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種植水稻如何防治中華稻蝗?

科普1.51W
種植水稻如何防治中華稻蝗?

一、中華稻蝗對水稻的危害

中華稻蝗主要危害水稻、玉米、高梁、棉花、豆類及蘆葦等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成蟲、若蟲取食水稻葉片,輕者吃成缺刻,重者全葉吃光。也可為害穗頸和穀粒,形成白穗和秕穀、缺粒。

二、中華稻蝗發生規律

1、中華稻蝗在北方每年發生1代,南方每年發生2代,各地均以卵塊在田埂、荒灘、堤壩等土中1.5毫米深處或雜草根際、稻茬株間越冬

2、中華稻蝗在江蘇,越冬卵於5月中下旬陸續孵化,6月初至8月中旬田間各齡若蟲重疊發生。7月中旬至8月中旬羽化為成蟲,9月中下旬為成蟲產卵盛期,9月下旬至11月初成蟲陸續死亡。

3、一般沿湖、沿渠、低窪地區發生重於高阪稻田,早稻田重於晚稻,晚稻秧田重於本田,田埂邊重於田中間。單雙季稻混栽區,隨着早稻收穫,單季稻和雙晚秧田常集中受害。

4、中華稻蝗的成蟲多在早晨羽化,在性成熟前活動頻繁,飛翔力強,以上午8~10時和下午16~19時活動最盛。對白光和紫光有明顯趨性。剛羽化的成蟲須經10多天後才達到卵巢完全發育的性成熟期,並進行交尾。成蟲可多次交尾,交尾時間可持續3~12小時,交尾時多在晴天,以午後最盛。交尾時雌蟲仍可活動和取食。成蟲交尾後經20~30天產卵,產卵環境以濕度適中、土質鬆軟的田埂兩側最為適宜。每頭雌成蟲平均產卵4.9塊,每卵囊平均有卵33粒。成蟲嗜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5、中華稻蝗的低齡若蟲在孵化後有羣集[習性],就近取食田埂、溝渠、田間道邊的禾本科雜草,3齡以後開始分散,遷入田邊稻苗,4、5齡若蟲可擴散到全田為害。

三、中華稻蝗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蟲源,減少向本田遷移的基數。秋冬季修整渠溝、剷除草皮,春季平整田埂、除草,可大量減少越冬蟲源。在稻蝗1、2齡期,重點對田間地頭、溝渠及周圍荒地雜草及時進行防治,以壓低蟲口密度,減少稻蝗遷移本田基數。

2、抓住3齡前防治適期,用蝗蟲微孢子蟲以225億個孢子/公頃的濃度進行防治。蝗蟲微孢子蟲是一種單細胞原生動物,為蝗蟲的專性寄生物,可引起許多種蝗蟲感病,對天敵昆蟲、人、畜、禽均安全。蝗蟲感病後可明顯影響其取食量、活動能力、雌蟲產卵量、卵孵化率等,經口傳播後在蝗蟲種羣內流行,還可經卵傳至下一代,長期控制蝗害。

3、抓住蝗蝻未擴散前集中在田埂、地頭、溝渠邊等雜草上以及蝗蝻擴散前期大田田邊5米範圍內稻苗上的有利時機,及時用藥。稻田防治指標為平均每叢有蝗蝻1頭。應注意在若蟲3齡前進行。藥劑可選用20%滅掃利乳油4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4000倍液、90%敵百蟲700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600倍液。

4、如果蝗蝻已達3齡,並且蟲口密度已到30頭/平方米以上時,可採用5%卡死克乳油與蝗蟲微孢子蟲協調噴施,以噴施面積3:1的比例進行防治(即以稻田兩渠埂間稻田為1個條帶,用3個條帶稻田噴施卡死克,施用量為1050毫升/公頃,1個條帶稻田噴施蝗蟲微孢子蟲,用量為300億個孢子/公頃,以此重複間隔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