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湖南省地區節水抗旱稻的研究應用策略

科普1.23W
湖南省地區節水抗旱稻的研究應用策略

節水抗旱稻指既具有水稻的高產優質特性、又具有旱稻的節水抗旱特性的一種新型水稻類型。節水抗旱稻在水田種植可節水50%以上,且可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產量、米質與水稻相當;在旱地種植,抗旱性與旱稻相當,可穩產增收。下面一起來看看湖南地區節水抗旱稻的研究。

一、加強節水抗旱稻新品種引進篩選

在通過了國審和相鄰省份審定的節水抗旱稻現有品種中篩選適宜湖南省種植的品種是最為快捷有效的利用方式。根據它們的生育期和生長特性,確定相應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技術規範並示範推廣,可在2a內滿足大面積生產上的需求。

湖南省應加強與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通過為其育成的節水抗旱稻新品種提供生態測試,為新品種的區試、審定提供支持,可以持續獲得更多、更好的品種。如2015年在安鄉縣陳家咀鎮篩選出的15PB1、PB24,單產分別為9979.5kg/hm2和10117.5kg/hm2,比對照滬優2號增產7.43%和7.03%,生育期分別為122d和112d,株矮抗倒,耐旱性好,適於機械化生產,被推薦參加2016年湖南省晚稻區(預)試;“旱優113”因通過了廣西區審定,被推薦參加湖南引種試驗。

二、加強節水抗旱稻新品種選育

從2015年外引的節水抗旱稻品種和苗頭組合看,雖在種植效益、產業化應用方面具備了大面積推廣的條件,但在產量、品質、抗性和適應性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因此,利用自身條件和技術開展節水抗旱稻育種研究,對提高品種的適應性和種植效益,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目前湖南省尚未有開展節水抗旱稻品種選育的報道和成果。省內的科研機構應學習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等單位在節水抗旱稻品種選育上的先進經驗,

利用其旱稻種質資源和節水抗旱稻親本材料,結合湖南省在雜交稻品質育種上成熟的技術,建設自有的節水抗旱稻科研設施,重點加強不同熟期類型、適於輕簡栽培和機械化生產、稻米品質、抗性等相關性狀的改良,培育出適應湖南省大面積生產條件的優質米節水抗旱稻品種。

2.1選育目標常德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把節水抗旱稻新品種選育的目標確定為:在節水50%的條件下,產量與同類水稻品種相當,米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稻瘟病抗性優於5級,抗倒伏,適於輕簡栽培和機械化生產。

在生育期選擇上,由於棉地改種的節水抗旱稻品種受茬口限制(如油菜收割至下年油菜播種為5月中、下旬~9月下旬),除去耕作時間,生育期最好約120d;沒有冬季作物的,可選擇生育期稍長的品種,以增強豐產潛力,但不宜超過140d。生育期過長會因低温造成出苗、結實障礙;成熟條件差,影響米質。

2.2選育技術路線節水抗旱稻品種選育的技術路線為:用旱稻原始品種與現代水稻品種資源雜交,後代經過嚴格的產量、米質、抗性加壓選擇,培育達到選育目標的節水抗旱稻品種。品種類型宜以三系雜交稻為主,將抗旱基因用雜交的方法轉入優質、抗病的保持系或恢復系中,再選育出耐旱型的不育系、配組出節水抗旱雜交稻組合。既比常規稻品種有更強的產量優勢,又易獲得穩定的種子質量保證、促進種子產業發展;三系雜交稻生產技術成熟,種子價格較低,有利於開展輕簡栽培,適應機械化生產的需要。

三、加強節水抗旱稻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

節水抗旱稻種植需要解決的技術關鍵主要有一播全苗、大田除草和豐產栽培技術等三個方面。不同的生產條件,所採用的方法會有所不同。研究節水抗旱稻的輕簡高效栽培技術,形成技術規範進行示範推廣是節水抗旱稻推廣應用的重要環節。2015年的實踐,使項目組對其栽培技術有了初步的瞭解。

