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米麥套種噸糧田栽培技術

科普2.1W

噸糧田是近年來在發一優農業中產生的新的栽培技術。我市1991年在13個鎮17個村實現噸2071軒,平均畝產1027.9公斤,其中主要是以玉米、小麥二比一磁道中栽培形式為最多。這種表式必須在土質好、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實施。

米麥套種噸糧田栽培技術

一、噸糧田的生產模式

1.噸糧田的產量結構玉米在現有品種和栽培水平條件下,合理的產量結構是完成噸糧田指標的核心問題。在現時栽培水平條件盧提高單產必須增加密度,只有在增加羣體數量的前提下,改善種馬料,增穗數和粒重,提高個體產量,總產才能提高3年實踐證明,在每畝2700-3500株的條件下,給予不同的施肥條件,以3100-3300株的產量最高。

通過對噸糧田典型調查,玉米每畝實收株數在2960-3436株之間,生產閏數都在750-840粒之間,穗粒重為234-295克之間,畝產量846-918公斤。株數、穗料數、粒重之間變化是受品種密度肥力、種植形式等因素影響。玉米的自動調節能力較低,主要受種植形式、水肥條件影響較大,因此要強調栽培形式和管理水平。小麥的自動調節能力較強,尤其是在玉米套種條件下,其自動調節能力更大。要獲得高產必須有較大的羣體,畝保苗必須在50萬株以上,畝成穗應在50-55萬穗,穗粒應達27-31粒之間。

2.噸糧田的栽培形式噸糧田必須採取玉米、小麥兩種作物搭配種植,以二比一套種為好,這樣即能充分利和早春和晚秋光熱資源。又能使兩種作物互相利用邊行優勢,據調查小麥邊行增產23.7%。交邊行增產23.1%。玉米邊行優勢增產11%-12%。米麥二比一套種葉片光事強度增加,特別是當小麥收是空氣愛,增加光照強度。米麥種的空稈主經只有3%,小穗率僅佔11%,而清種玉米空稈率佔11%小穗率佔36%,每百株產量差2.5公斤,套種增產11%-14%。

3.土壤肥力與施肥,噸求高肥地,土壤以草土和潮棕壤土為宜。在理化性質上:土壤容重為1.4%克,孔隙度47%;ph值6.3-7,有機質1.5-2%;土壤全氮不小於3%;速交氮不少於85%毫克/公斤,速產磷不少於50毫克/公斤;速效鉀不少於70毫克/公斤。

施肥標準:應測土施肥按需供養。一般中上等地塊搞噸產開發,要在施入3000公斤農肥的前提下,每畝再施入化肥,硫安120公斤,磷酸銨28公斤,硫酸鉀30-40公斤。

4.田間管理要統籌兼發別管理,前期要儘量減少小麥對玉米的影響,在種上玉米和小麥的邊行要保持25-30釐米距離。盡力縮短米麥筮生期。小麥要在3月15-20日播完種。玉米要在5月15-17日中。實行秋整地,秋做畦整平壓實。小麥畝播種量22公斤,小行距15-18釐米。玉米行距45-50釐米,株距22-24釐米,畝播種量4-5公斤。採用機械播種,施好口肥,防治好地下割蟲。出苗後及時疏苗、定苗、扒土曬奶。小麥澆水時要儘量減少對玉米的影響。要及時防治小麥蚜蟲、粘蟲、鏽病和白粉病。小麥收割要及時給玉米培成偏大壠。

施肥灌水:小麥按實際面積每安35公斤,磷酸二銨8公斤,硫酸鉀10W四肥做底肥一次施入,氮肥中作種肥5公斤,3葉期追施22-25公斤,開花前追施5-8公斤。玉米按實際每畝施用85公斤,磷酸二2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施用方法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施入,氮肥硫分三次施入:第一次5-6葉期施20公斤,第二次大喇叭口期施45-50公斤,第三次旗葉期施20公斤。

在水的管理上要着眼於小麥,因小麥是生理需水較多的作物,而我地區自然降水足足,分櫱至撥節期常因乾旱而減產,為奪高產要灌好三次水,第一次是3葉期至撥節期;第二次是孕穗三次是漿期也叫麥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