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蕎麥種植要求及高產種植技術要點,看看不後悔

科普4.73K
蕎麥種植要求及高產種植技術要點,看看不後悔

作為一種具有良好保健效果的營養雜糧食品,近年來,蕎麥在農產品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日漸提升。基於此,為了提高蕎麥種植效率,實現蕎麥增產增收,在分析蕎麥生長習性和種植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詳細分析了蕎麥的高產種植技術,希望能夠為蕎麥種植提供一定的借鑑,從而不斷提升我國的蕎麥種植水平。詳情如下:

蕎麥的生育期短、適應性強,是一種優良的農作物。同時,蕎麥營養豐富且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具有特殊的預防、保健效果,其中的某些黃酮成分還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因此也是一種健康的營養食品。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活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蕎麥在保健、養生方面的作用,蕎麥在農場品市場上的走勢也是水漲船高。在我國廣闊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蕎麥廣泛種植,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即便如此,蕎麥的種植和管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充分了解蕎麥生長特性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技術手段,引入高產種植技術,才能逐步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

一、蕎麥的生長和種植要求

蕎麥,又名三角麥、烏麥、甜薺等,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蕎麥的生長適應性很強,在貧瘠的土壤上也能生存。但是即便如此,蕎麥的大規模種植和良好生長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日照、養分等條件,只有在充分了解蕎麥生長習性的基礎上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才能保證因地制宜地利用技術,才能保證蕎麥高產增收。

1.1蕎麥生長對於温度的要求

蕎麥是一種喜温作物,生育期對於生育要求10℃以上,積温要求在1100~2100℃。一般而言,最適宜蕎麥種子的發芽温度為15~30℃,播種後5d左右即可出苗;蕎麥的開花結果期間,温度應在13~25℃,相對涼爽和濕潤的空氣有利於提升蕎麥的質量和產量。針對蕎麥的這種生長特性,在播種時要掌握好温度變化情況,做好整個蕎麥生育期的温度調控工作。由於蕎麥畏霜凍,因此在霜凍之前應該保證蕎麥能夠成熟、收穫。

1.2蕎麥生長對於水分的要求

蕎麥不耐旱,是一種喜濕作物,整個生育階段的需水量如下分佈:蕎麥開花結實期,耗水量佔據總耗水量的30%左右;開花期佔據耗水總量的50%~60%左右,幼苗期則佔據總耗水量的20%以內。如果蕎麥生育期遇到乾旱、高温等天氣,或者遇到多霧或者陰雨連綿等氣候條件,會對蕎麥授粉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終造成結實率下降,影響產量和效益。

1.3蕎麥生長對於日照的要求

蕎麥有不同的品種,如普通蕎麥、韃靼蕎麥、有翅蕎麥等,不同的品種對於日照長短的反應不同,但是總體而言,蕎麥是一種短日照作物。在蕎麥的幼苗期,適宜生長在日照時間較長的條件下,這樣可以促進蕎麥健康生長,提前蕎麥開花結果的時間;在蕎麥的成熟發育期間,如果光照時間長,可促進蕎麥營養生長,若光照時間短,也可促進蕎麥整體發育,因此蕎麥對日照的整體適應性較強。需要注意的是,蕎麥屬於喜光作物,對於光照強度較為敏感,因此在種植時應該根據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早熟或者晚熟品種。

1.4蕎麥生長對於養分的要求

蕎麥生長所需要的肥量較多,雖然少於油料作物,但是要多於大多數禾穀作物,蕎麥對於養分的要求,通常以磷、鉀肥為主,據統計,每生產100kg的蕎麥子實,大約需要消耗1.5kg磷元素和4.3kg鉀元素。蕎麥對於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因此對土壤沒有特殊要求,但是要想提高產量,也需要對土壤的肥力、排水性能進行考量,應儘量選擇排水性良好的沙壤土或者壤土種植蕎麥。

二、蕎麥的高產栽培技術

在熟悉蕎麥生長特性的基礎上,要想提高蕎麥產量,應該從以下幾個栽培技術角度“投其所好”,為蕎麥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2.1精細整地

蕎麥忌連作,因此在種植蕎麥前,土壤最好以種植土豆茬、谷茬為主。由於蕎麥為直根系作物,芽子軟,蕎麥幼苗出土時能力較弱,因此要注意做好整地工作,耕作深度20cm左右,要清除前作殘留物和雜草,並做好排水溝挖掘工作。播種前要保證土壤的透氣度和平整度,為幼苗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證出苗率,保證出苗全、出苗壯。

2.2高質量播種

蕎麥播種一般在立秋前後,每667m2的播種量大約在3.5kg左右,要注意種子的質量,要選擇抗逆性強、產量高、生育期(大約70~80d)適宜的品種,切不可選擇陳年老種。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晾曬和浸泡處理,首先要在光照、通風處晾曬種子,然後將種子投入30~40℃的温水中浸泡15min左右,去除壞種,撈出晾乾。播種前可用藥劑拌種和悶種,待種子開始萌芽時再進行播種操作,實踐表明,這種選種和育種方法對於提升出苗質量效果明顯。為了保證後期田間管理中有更多的壯苗可選,在播種時,一開始可以進行合理密植,根據現實情況選擇合適的撒播、條播和穴播方法,由於蕎麥種子必須在黑暗條件下才能萌芽,因此要在播種後覆蓋上一層細土,保證種子在地面上不可見,從而促進出苗整齊一致。

2.3巧施肥

蕎麥的生育期較短,因此應格外注意施肥工作。蕎麥的施肥原則為“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適當施加磷肥、鉀肥”,基肥一般以農家肥為主,在整地時就隨之加入,一般每667m2施加量約為750~1000kg[6]。在蕎麥長出3~4片真葉時,需進行第1次追肥,追肥施加尿素,每667m2施2.5~5kg;根據經驗,在蕎麥的開花期需進行二次追肥,添加磷酸二氫鉀、硼、鉬錳等微量元素,對於蕎麥後期的生長效果佳。

2.4科學管理

2.4.1防旱降漬

蕎麥是雙子葉植物,播種後要注意保護幼苗,一旦發生乾旱,要及時踏實土壤,使耕地上實下虛,促進地下水位上升,防止水分流失,以利於發芽出苗。待發生降雨時,應及時破土,使水分下滲,幼苗萌出。

2.4.2中耕除草

苗高7~10cm時,要進行除草培土,以促進不定根發育,中耕除草必須在開花期之前完成。當蕎麥苗出現3~4片真葉時,要對於出苗過密的地塊進行間苗操作,以保留壯苗,去除弱苗,在間苗操作過程中,應適當調整苗株距離,留足植株之間的距離(一般而言,1m2有苗200株左右為宜),以為其提供舒適的生長空間。同時,要適當降低株高,促進分支,必要時可以噴施多效唑溶液,這樣可以有效地抗倒、增產。

2.4.3防治病蟲害,適時收穫

農户要做好蕎麥病蟲害防治工作,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採取不同的措施,在70%的蕎麥籽粒顏色為黑褐色時即可進行收穫。

三、總結

近年來,我國的蕎麥產量有了明顯提升,這方面得益於市場刺激下的種植規模擴大,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農户只有不斷完善蕎麥生產工作體系,深入瞭解蕎麥種植要求,同時採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才能達到穩產、增產、高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