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巖黃連高效栽培技術

科普3.16W

巖黃連是黔、桂高寒山區珍貴的中草藥材,該藥的主要藥物成分是巖黃連鹼(脱氫卡維丁),具有獨特的抗菌消炎、鎮痛和強安定作用。近年來,巖黃連的臨牀價值越來越高,其加工製成的巖黃連針劑常用於治療乙肝、甲肝和早期癌症等疾病,療效顯著,產品供不應求。為科學開發這一中草藥材資源,我們於2000—2003年對野生巖黃連進行株系馴化栽培,全部獲得成功,平均畝產乾草78.9公斤,畝產值6670元。其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巖黃連高效栽培技術

一、科學選地。野生巖黃連常生長在海拔600—800米的石灰巖縫隙中,生長環境蔭涼少雨。因此,在大田高產栽培時,應選擇在陰涼的山中肥地或田塊來種植。據我們在不同的海拔、日照和土壤條件下的栽培試驗,野生巖黃連在蔭濕、涼爽,日照8—9小時、土壤深厚肥沃、偏鹼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長較好,而在海拔低、氣温高、光照強的瘠薄型酸土上長勢較差。

二、合理密植。巖黃連株高55—60釐米,株冠40—45釐米。每株有12—14個分枝。為使植株合理採光,在大田栽培時按畦長18—20米、畦寬1.3—1.4米、溝寬30釐米、溝深20釐米起壟,每畦種4行,株距40釐米,畝植3500—3600株。由於巖黃連種粒細小,頂土力弱,開穴直播出苗率低。為提高成活率,栽前宜採用營養杯(6釐米×6釐米)提前50—55天育苗,待長出6—7張全葉後帶土移栽,同時每株淋0.5公斤的定根水。

三、重施基肥、追肥。基肥畝施腐熟牛欄糞2500公斤或土雜肥4000公斤;追肥畝施硫酸鉀複合肥35—40公斤,在藥苗長至11張全葉時結合中耕除草開穴深施。

四、糧藥輪作。在高寒山區利用稻田栽培時,可與中稻輪作;在山地栽培時可與玉米輪作。據2001—2002年在廣西東蘭縣的試驗,實行稻—藥輪作,中稻可在5月中旬播種,6月初拋栽,10月上旬成熟收穫。巖黃連於8月中旬播種育苗,10月中旬帶土移栽,至次年4月上旬採收。採用玉米—藥輪作時,玉米於3月下旬播種,8月上旬收穫。巖黃連於6月中旬播種育苗,8月中旬移栽,至次年3月中旬採收。

五、搭棚遮蔭。大田栽培時應搭棚遮蔭,以滿足其對弱光温條件的需求。草棚要求:頂棚高1.8米、側棚高1.5米、棚寬4米,棚長因地勢而定。棚頂蓋1層薄草或秸稈,透光率為70%最好。棚的四周用竹樁和芒稈圍封,以防畜禽殘踏。

六、藥園管理。生長前期雨水較多,易長雜草,應及時清園除草,生長後期乾旱少雨,應注意抗旱保苗。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白粉病,其防治應從苗期抓起,8葉齡前以防根腐病為主,發病時可用700—800倍根腐靈液灌根。10葉齡後以防白粉病為主,發病時可用500—600倍粉鏽寧液進行全株噴霧。

七、適時採收。當巖黃連長至初花現蕾時,此時產量較高,應趁晴採收,採收時可用鋤頭將全株挖出,洗淨雜泥後風乾包裝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