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冬瓜炭疽病的科學防治

冬瓜(學名: 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卷鬚,能爬蔓,葉子大,開黃花。果實球形或長圓柱形,表面有毛和白粉,皮深綠色或淺綠色,是比較常見的蔬菜。皮和種子可入藥。瓜形狀如枕,又叫枕瓜,生產於夏季。喜温耐熱,產量高,耐貯運,冬、秋季節出現的概率比較多,規劃在蔬菜品種中。瓜嫩時綠色有毛,熟後發青色,皮堅厚有粉,瓜肉肥白。瓜瓤叫做瓜練,瓤中的籽叫瓜犀,排列生長。冬瓜原產中國南方各地及印度,現在東亞和南亞地區廣泛地栽培。可以拿來煮湯,又可以炒食。並且它還有減肥、潤肺功效,可消除身體水腫。冬瓜分皮面表面有刺的和表面沒刺的兩種。

冬瓜炭疽病的科學防治

冬瓜的形態特徵 葉柄粗壯,長5-20釐米,表面有黃褐色的硬毛和長柔毛。葉片腎狀近圓形,寬15-30釐米,5-7淺裂或有時中裂,裂片寬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邊緣有小齒,基部深心形,彎缺張開,近圓形,深、寬均為2.5-3.5釐米。葉表面深綠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後漸脱落,變近無毛。背面粗糙,灰白色,有粗硬毛,葉脈在葉背面稍隆起,密被毛。卷鬚2-3歧,被粗硬毛和長柔毛。 雌雄同株,花單生。雄花梗長5-15釐米,密被黃褐色短剛毛和長柔毛,常在花梗的基部具一苞片。苞片卵形或寬長圓形,長6-10毫米,先端急尖,有短柔毛。花萼筒寬鐘形,寬12-15毫米,密生剛毛狀長柔毛,裂片披針形,長8-12毫米,有鋸齒,反折。 花冠黃色,輻狀,裂片寬倒卵形,長3-6釐米,寬2.5-3.5釐米,兩面有稀疏的柔毛,先端鈍圓,具5脈。雄蕊3,離生,花絲長2-3毫米,基部膨大,被毛,花葯長5毫米,寬7-10毫米,藥室3回折曲。雌花梗長不及5釐米,密生黃褐色硬毛和長柔毛。子房卵形或圓筒形,密生黃褐色茸毛狀硬毛,長2-4釐米。花柱長2-3毫米,柱頭3,長12-15毫米,2裂。果實長圓柱狀或近球狀,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長25-60釐米,徑10-25釐米。種子卵形,白色或淡黃色,壓扁,有邊緣,長10-11毫米,寬5-7毫米,厚2毫米。 冬瓜炭疽病是冬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危害了冬瓜的生產,減低了冬瓜種植的效益,那麼冬瓜炭疽病如何進行科學防治呢? 冬瓜炭疽病可為害子葉、真葉、葉柄、主蔓及果實等部位,以果實症狀最明顯,為害也最大。冬瓜果實感染炭疽病多發生在頂部,病狀初呈水浸狀小點,後逐漸擴大,呈圓形褐色凹陷斑,濕度大時病斑中長出粉紅色粒狀物,是該病最明顯病徵之一。病重時皮下瓜肉變褐腐爛,造成冬瓜失去商品價值。葉片上病斑圓形、褐色或紅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中央色淡。病斑大小差異較大,以直徑8--10釐米病斑較多。病斑多時造成葉片乾枯。 節瓜炭疽病主要危害葉、莖蔓及果實。果實染病多從瓜蒂附近開始,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後轉黑褐色,稍凹陷,濕度大時病斑可見粘質物或流膠。葉片病斑圓形黃褐色,病健部分界不明顯,病斑周圍具黃色暈圈。葉柄和莖蔓病斑長圓形或梭形,褐色稍凹陷,潮濕時有琥珀色流膠,病斑繞蔓一週後會出現患病部位收縮,患部以上枯死。 冬瓜、節瓜炭疽病均由一種稱瓜類刺盤孢的真菌引起。菌絲體或擬菌核隨土壤中病殘體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或灌溉水傳播到瓜上或植株上侵染。種子也可帶菌,出苗後先侵染子葉,產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該病在25℃左右,相對濕度90%--95%時發生最嚴重,春季種植座瓜時發病條件最佳。如果瓜蔓生長過密,通透性差,田間排水不良都易引起發病,收穫後運輸和貯存時也會發病。防治冬瓜、節瓜炭疽病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選用無病株留種,播種前應進行種子消毒。55℃温水浸種15分鐘後冷卻,或用40%福爾馬林150倍浸種15分鐘,然後再用清水浸種催芽。 2、實行與非瓜類作物輪作。注意排除田間積水和合理密植引蔓,保證結瓜期株間通透、降低濕度。併合理配方施肥、提高抗病力。 3、注意在葉片出現病斑時抓緊噴藥,防止病菌侵染果實,尤其在座瓜初期必須噴藥,提早防治。供選用的藥劑有:艾菌托(70%可濕性粉)800--1000倍;輪多克(45%可濕性粉)或達霜寧(75%可濕性粉)600--800倍;腈菌唑(12--5%乳油)1000--1500倍。選用以上藥劑之一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