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附發展特點和發展現狀

發展前景:生態農業屬於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發展農業的新模式。

發展特點:各產業之間相互支持綜合發展。

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發揮多樣性。

創造就業機會,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維護生態環境,保證可持續發展。

發展現狀:理論基礎、技術體系、政策方面不夠完善。

農產品價格限制生態農業發展,未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

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附發展特點和發展現狀

一、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

1、生態農業生產以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的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作、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技和社會經濟信息的輸入組織生產,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提高太陽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轉化效率,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循環體系,促進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2、因此,生態農業是知識密集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二、生態農業的發展特點

1、綜合性: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則是全面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綜合發展農業、林、牧、副、漁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各行業相互支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2、多樣性:生態農業在我國地區廣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充分吸收我國傳統農業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設備農業生產,使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各產業都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

3、高效率:生態農業通過物質循環和能源多層次綜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化加工,實現經濟增值,實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農業成本,提高效益,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創造農業內部就業機會,保護農民從事農業積極性。

4、持續性:發展生態農業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污染,維持生態平衡,提高農產品安全性,將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常規發展為持續發展,將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增長的需求的同時,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提高農業發展的後勁。

三、生態農業的發展現狀

1、理論基礎尚不完善:生態農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農學、林學、畜牧學、水產養殖、生態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加工技術和社會科學的多種學科支持。

(1)因為以前的研究是單一的學科,所以這個複雜的系統的某個方面可能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這些方面的相互作用不太瞭解。因此,我們需要從系統、綜合的角度進一步深入研究生態農業,尤其是元素之間的耦合規律、結構優化設計、科學的分類體系和客觀的評價方法。

(2)該研究應建立在深入調查分析現有生態農業模式的基礎上,超越生物學、生態學、社會科學和經濟學的界限,是多學科的交叉和綜合,需要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參與,建立生態農業自身的理論體系。

2、技術體系不完善:在一個生態農業體系中,往往包含各種成分,這些成分之間有着非常複雜的關係。

(1)比如魚塘養鴨,就要考慮養鴨的數量,而鴨的數量會受到換水速度、換水池容積、水體質量、魚的種類和數量、水温、鴨的年齡和大小等諸多條件的制約。

(2)一般來説,農民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經驗來科學地設計這個複合系統,很難簡單地模仿別的地方的經驗,往往不能成功。但目前在生態農業實踐中,技術措施研究不足,既包括包括傳統技術如何發展,也包括高新技術如何引進等問題。

3、政策方面不完善:沒有政府支持,就不能真正普及和發展生態農業。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和保障體系。目前,中國農村經濟改革非常成功,但生態農業政策貫徹,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某些地方,由於政策原因,農民無法有效保護土地、水等資源。

4、農產品價格影響:農產品價格因素有時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對貧困人口來説,食品安全保障可能更重要,但對於情況良好的農民來説,經濟效益高,可能成為刺激生態農業的基本動力。

5、服務和技術的影響:對於生態農業的發展,服務和技術同等重要。然而,目前還沒有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

(1)在一些地方,它不能為農民提供高質量的品種、幼苗、肥料、技術支持、信用和信息服務。例如,信用服務對許多地方生態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於從事生態農業的農民來説,利益在項目實施幾年後可能會得到。

(2)在這種情況下,信用服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信息服務也是當前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有效的信息服務有助於農民及時調整生產結構,滿足市場要求,獲得高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