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苜蓿科學栽培管理技術

苜蓿是苜蓿屬(Medicago)植物的通稱,俗稱“三葉草”(三葉草亦可稱其他車軸草族植物)。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為牧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牲畜飼料。

苜蓿科學栽培管理技術

苜蓿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無香草氣味。羽狀複葉,互生;托葉部分與葉柄合生,全緣或齒裂;小葉3,邊緣通常具鋸齒,側脈直伸至齒尖。總狀花序腋生,有時呈頭狀或單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無;萼鐘形或筒形,萼齒5,等長;花冠黃色,紫苜蓿及其它雜交種常為紫色、堇青色、褐色等,旗瓣倒卵形至長圓形,基部窄,常反折,翼瓣長圓形,一側有齒尖突起與龍骨瓣的耳狀體互相鈎住,授粉後脱開,龍骨瓣鈍頭;雄蕊兩體,花絲頂端不膨大,花葯同型;花柱短,錐形或線形,兩側略扁,無毛,柱頭頂生,子房線形,無柄或具短柄,胚珠1至多數。莢果螺旋形轉曲、腎形、鐮形或近於挺直,比萼長,背縫常具稜或刺;有種子1至多數。種子小,通常平滑,多少呈腎形,無種阜;幼苗出土子葉基部不膨大,也無關節。

苜蓿科學栽培管理技術

一、整地

1、選地:選擇土壤肥力較好、水利設施完善的一二類土地種植,瘠薄土壤、無水利設施的地塊種植只能做為改土肥地的一項農業措施,並不能獲得理想效益。對於低凹雨後易積水的地塊不能種植,苜蓿泡水48小時將會窒息死亡。在種植上要側重於大面積連片,以便適宜各種機械作業。

2、整地

1)、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一般輪作期為5―6年較為合理。因而播前要深翻、耙麼、壓實,達到各種要求,以利於播後出苗。

2)、要平整好土地,要求地面平整,不能坑坑窪窪高低不平,以影響機械收割打捆作業和種植户收入(土地不平在收割打捆時將會出現茬口過高撿拾不淨等)。

3)、對於雜草生長嚴重的地塊在播前7―10天用氟樂靈(100毫升/畝)進行地面噴灑,以減輕雜草危害,對多年生不易殺死根孽型雜草播前用百草枯、草甘膦、2.4―D進行噴打。

4)施肥:苜蓿根系發達,且紮根很深,因此在種植前結合整地,每畝深施農家肥1―2方,過磷酸鈣50―100公斤做底肥,或30公斤二銨和20公斤尿素。

5)對於沒有噴灌設施的水澆地,根據割草機的割草幅度,結合整地起壟打埂,便於今後的田間澆水,目前使用割草機幅度為2.5米。

二、播種

1、播期

苜蓿可以春播、夏播和秋播,但以秋播為最好,秋播雜草少,土壤水分充足,利於出苗和根系生長,最佳時期為8月10日―15日,適宜播期在9月15日前。

2、播種方法:採用機械條播方式,適宜行距30釐米,便於中耕除草,追施肥料。

3、播量:一般為0.6―0.7公斤/畝(種籽的發芽率要在95%以上),播量過大將會影響大田的羣體生長,苗細、苗弱。為了便於掌握播量,可用過篩的二銨或一銨與種籽混播。

4、播種深度:一般為0.5―2釐米,土壤粘性較大的應淺一些,目的是出全苗出好苗。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為保證苜蓿系飼草的質量和純淨度,達到國內外市場商品草的要求標準,以及種植户的直接經濟效益,中耕除草的田間管理尤為重要,因而在苜蓿生長的各個階段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做到地無荒草,確保收購工作和出口質量和要求(雜草含量5%以下)。

2、追肥

每年返青和收割一次後,根據土壤肥力和底肥量,每畝追施尿素2.5―5公斤,氯化鉀2―4公斤,磷肥10公斤。以保證下一茬的生長需要和產量要求。

3、澆水

為了提高苜蓿的產量,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根據降水和田間分情況,結合追肥及時澆好越冬水和返青水,每收割一次後,也要及時澆水,以促進再生。

4、查苗補種

出苗後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發現缺苗壟斷的地方,要及時補種,補種方法多采用雨後補種。

5、病蟲害防治

苜蓿常見的害蟲主要有:蚜蟲、薊馬、地老虎、棉鈐蟲等,但一般年份不會造成危害。特殊自然條件下,如有蟲害發生,將針對實際情況對症防治。對鼠害可結合澆水和投藥堵洞的方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