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冬春萵筍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科普2.42W
冬春萵筍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萵筍是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蔬菜品種,很多地方規模發展萵筍,成了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冬春萵筍高產栽培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品種選擇

越冬萵筍、春萵筍選用耐寒、適應性強、抽薹遲的品種。

2、播期確定

越冬萵筍10――11月露地育苗,春萵筍12月至下年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

3、培育壯苗

(1)整地。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牀,播前5――7天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千克或複合肥0.5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2)播種。春萵筍,大棚育苗播種時,先揭開苗畦上薄膜,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後撒播。10平方米苗牀播種子25――30克。播後覆土0.30――0.50釐米,蓋嚴薄膜,夜間加蓋遮陽網或草苫保温。露地育苗加蓋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蓋覆蓋物,保持苗牀温度。細苗出土後,適當通風,白天保持牀温12――20℃,夜間5――8℃。

4、定植與管理

定植時,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寬的高畦。起苗前,先將苗牀澆水。越冬萵筍,苗齡40天左右採用地膜覆蓋定植,株行距(30――35)釐米×(30――40)釐米。成活後追施1――2次淡糞水,越冬前應注意煉苗,不宜肥水過勤,防止苗期生長過旺,要重施1次防寒肥水。翌春及時清除雜草,淺中耕1次,追肥濃度由小到大。莖基開始膨大後,追肥次數減少,濃度降低。採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風管理。春萵筍,苗齡25――30天,5――6片葉時定植,株行距20釐米×27釐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葉柄基部為宜。以葉上市的萵筍,株行距15釐米×20釐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底肥要一次施足,並蓋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漬。大棚和露地栽培,選晴暖天氣中耕1――2次,適時澆水追肥,前期淡糞勤澆,保持畦面濕潤,植株基本封壟時,可嫩株上市。以莖為產品的,每畝澆施尿素15千克1――2次。

5、病蟲害防治

萵筍霜黴病,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或58%雷多米爾500倍液,或40%疫霜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2.20%普力克水劑800倍液等輪換噴霧。萵筍菌核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輪換使用。萵筍黑斑病,用50%撲海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