收根瓜,市場價格開始進入高峯期。但是,提早播種定植,採用嫁接育苗,一定要注意防治蚜蟲、白粉蝨的傷害和霜黴病、炭疽病的發生。固安縣從1993年到1997年推廣早定植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施肥整地一般底肥施人堆肥、牛馬糞、雞禽糞、豬圈糞和碎稻草、充分腐熟的麥糠、稻殼及廢棄的食用菌培養基等有機肥18立方左右,過磷酸鈣150~200千克,標準氮肥75~100千克(可用50~75千克磷酸二銨代替上述兩種化肥),棉籽餅200~300千克。

施肥整地方法:

一是挖定植溝施。

二是地面鋪施後深翻2遍。然後澆足底墒水,起壟做畦,畦高15~20釐米。行距主要有兩種配置方式:一是大行距80釐米,小行距50釐米,平均行距65釐米。再一種就是小行距80釐米,大行距100釐米或120釐米。

(四)定植選晴天進行。將苗子分大、中、小三等後,搬運到定植壟旁。從整個温室看,大苗應放到東西兩頭和温室前部,小苗宜放到温室中間。從一行來看,大苗在温室前部小苗在後部,一般苗居中,這樣以後容易長得整齊一致。一般密植栽培的,平均株距23釐米左右,稀植栽培的,平均株距約30釐米。定植時,將苗子按規定的株距擺到溝裏稍加固定。爾後澆水、塞土、圍苗。然後,逐溝澆透水,以創造黃瓜發新根的條件。

(五)苗期管理定植後要採取深中淺中耕法進行中耕,促進深中淺根系生長髮育,視氣温變冷後再覆蓋地膜較好。

一是定植後2—4葉時灌大水,及時深中耕,一般耕深20—25釐米,目的是把表層和中層根耕斷,以促進深層根形成。一般中耕5~6次即可。深層根對冬季結瓜和高產穩產十分重要。

二是4—6片真葉時,淺中耕,每天中耕或隔天中耕一次,耕深10—15釐米左右,促進中層根的形成。

三是8—12片葉時,一般停止中耕。因這段時間一般的黃瓜苗都坐瓜10釐米左右了,主要是長表層根。有深、中、淺三層根,黃瓜能高產。在温度管理上就要依苗分段來進行管理:第一片真葉以前採日稍高温度進行管理,一般晴天的上午保持25—32℃,夜間16—18℃。從第二片葉展開起採用低夜温管理(清晨10~15℃);以促生雌花的分化。5—6片葉以後,温度適當高些,晴天上午25~32℃,下午23—20℃,夜間20—14℃。如果前期因天氣或人為原因沒有采取控制雌花節位的温度管理程序時,雌花出現的節位要低,雌花連續大量出現,植株生長可能或已受到抑制,甚至出現花打頂時,要果斷地通過人工疏瓜措施進行調整。

(六)結瓜期管理

1.吊蔓整枝栽培越冬茬黃瓜時,為了促進發育,保持根系旺盛的生命力,多是採取不打頂任其自然生長的方法。越冬茬黃瓜一般要長到40—50節時,由於温度室高度有限,生長一段時間就要把瓜蔓沉落客下來。為了落蔓方便,一般都採用尼龍線披、布條吊掛,吊掛用的尼龍線應在上部多留出一部分,以便沉蔓時續用。吊蔓時操作要輕,一次不要過多,更不要損傷葉片。同時,還要摘除下部病黃葉、側枝、卷鬚、雄花、畸形瓜和病瓜等。

