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紅薯貯藏技術

科普1.44W
紅薯貯藏技術

1、窖貯

建窖應選向陽背風,乾燥通風,地下水位高的高地或坡地。舊土窖須將窖牆舊土颳去一層,然後用硫磺或福爾馬林燻蒸消毒。將收穫後的紅薯,選無病傷的薯塊裝筐,在窖堆碼,或堆垛藏。為防止染病,可用1%的70%甲基託布津溶液或新科源液體保鮮劑二號浸泡薯塊3分鐘,撈出晾乾後入貯。紅薯入窖容量不可超過2/3,留出空間,以利通風排濕,防止“悶窖”。貯期調控窖温度至10-14℃,加強通風排濕,相對濕度控制在80%左右,防凍、防悶、防爛。紅薯貯藏期間還要用甲胺磷等劇毒鼠藥防止鼠害。工作人員下窖操作時要注意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2、屋窖貯藏

屋窖的結構與普通房屋相似,但牆壁屋頂很厚,四周密封,窗户對開,有加温用的火道,可進行高温愈傷處理。屋窖分大屋窖和小屋窖兩種。小屋窖窖體小,省工省料,適合農户貯藏紅薯用。小屋窖可利用舊屋的角落改建,也可新建,一般長2-3米,寬2-2.3米。如修建半地下式可向下挖0.7-1米,再壘牆。如修建地上式,可自地面向上壘牆,牆厚0.7-1米。也可壘成雙層牆,中間填土或填碎草。牆高約2米,南邊或東邊留門。屋頂起脊,瓦頂或草頂皆可,頂厚約0.5米,房檐與屋山要包嚴,不能裂縫透風。前後牆要留對口窗。室內建回籠火道,室外在進火口處修建煤火灶。紅薯人窖前在窖內鋪荊笆或高粱稈,使薯堆不直接接觸地面。薯堆中間每隔l米放一個通氣筒或高粱把,堆高1.3-1.5米,上留約0.5米空間,薯堆四周不可直接靠牆。高温愈傷處理時,火要大,加温要猛,使窖温一晝夜內上升至32-35℃,薯堆上、中、下都要放置温度計,每隔1-2小時檢查一次温度,保持4-6天即可促使傷口癒合。高温處理後應打開窖門及對口窗,使窖温迅速下降至15C左右,即可進入正常管理。貯藏前期,如窖温過高,可在晴天開窗散熱,待窖温穩定在13℃時,應注意保温。以後隨氣温下降加掛門簾,並堵死出氣口。天氣再冷時,即應生火加温,並在薯堆上蓋草保温。立春後天氣轉暖,在晴天可適當開窗通氣。整個貯期要隔2-3天檢查一次窖温,尤其應注意窖西北角下部易出現低温。

3、冷庫貯藏

將經過挑選的紅薯裝筐,然後入庫垛碼或上架擺放,入庫的紅薯先經預傷處理,預傷後迅速將庫温降到貯藏温度12-15℃,即進入正常管理階段。注意預傷時,要撒水增濕,濕度達90-95%,正常管理時要通風降濕,濕度保持在85-90%。貯藏期為5-7個月。貯藏中如發現病薯應立即揀出,防止蔓延。

標籤:技術 貯藏 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