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種山茱萸栽培技術

山茱萸別名藥棗、萸肉、棗皮。屬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主產於浙江。分佈於安徽、陝西、河南、山東、四川等省。伏牛山區、天日山區和秦嶺分佈較集中。垂直分佈範圍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間的生長髮育最好。果肉內含有16種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皂甙原糖、多糖、蘋果酸、酒石酸、酚類、樹脂、鞣質和維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澀,具有滋補、健胃、利尿、補肝腎,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血壓高、腰膝痠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月經過多等症。

種山茱萸栽培技術

植物特徵

1、植物特徵:為落葉喬木或小喬木,樹高3~10米,樹葉黑綠色,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葉長4~12釐米,葉寬2~6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葉面疏生毛,背面毛密。側脈6~8對花為兩性花,黃色傘狀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組成,傘形花腋生,先葉開放,花黃色。核果橢圓形,熟時深紅色。

2、品種簡介:有山茱萸和川鄂山茱萸。藥用栽培主要是山茱萸。目前雖無品種,但調查表明,種內經濟性狀具有顯著變異,容易選育新品種。

生物學特性

1、生長髮育要求

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質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區能安全越冬,成樹在晉中、晉南地區也可安全越冬。

2、對環境條件要求

①氣候適宜年平均温度8~17.5℃,具強抗寒性,可耐短暫的-18℃低温,年降雨量為600~1500毫米的地區。

②地形多分佈於陰坡,半陰坡及陽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較多。

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種子採摘秋季果熟時選壯大果實,除去果肉、洗淨。因種子皮厚而硬,播種前需催芽。

②種子處理。將種子放置於1%~2%鹼液中,手搓3~5分鐘,然後加開水燙,邊倒開水邊攪拌,直至水浸沒種子為止。涼一會,再搓3~5分鐘,後用冷水泡24小時,再將種子撈出放在水泥地曬8小時,如此反覆3天,待有90%種殼裂開,即用濕沙與種子按4:1混合後沙藏。

③播種育苗。在春分前後將已破頭萌發的種子挑出播種,播前在畦上按25釐米的行距開深5釐米左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3~4釐米,保持土壤濕度,40~50天可出苗。15公頃需用種子750~1050千克。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苗距7釐米,除雜草,6月上旬中耕,入冬前澆水1次,並給幼苗根部培土,以便安全越冬。

④移栽。第二年春季苗高60釐米可以移栽。以髮梢前移栽最好。每公頃栽植450~750株為宜,對間套作物的地塊每公頃栽300株左右。栽植以後及時養護管理,對水、肥、光、氣、熱的要求是保證豐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2、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植株可早6~8年結實,保持優良母樹的特性。選果大、果多、肉厚、出皮率高作母株。温度低的地區應注意晚花單株的選擇,使花期避開低温多雨的天氣。

①壓條繁殖。秋季收果後或大地解凍芽萌動前,將近地面二三年生枝條彎曲至地面,將切至本質1/3枝條埋入巳施腐熱廄肥的土中,蓋15釐米砂壤土,枝條先端露出地面。勤澆水,壓條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將已長根的壓土扒開,割斷與母株連接部分,將有根苗另地定植。

②扦插繁殖。5月中、下旬將優良植株的枝條切成15~20釐米,枝條上部保留2~4片葉,插入腐殖土和細砂混勻所做的苗牀,行株距為20釐米×8釐米、深12~16釐米,覆土12~16釐米,壓實。澆足水,蓋農用薄膜,保持氣温26~30℃,相對濕度60%~80%,上部搭蔭棚,透光度25%,6月中旬透光度調至10%避免強光照射。越冬前撤蔭棚,澆足水。次年適當鬆土拔草,加強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