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羽衣甘藍栽培技術

科普6.23K

羽衣甘藍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變種,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等國,在歐、美一些國家栽培歷史悠久。近年來從美國、荷蘭、德國等國家引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郊區作為特菜種植。羽衣甘藍適應性廣,抗寒、耐熱和耐肥水,栽培容易,並且一次定植多次採收,採收期可長達6個月,在全國大多數地區都能種植。其葉形奇特、葉緣呈羽狀深裂,美觀漂亮,其中彩色品種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為盆栽蔬菜種植出售,也可種在園區的路邊及花壇中美化環境

羽衣甘藍栽培技術

一、植物學特徵

羽衣甘藍主根不發達,鬚根較多,主要根羣分佈在30cm左右的土層中。莖直立,肉質,較粗壯,株高40~80cm;葉片綠色,長橢圓形,邊緣羽狀分裂,葉片較厚,葉面皺縮程度各品種間不同。葉柄較長,約佔全葉的1/3。總狀花序,花黃色,異花授粉。果實為角果,種子圓球形,黃褐至黑褐色,千粒重3~4g。

二、種植條件

1.温度

羽衣甘藍喜温和的氣候條件,耐寒性強。種子在3~5℃條件下便可緩慢發芽,20~25℃時發芽最快,30℃以上不利於發芽。莖葉生長最適宜温度18~20℃,夜間為8~10℃,但能耐-4℃的低温,生長期間能經受短暫的霜凍,温度回升後仍可正常生長。也較耐高温,在30~35℃條件下能生長,但葉片纖維增多,質地變硬,品質降低。

2.光照

羽衣甘藍屬長日照作物,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具有一定大小的營養體,在較低温度條件下完成春化階段並在長日照條件下開花結實。在營養生長期間(未完成春化階段以前)較長日照和較強的光照有利於生長。但在產品形成期間,要求較弱的光照,強光照射會促進葉片老化,風味變差。

3.水分

羽衣甘藍喜濕潤,但在幼苗期和蓮座期能忍耐一定的乾旱,而在產品形成期則要求較充足的土壤水分和較濕潤的空氣條件。在土壤相對濕度75%~80%,空氣相對濕度80%~90%情況下,生長良好,產量高,品質佳。土壤水分不足會嚴重影響葉片生長,產量將明顯降低。

4.土壤和養分

羽衣甘藍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但在富含有機質的壤土中栽培更有利於提高產量和品質。適宜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不宜在低窪易澇的地塊種植。喜肥,需肥量多。由於採收期長,所以必須滿足其對氮素肥料的要求,並配合施用磷、鉀和微量元素。

三、主要栽培技術

1.選用良種

目前以德國引入的“維塔薩”品種最好,生長勢強、整齊一致,葉片淺綠色,葉面褶皺多,質地柔軟鮮嫩,口感好,含鈣量高,外觀漂亮,觀賞性好,抗病性強,抗逆性好,產量高。除此之外還有沃特斯、穆斯博、阿培達和温特博四種。沃特斯植株60~80cm,生長旺盛,葉綠色,具蠟粉,葉面皺縮中等,新葉皺縮甚於老葉,質嫩,口感好,風味濃,耐熱,耐寒性很強,夏季長勢不好,但仍可生產,冬季可短暫忍受~15℃左右的低温,秋冬及冬春利用保護地生產品質更佳。一般產量在2500kg/667平方米左右。雜交一代種,植株生長旺盛,葉片綠色,羽狀,捲曲度大,葉緣缺刻深而細,耐寒性強,適合秋冬季栽培。阿培達雜交一代種,葉灰綠色,葉緣皺縮程度大,品質優,適應性強,可春秋露地栽培,也可冬季保護地種植。温特博雜交一代早熟種,生長勢強,葉深綠色,皺縮,耐寒性很強,華北地區可在不加温温室和改良陽畦等設施中種植。

2.栽培季節

北方地區春、秋季種植在露地,春、秋、冬季在保護地均可種植。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為20~25g。春保護地栽植於12月~翌年2月播種育苗,1~3月定植,3~6月收穫;春露地栽植於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5月初~6月收穫;秋露地栽植於7~8月播種育苗,8~9月定植,9~11月收穫;秋保護地栽植於8~9月播種育苗,9~10月定植,10月~翌年5月收穫。各地還可根據具體氣候條件,市場需求情況和茬口安排,靈活確定種植期。