2.温度管理越冬茬黃瓜開始結瓜後,大多數地區已進入嚴冬時節,光照越來越顯不足。此時管理温度必須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逐漸降下來,逐漸達到晴天上午23~26℃,不使其超過28℃;午後22~20℃,前半夜18—16℃,不超過20℃,清晨揭苫時12—10℃。此時的温度切不可忽高忽低,特別不要輕易放高温,否則會使低温下植物體內產生的糖分在高温下變成呼吸基質而被消耗掉,影響其抗寒能力。如遇連續陰天,要按照連陰天對策認真處理。入春後,日照時間逐日增長,日照強度逐日加大,温度逐日提高,黃瓜要逐地轉入產量的高峯期。此期管理指標要隨之提高,逐漸達到理論上適宜的温度。即晴天的白天25—28℃,不超過32℃,夜温20—14℃,不超過22℃。這種温度管理下的植株一般比較健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比較協調,有利於延長結瓜期和提高總產量。也有采用高温管理的,高温管理時,晴天的白天上午温度掌握在30—38℃,夜温21—18℃。日光温室裏的温度嚴格受到光照條件左右,上述温度管理指標不是一個硬性的規定,更多地是要求生產者在温度管理上應有的一種指導思想,以及需要掌握的一個大概尺度。強調晴天不要盲目放高温,朋天、夜間温度不宜高;冬季天氣尚好時,不要盲目樂觀,要有目的的進行煉苗,以塑造一個對低温寡照條件有着較好適應能力的高光效能的株型,這樣才能不失主動;人春以後,依據市場行情或霜黴病的發生情況,靈活地管理温度,以獲得比較理想的效益。

3.水分管理結瓜以後,嚴冬時節即將到來,植株生長和結瓜雖然還在進行,但用水量也相對減少,澆水多還容易降低地温和誘發病害。天氣正常時,一般7天左右澆一水,以後天氣越來越冷,澆水的間隔時間可延長到10—12天。但是,澆水間隔時間和澆水量也不能完全按規定的天數硬性進行,還需根據經驗和黃瓜植株的長相,果實膨大增重和某些日夜的表現來權衡判斷。瓜秧深綠,葉片沒有光澤,龍頭舒展是水肥合適的表現;卷鬚呈下垂現象,是水分不足的表現,應選晴天及時澆水。澆水還必須注意天氣預報,一定要使澆水後能夠遇上幾個晴天,如果澆後遇連陰天則會非常被動。澆水方法提倡採用低壓管道灌溉、滴灌或膜下暗灌。春季黃瓜進入旺盛結瓜期,需水量明顯增加。此肘要將地膜揭掉,按常規温度(白天25—28℃,不超過32℃,夜間18—16℃)管理,一般4—5天澆一水;管理温度偏高的,根據情況可以2—3天澆一水,提倡大水,行間都是明水,把水澆透,以保證深層根系的水分供應。空氣濕度的調節原則是,深冬季節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左右,以適應低温寡照的條件和防止低温高濕下多種病害的發生。人春轉暖以後,濕度要逐漸提高,盛瓜期要達到90%左右。

4.追肥越冬茬黃瓜結瓜期長達4—5個月,需肥總量必然要多,但每次的迫肥量又不宜過大。一般可以按下面的規律進行:摘第一次瓜後可以追一次肥,畝用硝酸銨20—30千克;低温期一般15天左追一次肥,每次畝追硝酸銨10—15千克,同時要特別注意搞好葉面追肥。根據實踐經驗,葉面肥配方為:腐殖酸噴淋肥50克+1250克十赤黴素1克+生根粉0.3克、兑水5千克,7天噴一次或灌根,效果很好。春季進入結瓜旺期後,追肥間隔時間要逐漸縮短,追肥量要逐漸增大。追肥間隔期縮短到8—10天,每畝每次用酸銨20—30千克。採用高温管理時,追肥間隔期減少為6—8天,每畝每次追肥量要達到30—40千克。另外,根據近幾年的實踐經驗,為防止春節後早衰,一般春節前追一次有機肥,追牛糞和雞糞幹1500千克,硫酸鉀100千克,硫酸二氫鉀100千克。

