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生薑的根鬚有什麼作用,生薑的根莖有什麼特點?

科普2.93W
生薑的根鬚有什麼作用,生薑的根莖有什麼特點?

生薑的地上莖和地下莖有什麼特點?生薑地上莖生長習性是怎麼樣?生薑地下莖生長習性是怎麼樣?以下小編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生薑的莖包括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

1、地上莖:生薑地上莖直立,為葉鞘所包被。莖頂端被頂部嫩葉所包裹,不裸露在外。種姜發芽出苗後,長出的第一支姜苗稱為主莖,主莖高60~80釐米,在肥水充足、管理得當的條件下主莖高度可達到1米以上。幼苗期以後,主莖高度趨於穩定而發生大量的分枝。品種類型不同,分枝的多少有差異。疏苗類型的品種,如萊蕪大姜,植株生長勢強,莖葉粗壯,分枝能力較弱,分枝少,只有6~10個;密苗類型的品種,如萊蕪片姜,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能力強,每株有分枝12~15個,生長旺盛的植株分枝更多,有時達22~24個。

生薑出苗以後,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地上莖大約每天增長1~1.5釐米,生長速度比較均勻。9月上旬以後,株高便趨於穩定。莖粗一般在1~1.5釐米。幼苗期,以主莖生長為主,發生分枝較少,通常可具有3~4個幼嫩分枝,大約每20天,可發生1個分枝。8月上旬以後,便開始大量發生分枝,生長旺盛時,每5~6天便可增加1個分枝。10月上旬以後,氣温逐漸降低,植株的生長中心已轉移到根莖,因而分枝的發生也逐漸減少。生薑分枝的多少,因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而不同。在同樣的栽培條件下,疏苗型的品種,莖稈粗壯,分枝數較少;密苗型的品種,則表現分枝性強,分枝數多。對同一品種來説,在土質肥沃、肥水充足、管理精細的情況下,則表現生長勢強,分枝較多;相反,在土質痔薄、缺水少肥、管理粗放的條件下,則表現生長勢弱,分枝數少。

2、地下莖:生薑的地下莖又稱根莖、根狀莖、根轟等,是姜貯藏養分的器官,既是食用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根莖的形態為不規則掌狀,由若干個姜球組成。初生薑球稱為薑母,塊較小,一般具有7~10節,節間短而密。次生薑球塊較大,節較少,節間較稀。剛剛收穫的鮮姜,呈鮮黃色或淡黃色,姜球上部鱗片及莖稈基部的鱗葉,多呈淡紅色,經貯藏以後,表皮老化變為土黃色。生薑根莖的形成過程是:種姜播種以後,在適宜的温度、水分和良好的通氣條件下,種姜上的腋芽便可萌發並抽生新苗,即為主莖,隨着主莖的生長,其基部逐漸膨大,形成初生薑球,稱為“薑母”。薑母兩側的腋芽,可繼續萌發並長出2-4個姜苗,即為一次分枝。隨着一次分枝的生長,其基部漸漸膨大,形成一次姜球,稱為“子姜”。子姜上的腋芽,仍可再發生新苗,即為二次分枝,其基部再膨大生長,形成二次姜球,稱為“孫姜”。在氣候適宜和栽培條件良好時,可繼續發生第三、第四次姜球……直到收穫。北方由於霜期到來較早,生薑生長期較短,一般可發生3~4次姜球,最後萌發的嫩芽,往往由於天氣已經變冷而未能抽生新苗,就直接積累養分而膨大成為姜球,稱為“悶芽子”,這種悶芽子在產量構成中也起一定作用。南方由於霜期較晚,生長期較長,一般可發生4~5次姜球。如此便形成一個由薑母和多次姜球組成的完整的根莖。

根據根莖形成的規律,姜地上部分的分枝越多,則地下部姜球也越多,姜塊越大,產量越高。但有時地上分枝的出現與地下姜球的形成不完全一致,這主要發生在生長的後期。根莖是由許多姜球所組成的,因而姜塊重量直接受各次姜球的數目和重量的影響,姜球越多,單姜球越重,則姜塊越大越重。華北地區,第一、第二次姜球是構成根莖的主要部分,重量佔總根莖重量的80%左右。在栽培管理中,促進第一、第二次姜球數目和重量的增加,對提高姜產量起重要作用。南方由於氣候條件不同,播種較早,生長期比北方長,收穫晚,第三次姜球可以得到充分的發育,第二、第三次姜球是構成根莖的主要部分,約佔根莖總生長量的77.6%。

標籤:根莖 生薑 根鬚