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藍莓的栽培技術

科普2.32W
藍莓的栽培技術

藍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藍漿果,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桔亞科(Vaccinioideae)越桔屬(Vacciniodeae),為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藍莓營養豐富,可加工成果汁、果酒等食品,市場用途廣泛,備受人們青睞。為推進寧波地區藍莓產業發展,工作人員於2008年開始陸續引進藍莓新品種在慈溪山區——慈溪市橫河鎮大山村進行試種,目前已形成一定的栽培規模,並總結形成了一套高效豐產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慈溪山區藍莓品種以選擇兔眼品系中的園藍(gardenb-lue)為佳。兔眼藍莓樹體高大,壽命長,抗濕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且抗旱。適宜我國長江流域以南、華南等地區的丘陵地帶栽培。園藍品種為美國品種,是兔眼藍莓品系中的中晚熟品種,植株生長健壯,果實大,淡藍色,質地硬,果蒂痕幹,充分成熟後風味佳。

2選地整地

2.1栽培地選擇

根據當地山區土地實際情況,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壤疏鬆、pH值4.0~4.8、土壤有機質含量8%~12%、通氣良好、排灌方便的緩坡地作為栽培地。

2.2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類型不符合藍莓的種植要求,在定植前應進行土壤改良。具體方法:當土壤pH值大於5.5時,可施用草炭和硫粉,以免土壤pH值過高導致植株缺鐵失綠,生長不良,產量降低;當土壤pH值小於4時,可施用石灰,以免重金屬元素過量而造成中毒,使藍莓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當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於5%時,可增施鋸末、草炭、爛樹皮等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

2.3整地施肥

栽培地選好後,在定植前深翻,用畜犁或拖拉機翻地,深度以20~25cm為宜。如果雜草較多,可提前除草。將定植行做成畦寬120cm,溝寬30cm,畦高15~20cm,平地南北行向為主,坡地隨等高線築牀。栽苗前在定植行中心挖深寬各30~40cm的坑穴,同時在坑底施入商品有機肥,用量7500kg/hm2。

3定植

藍莓春、秋2季都可以定植。秋季以10月定植為宜,春季以4月定植為宜。株距以1.2~1.5m為宜。定植時應將根系展開後定植,同時注意不能栽植過深,只要與苗牀深度一致即可。

4田間管理

4.1水分管理

定植後要澆1次透水,並視天氣乾旱與否適時灌溉;有條件的地方可用稻草、樹皮和木屑等覆蓋地表,厚度應為5~10cm。藍莓要求水分充足,一般有條件的地方可10~15d澆灌1次,尤以滴灌為佳。但定植地排水要好,做好開溝排水,避免水淹。

4.2肥料管理

藍莓屬嫌鈣喜銨態氮果樹,且體內氮、磷、鉀、鈣、鎂含量很低。因此,藍莓施肥要特別防止過量,避免肥料傷害。種類應選擇有機肥和硫酸型複合肥,忌施氯化鉀複合肥。定植後第1年要施“勤”肥,一般每次株施商品有機肥500g或複合肥50g,距根20cm外環施或結合澆水施入;第2年要施“重”肥,一般每次株施商品有機肥1kg或複合肥100g,距根20cm外環施或結合澆水施入,每2~3個月距根20cm外環施;第3年要施“巧”肥,控制氮肥,偏施磷、鉀肥。

4.3除草

藍莓根系比較淺,離地表較近,中耕除草會傷及根系,提倡除小,除草深度不宜超過3cm。地表覆蓋可有效控制雜草生長。

5病蟲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藍莓病害主要有褐斑病、枝條潰瘍病和根腐病等。褐斑病:又稱黑斑病,發病初期有紅褐色小斑點生於葉片上,後逐漸擴大,病斑邊緣呈深褐色,中央灰色,表面着生黑褐色點粒或黴絲,致使葉片枯黃脱落,甚至全枝裸露;枝條潰瘍病:植株染病後,樹皮變為灰白色,後變褐腐爛,直至葉片萎蔫,全株死亡;根腐病:初期發生在鬚根上,後逐漸向上蔓延,直至病根變成黑褐色而死亡。防治病害的原則為預防為主,藥物防治為輔,慈溪地區藍莓病害較少,一般通過加強田間管理來達到防止病害發生的目的。

5.2蟲害防治

藍莓的常見蟲害主要有蚜蟲、蟎類、果蠅、天牛、枝梢食心蟲等,為害葉、果、枝幹。其中,對蚜蟲、蟎類等葉部蟲害,用生物農藥防治;對天牛、食心蟲等枝幹蟲害,瞭解其生活史後,可用生物農藥噴殺幼蟲;對果蠅等果實害蟲及部分天牛可在5—7月用糖醋液誘殺成蟲,特別是5月上旬開始誘殺第1~2代成蟲,是對6—7月果實成熟盛期減少危害非常關鍵的防治措施。

6採收

一般藍莓第3年可少量結果,慈溪藍莓在6月20日前後可以陸續採收。做到分批及時採收,兔眼藍莓以果實變藍後5~7d採收品質最佳。

標籤:栽培技術 藍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