5.增施二氧化碳和放風管理在早晨揭開草簾之後到放風之前,增施二氧化氧氣肥可使產量增加30%左右。冬季放風一般只開啟上放風口,放風中要經常檢查室温變化,防止温度下降過低,放風口下最好用一塊(條)塑料布阻擋一下直接進入温室的冷空氣,不使其直接吹到瓜秧上。春季天氣逐漸變暖,温度越來越高,室內有害氣體的積累會越來越多,調整温度和交換氣體要求逐漸地加大通風量。春季的通風也要講究技巧,就是放風一定要和防黃瓜霜黴病結合起來。首先,只從温室的高處(原則不低於1.7米)開口放風;不能放底;棚膜的破損口要隨時修補;下雨時要立即封閉放風口;這都是為了防止霜黴病孢子進入室內的措施。另外,超過32℃的高氣温有抵制霜黴病孢子萌發的作用。當外界夜温穩定在14—16℃時,可以徹夜進行放風,但要防雨水滴人室內。日光温室的黃瓜一直是在覆蓋下生長的,一旦揭去塑料棚膜,生產即告結束。三、病蟲害防治日光温室黃瓜生產面積大,生長時間長,連作較多,經歷不同季節的氣候條件,容易發生病蟲害。蟲害種類較少,易於防治;病害種類很多,威脅也最大。在日光温室黃瓜生產中常見的病害有: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菌核病、灰黴病、蔓枯病、黑星病和病毒病。

(一)黃瓜霜黴病這是日光温室最常發生的病害,一旦發生,防治不及時,病情發展迅速,短時間可造成大量葉片枯死,嚴重時甚至絕產。1.發病規律開始發病時中、下部葉片上出現水漬狀斑點,擴展後受葉脈限制呈現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發病初期呈水漬狀綠色,以後變黃色至淡褐色。.潮濕時葉背面病斑處密生黑色或灰黑色霜黴狀黴層。嚴重時病斑連片,全葉變黃乾枯。2.防治措施霜黴病應採取以生態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措施。霜黴病的特點是在適宜的温度條件下,葉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才能發生;在同樣環境條件下,徒長的植株,長勢弱的植株易發病,健壯的植株不易發病。可見控制温度,降低空氣濕度,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是避免霜黴病發生的有效途徑。在定植初期,外温較低,光照弱,很少放風的條件下,壟作覆蓋地膜,降低空氣濕度,張掛反光幕,增加光照強度,提高室温(一般氣温提高l℃,空氣相對濕度降低3%--4%),早晨揭開草苫後利用頂部薄膜排氣筒排除濕氣,縮短葉片結露時間,都是防止霜黴病的有效途徑。遇到陰天,葉片結露較重時,為防止霜黴病發生,噴布百菌清粉塵劑或用百菌清煙劑傍晚薰煙。粉塵劑每畝用量1千克,煙劑350克。霜黴病發生往往與黃瓜植株內氮糖比失調有關,遇到連續陰天,光合作用減弱,為了改善植株特別是葉片營養狀況,可噴施100倍葡萄糖或白糖、米醋和尿素100—200倍的混合液。發現霜黴病可噴25%瑞毒黴或25%甲霜靈600倍液,或40%增效瑞毒黴500倍液,也可噴64%殺毒礬M8或甲霜靈錳鋅400倍液。各種農藥交替使用,可以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也可用1:1:200波爾多液噴霧。使用上述藥劑防治效果不好時,可用特效藥克露,72%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於發病初期噴布,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二三次。當霜黴病來勢兇猛,藥劑不能防治時,可用高温悶殺病菌的方法,選晴天中午,把温室密閉,使室內氣温上升到44—45℃,保持2小時,再徐徐放風降温。經過高温悶殺,病斑可以鈣化,控制病情發展。高温悶殺前一天需灌足水,才能避免植株受害。

