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種植問答

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雜交水稻的出現有什麼意義

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雜交水稻的出現有什麼意義

回答:袁隆平院士於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長期從事雜交水稻的育種理論研究以及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培育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1970年與其助手在海南發現了1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一、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

1、袁隆平院士於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長期從事雜交水稻的育種理論研究以及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培育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2、1970年,袁隆平院士與其助手在海南發現了1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這成為了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3、1972年,袁隆平院士育成我國第1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以及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1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了整套的制種方法。

4、1986年,袁隆平院士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二、雜交水稻的出現有什麼意義

1、雜交水稻的出現代表我國人民徹底擺脱了飢餓,單位糧食產量的增加為我國農業大幅度增產開闢了新途徑,繼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時還為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

2、雜交水稻的出現證明了科學發展對推動國民經濟的巨大作用,使我國雜交水稻技術領先世界。通俗來講,雜交水稻的出現成功解決了我國十幾億人口的糧食問題。

3、雜交水稻的葉片面積係數要大於常規水稻,且稻穗較多,光合作用較強,因此能夠製造的有機物也比較多,這大大提升了稻穀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