3.育苗

多采用育苗移栽,大面積種植也可採取機械或人工直播。每667平方米需育苗牀10~15平方米,每平方米施用優質腐熟有機肥3kg,與牀土摻勻。有條播和撒播兩種方式,條播按6cm距離開溝,2~3cm撒1粒種子;撒播應在澆透底水後進行,下種要均勻,播後蓋過篩的細土1cm厚左右。冬季播種後要蓋地膜,以保持牀土濕潤,提高地温。育苗牀地温以20℃左右為好,室温白天為20~25℃,夜間10℃左右為好。2~3片真葉時分苗1次,間距6cm×10cm。壯苗標準:苗齡30~35d,真葉5~6片,下胚軸節間短,葉片深綠,根系發育好,無病蟲害。定植後緩苗生長快,對不良環境和病害抵抗力強。

4.施肥與定植

因需肥量大加之採收期長,因此需施足基肥並多次追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細碎有機肥2000kg以上,撒均、深耕、整平,做成6~8m長、1.2m寬的平畦或高畦(適宜粘重的土壤),每畦定植2行,行距60cm,株距40cm,每667平方米栽2800株左右。

5.田間管理

緩苗後中耕鬆土1~2次,以提高地温,促進根系生長,並結合除草。前期少澆水,使土壤見濕見幹;長有10片葉以後澆水次數增多,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但每次澆水量不要過大,以小水勤澆為好,有利於生長;有條件時最好安裝滴灌設施。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80%,空氣含水量80%~90%,這是獲得高產和優質的重要條件。濕度過大不利於甘藍的生長,會影響其根系的生長及引發多種病害,濕度過低,土壤乾旱會造成莖葉老化,品質下降。採收期間每隔15d左右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穴施活性有機肥100kg,或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5kg,深度5cm。間隔7~10d葉面噴施1次雷力2000多功能液肥,或磷酸二氫鉀,共噴3~4次。冬季保護地栽培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羽衣甘藍耐寒性強,但為保證旺盛生長,保護地在定植前15d左右或根據外界環境條件,當外界環境氣温低於5℃時,要覆膜。揭苫後要進行通風換氣,排除室內濕度,保持晝15~20℃,夜5~10℃。夏季中午應覆蓋遮陽網並採取其它降温措施,使之在適宜温度下生長。温室、大棚等保護地種植在春季3~4月和秋季11~12月可採取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措施,使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000股L/L以增加光合作用強度,具體方法:每667平方米可用固體硫酸(含量70%)3kg加碳酸氫銨3.5kg,緩慢加入清水4kg,閉棚1.5h後放風。

四、病蟲害防治

1.黑腐病

主要危害葉片,是一種細菌引起的維管束病害,使維管束壞死變黑,在真葉的葉脈上出現小黑點斑或黑條,病菌多從葉緣水孔侵入,開始呈“V”字形病斑,該部分葉脈壞死變黑。如從傷口侵入,則形成不規則的淡黃色病斑,發病初期及時撥除病株,成株發病初期噴灑14%洛氨銅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隔7~10d噴施1次,連續2~3次。

2.霜黴病

主要危害葉片,感病後先出現白色霜狀物,後枯死。濕度大時,葉背或葉面生疏鬆的白色黴狀物。發病初期噴施40%的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或70%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2.2%普立克水劑,7~10d噴施1次,連續2~3次。

5.菌核病

亦稱菌核性軟腐病,主要危害莖基部、葉片,發病初期葉緣出現淡褐色病斑,後期發病組織軟腐,高濕條件下生白色或灰白色絮狀菌絲體,並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發病初期噴灑50%綠硝銨粉劑或20%甲基血枯磷乳油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7~10d噴施1次。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而造成枝葉徒長,組織柔嫩易受侵染。

4.菜青蟲

用生物農藥“百草一號”1000倍液或“Bt”噴霧防治;蚜蟲:保護地可懸掛環保誘蟲板(黃板)進行誘殺,大量發生時可用生物農藥“護衞鳥”1000倍液噴霧防治。

五、採收

長到10片真葉左右時,可陸續採收下部嫩葉,每次採1~2片,要注意葉片呈平展、顏色深的沒有食用價值的老葉。每次採收10~15cm長的心葉,採收過大的葉片品質不理想,同時也影響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使產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