(二)黃瓜細菌性角斑病1.發病規律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蔓和果實。子葉受害呈凹陷的淡褐色圓形小斑點,真葉受害,初時產生油浸狀小斑點,擴大後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淡黃褐色,潮濕葉背病斑處有乳白色發亮菌膜。後期病斑容易開裂或穿孔脱落,瓜條受害,產生水浸狀小圓點,後變淡褐色,形成潰傷或裂口,表面溢出乳白色菌膿,病斑可向果肉擴展,沿維管束的果肉逐漸變色,並可侵染到種子,嚴重時瓜條腐爛。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菌主要潛伏在種子內,或隨病殘體殘留在土壤中越冬。種子所帶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在種子萌發時即侵染子葉引起幼苗土壤中越冬的細菌被水濺起,可侵染近地面葉片,農事操作傳播再侵染,所以温室覆蓋有滴膜和濕度大時容易發病。細菌性角斑病與霜黴病症狀相似,容易混淆,而防治的藥劑與霜黴病不能通用,所以必須認清兩種病害症狀,才能對症防治(表2—1)。表2—1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症狀的主要區別病害項目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黃瓜霜黴病病斑形狀大小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較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較病斑顏色及穿孔病斑顏色較淺,呈灰白大色後期穿孔葉片背面病斑在潮濕時,水浸狀明顯,產生白色菌膿不呈水浸狀,病斑上有黑色黴病葉對光透視有透光感覺無透光感覺2.防治方法從生態防治來看,可參照防治霜黴病的措施進行。另外,要選用無病種子,或進行種子消毒,用55℃温水浸種是普遍採用的方法。育苗要用無病的牀土,定植最好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制,或採用嫁接換根栽培。發現病害用DT殺菌劑400—500倍液,或DFM500~600倍,或農用鏈黴素200ppm,或新植黴素150—200ppm噴霧。

(三)黃瓜枯萎病日光温室黃瓜從幼苗到成株都有發生,尤其在結果期發病較多。苗期發病,莖部變褐縊縮,萎蔫而死。成株發病,有的葉片出現網紋狀,有的葉片正常即萎蔫,開始早晚正常,數天後不能再恢復而枯死。潮濕時莖部半邊縱裂,上面有紅色黴狀物,割開根莖可發現維管束已變黑褐色。枯萎病的發病温度為8~34℃,土壤pH值為4.0—6.0。防治方法:主要靠輪作倒茬,培育適齡壯苗,加強管理,防止根系損傷。要想減少病害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換根。

(四)黃瓜白粉病從苗期到成株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莖和葉柄。1.發病規律發病初期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小斑點,環境適宜時,粉斑逐漸擴大,連接成片,成為邊緣不明顯的白粉區,甚至佈滿整個葉片,上面佈滿白粉末狀黴層,莖蔓、葉柄與葉片上的症狀相似,只是白粉少,後期白粉變為灰白色,葉片枯黃、捲縮,一般不脱落,嚴重時植株枯死。2.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管理,促進植株健壯,降低空氣濕度,防止脱肥早發現病害可用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敵菌酮膠懸劑600倍液,或農抗"120"lOOppm及植物防病膜劑——高脂膜或京2B30的50倍液噴偉。另外用百菌清煙劑薰煙或用粉鏽寧煙劑薰煙效果也比較好。

(五)黃瓜炭疽病1.發病規律各個生長期均能發生,尤以生長中、後期較重。幼苗發病,子葉邊緣出現褐色半圓形或圓形病斑。幼莖基部受害,患部縊縮,變色,幼苗猝倒。成株葉片發病最多,開始在葉片上出現紅褐色,病斑外圍有一圈黃紋。葉片上病斑多時往往互相匯合形成不規則形的大斑塊,使葉片枯死。乾燥時病斑中部破裂穿孔,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紅色粘質物,莖蔓受害,病斑長圓形凹陷,初呈水漬狀,淡黃色,病斑擴大如環切莖蔓,病部以上莖蔓枯死。幼瓜不易發病,發病多在採種瓜條上,病斑初呈淡綠色,很快變黑綠色,並凹陷,病斑中央長出小黑點,潮濕時病斑上溢出粉紅色粘稠物,乾燥情況下,病斑逐漸乾裂,露出果肉。2.防治方法主要是調節温濕度,加強放風,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進而提高植株抗性。發現病害時,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或託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400倍液,6~7天噴一次,連續噴4—5次。可多種農藥交替使用,觀察效果,擇其效果優者實施噴灑。

