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山藥栽培技術措施

科普1.2W
山藥栽培技術措施

山藥也叫薯蕷,是山藥屬薯蕷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蕷的乾燥塊莖,在德化鄉各村各組都有栽培。一般作蔬菜使用,營養價值很高。也是常用中草藥,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的功效。

一、繁殖方法(截節繁殖和零餘子繁殖):在採挖山藥時,選留兩端同粗、直徑3~5釐米、無病蟲害的根莖,截成長6~8釐米、重65~100克的段。山藥段的兩端要先經太陽曬乾(晴天中午曬2~3小時)或蘸草木灰,然後用40%的多菌靈400倍液浸泡1~2小時,撈出瀝乾水,排放在背風向陽的地方,一般排放2~3層或4~6層,上面用濕土覆蓋,待出芽時移栽。山藥零餘子繁殖法是在頭年秋季採摘成熟的山藥零餘子,選大塊放置於潮濕沙土堆內越冬,翌年春季溝播,按1米畦種4行、株距10釐米栽種,當年秋季可形成長達30釐米的小根莖,第二年全根莖栽種

二、種植方法

(一)選地整地:1、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向陽温暖、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壤土種植。2、地選好後挖種植溝,種植溝一定要挖直,應在頭年冬季之前挖好。種植溝一般分單溝單行和單溝雙行兩種。單溝單行溝距1米,溝寬0.5米,深0.6~1米;單溝雙行溝距1.2米,溝寬0.6米,深0.6~1米。挖種植溝不要打亂土層。結合填土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要與土摻和均勻)。溝土填滿後,要灌水折實土壤,以避免夏季遇大雨塌溝折斷山藥根莖。最後做成平畦待播。

(二)栽培方法:可實行隔溝輪換的方法種植,即把土地分成寬1.5米或1.8米的種植帶,第一年在0~0.5米或0~0.6米處挖種植溝,第二年在0.5~1米或0.6~1.2米處挖種植溝,第三年在1~1.5米或1.2~1.8米處挖種植溝。這樣以來,在同一塊地上山藥可連續種植3年以上。

(三)田間管理。1、搭架:山藥出苗後幾天就甩條,需立即搭架扶蔓。一般可搭“人”字形架,架的交叉點離地面高120釐米左右,也可搭三角、四角形架。搭架用的竹竿以長2米以上為宜。2、中耕除草:山藥出苗後要勤中耕除草。除草後要及時培土,以免露出地下根莖。3、水肥管理:山藥的生育期較長,必須不斷供給肥料,才能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山藥喜肥效期較長的有機肥,如廄肥、堆肥和人糞尿等。一般在播前10天每畝用充分腐熟有機肥8000~10000公斤(如果底肥施有機肥較多,這裏可少些)淺施。在現蕾期、根莖生長盛期的追肥方法:在苗高1米以下時離根部20釐米處穴施,每畝用尿素10公斤左右;在苗高1.5米時,每畝施磷酸二氫鉀5~7公斤或硫酸鉀5~7公斤、過磷酸鈣8~12公斤,也要在離根部20釐米處穴施。山藥不耐旱,怕澇,生長前期即使是沙質土壤也不要澆水,以促使根莖向地下伸長;根莖生長盛期土壤需保持濕潤狀態,不旱則不澆,若需澆水,宜澆跑馬水,排水溝內不能積水。遇雨要及時排水,水不能滲入種植溝內。4、病蟲害防治山藥的蟲害非常嚴重,主要是地下害蟲,如金針蟲、螻蛄、蠐螬,把山藥地下塊莖鑽很多洞,有時還藏在塊莖內休眠。金針蟲本身有一層膜質,藥劑不易滲透其體內觸殺,以胃毒藥劑較好。最好是採取綜合措施預防,其方法如下:(1)冬前深翻土地把越冬的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凍死、曬死或被天敵捕食。(2)施腐熟的有機肥改變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蟲性。(3)毒鉺(敵百蟲、樂果乳油等)拌炒香的麥麩或豆餅(或棉籽餅)5公斤製成毒鉺,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施用效果好,拌時應加鉺料重量1-1.5倍的水。或用40%-50%100克兑水5公斤拌50公斤炒至糊香的鉺料(麥麩、豆餅、玉米碎粒等),防治螻蛄、蠐螬很好。(5)甲基異柳磷乳油灌根5、適時收穫。

標籤:栽培技術 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