3.1選準播期,確保一播全苗達到一播全苗的關鍵是確定合理的播期、播量和播種方法。在播種時間上,應選擇雨水較多的季節。湖南省5月份雨日較多,雨量也較為充沛,氣温適宜,有利於種子發芽生長。在油菜收割後雨水來臨前及時播種幹谷,可巧妙利用這一自然條件順利出苗。

從播種量上來看,三系雜交稻品種經濟高效的用種量約為30~40kg/hm2,常規稻可增加到60kg/hm2。2015年的試驗表明,適當增加用種量可以增加基本苗,對形成豐產苗架有利;但播種過密會造成個體發育不良,進而導致抗旱能力下降、穗小粒少、結實率低,個體、羣體產量都低。

從播種方法上來説,播種幹谷有利於機械化操作、播種時間便於調節,但播種後要使穀粒與土壤緊密結合,便於穀粒吸水紮根;播種破胸谷則要求土壤含水量比較高,土壤較為疏鬆,最好搶在下雨前播種,使剛萌動的種子不至於失水,並通過雨水的沖刷讓種子與泥土融為一體。

3.2精準用藥,防除田間雜草化學除草技術是稻田直播得以發展的前提。抑制雜草生長為節水抗旱稻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是保證高產穩產的基礎。播種後1~2d,用35.3%丙草胺300mL/hm2對水750kg噴霧,可有效抑制苗期草害;出苗後,根據雜草種類應用選擇性除草劑防除千金籽、稗草等1~2次。當稗草2葉時,選晴天露水乾後用丁草胺3kg/hm2和殺稗王375g/hm2,或用丁草胺3kg/hm2加敵稗22.5kg/hm2,對水750kg噴霧。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3.3技術配套,力爭豐產豐收旱稻的高產種植技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了旱稻一生的栽培管理過程。它既與水稻的栽培相類似,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有:

①精細整地。整地質量必須達到地平、土碎、無明暗土塊,無根茬。使種子播下後不至於懸空掉氣,影響正常生長。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採取水播旱管,有利於出苗整齊。

②施足底肥。旱地施肥較水田費工,化肥面施易揮發和流失,利用率低。為節約用工、提高肥效,應增加基肥用量,按純氮量150kg/hm2,氮、磷、鉀比例按1∶0.6∶0.8安排,使基肥比例佔到65%以上,底肥一般施用45%複合肥375~450kg/hm2、尿素200kg/hm2、多元微肥30kg/hm2。結合旋耕實行全層施肥,避免種子與化肥直接接觸。

③足量播種。節水抗旱稻品種在旱地種植因品種和肥力條件的限制,分櫱力不如水稻,因此,用種量宜比水稻略高。播種時及覆土後要壓(踩)實。有條件地區可實行機耕機播等機械系列化作業。

④巧施追肥。追肥時應選晴天傍晚或小雨前,一般在分櫱期追施尿素100~150kg/hm2;孕穗期追施氯化鉀50~75kg/hm2,對於脱肥地塊可增加尿素30kg/hm2;齊穗後可結合病蟲防治噴施磷酸二氫鉀3~4kg/hm2。有條件的條播田追肥時可以覆土,減少肥料揮發和流失。

⑤旱育為主。節水抗旱稻除利用天然降雨外,一般情況下可不灌水。嚴重乾旱時則應補助灌水。苗期一般不灌水,分櫱後,當稻株受旱卷葉或萎蔫時,應及時補水。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漿期稻株需水量大,對水分敏感,也是決定產量和米質的重要時期。此時灌水2~3次,可有效增加產量,降低堊白率。

⑥足水用藥。節水抗旱稻的田間濕度小,不易發生病害。在出苗後,如有螻蛄危害,可選用敵百蟲4kg/hm2加細潮土300kg,拌勻後撒在地表;苗期還要防止薊馬危害。在抽穗破口期,用對口藥劑防治稻曲病。其他病蟲害防治與非節水抗旱稻水稻相似。但在用藥量和水量上應比水田中多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