(六)黃瓜疫病1.發病規律黃瓜疫病俗稱卡脖子、死秧、瘟病。葉、莖、果實、生長點都能發病。幼苗期生長點及嫩莖最容易受害,開始好像水燙狀的暗綠色水漬軟腐,很快萎蔫枯死,成株受害多在莖部和節部發病,先呈水漬狀暗綠色,病部軟化縊縮,其上部葉片逐漸萎蔫下垂,以後全株枯死。葉片受害初呈水漬狀綠色的斑點,後擴展成近圓形淡褐色大病斑,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展,從葉柄蔓延到莖部,引起節部發病,病葉很快腐爛;乾燥時、,病斑發展比較慢,邊緣為較明顯的暗綠色,中部為暗褐色或青白色,常常乾枯脆裂。果實受害,一般下部瓜條先發病,開始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近圓形凹陷的病斑,以後瓜條往往皺縮軟腐,表面生有白色稀疏黴狀物。2.防治方法防治的主要辦法有:種子消毒、輪作倒茬、壟作覆蓋地膜等措施。種子消毒用600倍瑞毒黴溶液浸泡30分鐘,撈出沖洗乾淨,再浸入清水中4小時後催芽播種。發病初期用72%可濕性粉劑克露600—800倍液防治效果好;嫁接換根也是有效途徑。

(七)黃瓜菌核病1.發病規律黃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莖蔓、瓜條。莖蔓受害後,初呈水漬狀淡褐色病斑,莖蔓軟腐,長出白色菌絲,病莖縱裂乾枯。病部以上蔓葉萎蔫枯死,在莖內長有黑色菌核。瓜條受害,先在殘花部,發病後能引起瓜條病變,病瓜呈水漬狀腐爛,長出白色菌絲,以後菌絲上長出黑色菌核。2.防治方法菌核病防治難度較大,必須採取綜合防治措施。較有效的方法是實行2—3年輪作。在温室管理上加強放風,控制濕度在80%以下可避免發病。作壟蓋地膜,膜下暗灌,限制子囊孢子飛散傳播。覆蓋紫外線阻隔膜。發現病株及時噴布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菌核淨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用萬黴靈及其復配劑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4天一次,一般3次即可。

(八)黃瓜灰黴病1.發病規律黃瓜灰黴病主要危害幼瓜。病菌先侵染開敗的花,長出灰褐色黴層後,再侵入瓜條,造成臍部腐爛。受害小瓜條迅速變軟,萎縮腐爛,病部密生灰色的黴層。如果病花落在葉片上,可引起葉片發病,產生大型枯斑,近圓形至不整齊形,邊緣明顯,表面生有少量的灰黴,莖部受害,引起局部腐爛,嚴重時莖被折斷,整株枯死。2.防治方法主要靠生態防治。培育壯苗,定植前清除殘株雜草,減少病源。加強管理,注意放風排濕。後部張掛反光幕增加光照強度,提高温度可減輕灰黴病發生。選用紫外線阻隔膜。發現病害用50%撲海因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6天噴布一次,噴藥重點噴果實。用萬黴靈及其復配劑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4天一次,連用2—4次。在發病前用百菌清煙劑薰煙。

(九)黃瓜蔓枯病1.發病規律蔓枯病危害葉片和莖蔓。葉片受害,病斑近圓形,有時呈V字形或半圓形大斑,淡褐色至黃褐色,病斑上生有許多小黑點。莖蔓受害,在近節部呈現油漬狀斑,橢圓形或稜形,灰白色,稍凹陷,分泌出琥珀色的膠質物。乾燥後紅褐色,病部幹縮縱裂,表面散生大量小黑點。2.防治方法輪作倒茬,增施優質有機肥,精心管理,植株生長健壯不容易發病。發現病害,立即噴布50%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連續噴2—3次。

