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生薑栽培管理技術

科普3.3W
生薑栽培管理技術

生薑是一種高產型的經濟作物,去年以來,生薑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近日,有讀者朋友諮詢北方地區生薑的高產栽培技術,下面介紹一下相關的栽培要點,供引種户朋友參考。

一、播前準備。在播種前30天左右,從姜窖內將姜種取出,去掉姜塊上的泥土,選用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未受凍、無病蟲的健康姜塊作種。3月上旬選晴天上午的八九點鐘,將精選好的姜种放在陽光充足的地上晾曬,晚上收進屋內,蓋上草簾保持濕度和黑暗,促進姜塊營養的分解。曬姜1~2天,然後困姜2~3天,温度保持在10~15℃,這段時間,以養分分解和促進芽的分化為主。對精選、曬後的姜種,用姜瘟散、生薑寶、綠霸等農藥200倍液進行浸種10分鐘,起到殺菌滅菌的作用,晾乾後催芽。以竹筐盛姜種在棚室或陽畦內等處催芽,也可採用土炕法催芽,保持空氣濕度在80~85%,温度為22~25℃,並掌握前高後低,20天后,待姜芽生長至1~2釐米時,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種。單株種姜塊重達50~75克左右,一般畝用姜種400~500公斤左右。選擇土質肥沃,水澆條件好,無姜瘟病的地塊,儘量避免重茬。春季及早進行精細整地,使土壤達到無明暗坷位,上松下實。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腐熟雞糞4立方米或優質圈肥5000公斤做基肥,高鉀型三元複合肥75公斤,鋅肥2公斤,硼肥1公斤均勻撒施。

二、播種至出苗期的管理。根據當地氣温、地温和晚霜時間,在我省中部地區於5月1日前後開始播種,我省南部可提前到4月25日前後播種。按照行距60釐米開溝,溝深20釐米,播前溝內灌水。高產地塊適宜種植密度為6500株/畝左右,行距50~55釐米,株距25釐米。中等肥水地塊行距掌握45釐米,株距20釐米,每畝8000株左右,用種量一般每畝掌握在500公斤左右,覆土厚度為8釐米。蓋膜前用專用除草劑每畝100~150克,對水噴施,免除膜下雜草。可選用厚度0.005~0.006毫米,寬度為1200毫米的地膜。播種後15天后,地膜打孔,保持空氣流通,防止烤苗。生薑出苗達50%時及時進行姜田遮陰,促進姜苗健壯生長。採用遮陽網遮陰,將遮陽網作成條幅式拉於生薑行間,兩頭用竹竿固定,幅寬60~65釐米,可選擇遮光率為40%遮陽網。

三、中後期管理。於6月上中旬結合澆水,每畝順水衝施尿素25公斤,以促進姜苗生長。7月上中旬揭去地膜,畝施複合肥50公斤。至8月20日前每畝補施硫酸鉀30公斤,追肥後及時澆水。9月中旬可根據姜苗長勢,適量追施鉀肥或少量氮肥,並對地上部進行葉面追肥,選用磷酸二氫鉀,每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起治病防早衰作用,延長生育後期葉片功能期,能明顯提高後期產量。因生薑喜歡潮濕的環境,田間必須要有充足的水分。因地膜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苗期不宜澆水太勤,且以膜下澆小水為宜。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好,不要在中午澆水。注意雨後及時排水。立秋前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此期4~5天澆一次水,始終保持土壤的濕潤狀態。為保證生薑收穫後少粘泥土,便於貯存,可在收穫前3~4天澆最後一水。在塊莖膨大期,應根據生長情況,及時進行分次培土2~3次,確保姜嫩莖生長不露出土面,促進姜塊迅速生長。

四、防病治蟲。姜瘟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也是制約生薑發展的一大因素。應以綜合防治措施為主,可採用輪作換茬;挖置排水溝、排水防澇;或化學藥劑防治,可用藥肥素、生薑寶、姜瘟散、綠霸等1500~2000倍藥液浸根,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以上藥液進行土壤處理,並用石灰打點做標,待生薑收穫後,將此處土壤深埋好理。生長期間主要蟲害有生薑螟蟲、甜菜夜蛾、生薑薊馬等,要及時搞好蟲情觀測,在大發生前搞好藥劑防治。可用高效氯氰菊酯、銀標或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每7~10天防治一次。

五、適時收穫。在我省中南部地區,大田生薑收穫的最佳時期應在10月20~25日之間,此時刨收既不會凍傷姜塊,又可充分利用生薑後期增產這一黃金時期。為便於儲藏和養分的迴流,在姜塊上面留出3釐米左右的莖稈。

六、深井窖貯藏。生薑貯藏多采用挖窖貯藏,窖深5~7米,橫向挖2~3個貯姜洞,窖內温度保持11~13℃,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生薑入窖前,應徹底清掃姜洞及窖底,若裏面太乾,可適當灑水保持濕潤,在入窖時,要保持生薑根部向下,全部入完後在最上面覆蓋一層白沙以保持透氣保濕。為了防治姜蛆,保持姜塊姜頭新鮮,可提前施用百菌清和多菌靈等殺菌劑對窖洞進行處理。生薑入窖後,保持洞口敞開,於小雪前封住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