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茯苓高產栽培技術,茯苓的栽培條件

栽培茯苓時,菌絲純培養過程中可用土豆汁、松木屑等作為綜合營養源,配製培養基時使用天然水。菌絲的生長最佳温度為23~28℃,土壤含水量需達到20%左右。栽培前要做好栽培準備,準備好栽培場所和菌種。接種時菌絲引、肉引、木引要採取不同的接種方法。待茯苓外表呈黃褐色時可採掘,最好選擇晴天挖掘。

茯苓高產栽培技術,茯苓的栽培條件

一、茯苓的栽培條件

1、營養:茯苓菌絲的純培養過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綜合營養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腖等作氮源,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硝酸鎂、硝酸銨、熟石膏等作礦物質來源,為保證茯苓菌絲對各種礦質元素的需要,配製培養基時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餾水。

2、温度:菌絲可在10~35℃生長,最佳温度為23~28℃。超過35℃,菌絲易老化,持續時間長或温度過高,死亡,20℃以下生長緩慢,0~4℃低温可保存菌種。

3、濕度:菌絲體和菌核生長髮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實體的形成需要空氣相對濕度70~85%的環境

4、Ph值:茯苓生長的土壤PH3~7為好,栽培中土壤PH4~6為好。

二、茯苓的栽培準備

1、栽培場所:茯苓栽培場所應選擇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風向陽、土質偏沙、中性和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塊。去除草根、樹根、石頭等垃圾,順坡挖洞,洞深60~80釐米,長度和寬度取決於木段的多少和長度,一般長度為90釐米,洞間距為20~30釐米,周圍開設排水溝。

2、栽培準備:準備在頭年秋冬,砍伐馬尾松,砍伐後剃掉樹枝,根據松木的大小縱削樹皮3~10根,削麪寬3釐米,深入木質部0.5釐米,松木容易乾燥,松脂流出。切好的松木當場架起來,充分乾燥,松木切口停止排脂,敲打清脆的聲音時,鋸成65~80釐米長的木段,用通風透光處理。大約6月將木段放入室內,每個室內排列3~1段,粗細組合,分層放置,準備接種。

三、茯苓菌種的準備

1、菌絲引:菌絲引是人工純培育的茯苓菌絲,菌絲母種用組織分離法分開,但最好用茯苓孢子製作,方法是用8~9公斤的新鮮菌放置盛水容器,離水約2釐米,室温24~26℃,空氣濕度85%以上,光明20天后子實體可大量彈射孢子,此時可無菌操作。

2、肉引:肉引入新鮮茯苓切片,最好選擇新挖掘的個體、中等大小、250~1000克、漿汁充足的茯苓。

3、水誘導:水誘導肉誘導種植的木材,即帶菌絲的木段,5月上旬,選擇質地變鬆、直徑9~10釐米的幹鬆,剝皮留後鋸成50釐米長的木段。接種新挖的鮮苓,一般10公斤木段的藏用鮮苓0.5~0.7公斤。用頭引法接種,靈種片貼在木段上端靠皮,覆土3釐米,8月上旬前可挖掘。選擇黃白色,肌膚皮下有明顯的菌絲,茯苓香者作為木材引種。

四、茯苓的接種管理

1、菌絲引:菌絲引種選擇晴天,削尖藏內、細木段的上端,將栽培瓶和袋子倒入前端。接種後立即覆蓋土壤3釐米。從瓶子或袋子裏倒出栽培種子,集中在木段的上端鋸口,覆蓋木片和樹葉,覆蓋土壤。

2、肉引:肉引種根據木段的粗細放置在上二下三或上二層。接種時用乾淨的刀切開冬種,將苓肉面貼在木段上,苓皮朝外,邊緣切開。接種量根據地區、氣候等條件,一般50公斤木段為250~l000公斤種苓。

3、木引:木引接種將選種用的木段挖出鋸成兩節,一般用水引1~2節。接種時,將木頭引向和木頭接近頭部即可。接種季節根據地區不同,氣温高的地區在4月上旬進行,氣温低的話可以在5月上旬到6月接種。接種菌後3~5天菌絲髮芽生長,蔓延10天。本期應特別防治白蟻。接種後3~4個月可結苓,結苓時不要撬木段,以免折斷菌絲。結苓期茯苓生長快,地面經常出現裂縫,應及時補充和去除雜草。

五、茯苓的採收加工

當茯苓外呈黃褐色時即可採挖,如色黃白則未成熟,如發黑則已過熟。選晴天採挖,刷去泥沙,堆在室內分層排好,底層及面上各加一層稻草,使之發汗,每隔3天翻動1次。等水氣幹了,苓皮起皺時可削去外皮,即為茯苓皮。裏邊切成厚薄均勻的塊片,粉紅色為赤茯苓,白色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者即為茯神。也可不切片,水分幹後再晾曬乾即為個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