(十)黃瓜黑星病1.發病規律黑星病主要危害瓜條,也能危害葉片和莖蔓、龍頭等部位。幼瓜和成瓜均可發病,初期發生近圓形褪綠小斑點,病斑處溢出透明膠狀物,不久變成琥珀色。起初病斑很小,膠狀物只有一小滴,難於發現,以後病斑逐漸擴大,膠狀物增加,堆集在病斑周圍,容易發。潮濕時在病斑表面長出一層灰黑色黴層。幼瓜受害時,因病斑處的組織生長受抑制而使爪條生長失去平衡,變得粗細不勻,彎曲畸形。嚴重時瓜條腐爛。葉片上病斑圓形,直徑1--2毫米,少數達5毫米,淡黃色,薄而脆,容易破裂穿孔脱落,病斑周圍有時有黃色暈圈,後期不明顯。幼齡葉發病常由於病斑部位受阻,而在病斑部呈星狀開裂。葉脈受害變黑色;停止生長,因而葉片皺縮畸形。莖蔓病斑略呈橢圓形,淡黃褐色,稍凹陷,有膠狀物溢出,有的莖部裂開,琥珀色膠狀物佈滿其上,潮濕時也有灰色黴層。龍頭受害時,整個生長點萎蔫,發褐,2—3天龍頭爛掉,形成禿樁。9—30℃病害均可發生,適宜温度為20—22℃,分生孢子發芽必須有水滴存在,分生孢子的產生必須有90%的相對濕度。2.防治方法主要是選擇無病種子,控制温室空氣濕度。在浸種前進行種子消毒,用25%多菌靈300倍液浸種1—2小時,清洗後催芽。也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十一)瓜蚜1.發生規律瓜蚜又叫蜜蟲,以成蚜和若蚜羣集在瓜類葉片背面和嫩莖上吸取汁液,使細胞受到破壞,生長失去平衡,葉片向背面捲曲皺縮,嚴重時植株停止生長,甚至全株萎蔫。瓜蚜為害時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葉片上,引起黴菌感染,使葉片生理機能受到障礙,減少於物質的積累。2.防治方法發現瓜蚜立即噴藥消滅。常用的農藥有20%速滅殺丁(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布。也可用敵敵畏煙劑薰煙。

(十二)白粉蝨1.發生規律白粉蝨是温室的主要害蟲之一,食性較雜,可為害多種蔬菜。若蟲集中在寄主葉背面吸取汁液,造成葉片褪色、變黃、萎蔫,嚴重時植株枯死。為害時還分泌蜜露,污染葉片,引起黴菌感染,影響植株光合作用。成蟲體長1—1.4毫米,淡黃色,翅面覆蓋白色蠟粉。卵長0.2—0.25毫米,長圓形,有一短小的卵柄,剛產下淡黃色,孵化前變為黑色。若蟲身體扁平,橢圓形,淡黃色或淡綠色,背面有蠟絲5—6對。在温室中每年可發生10多代,以各種蟲態在蔬菜上越冬或繼續生長為害。白粉蝨對黃色有強烈的趨向性,喜羣集於寄主嫩葉背面為害、產卵。繁殖的適宜温度為18--21℃,約1個月完成一代。2.防治方法發現白粉蝨可用25%撲蝨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10%撲蝨靈用1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布,也可用敵敵畏煙劑薰煙。根據白粉蝨對黃色有強烈的趨向性,採用黃板誘殺的方法也有較好的效果,用1.0米X0.17米纖維板或其他硬質板,在板上塗成橙黃色,再塗上一層粘液,在温室中分散開擺放,每畝温室放32—34塊。黃板誘殺主要消滅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